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有800万~900万癫痫患者,其中约30%的癫痫患者现有抗癫痫药物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法有限,可采用多药联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各种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区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信号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GPR78)和Caspase-12影响。方法 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其中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再随机分为再灌注6、12、24、48、72h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和大椎,每次30min,每12h治疗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捆绑固定30min,不做任何治疗。假手术组于手术后24h、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进行神经学分级评定后处死大鼠并提取脑组织,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海马CA1出现不同程度细胞凋亡变形。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再灌注12、24、48、72h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P0.01),再灌注12、24h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12阳性细胞数、Caspase-1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再灌注48、72h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12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再灌注12hGRP78阳性细胞数、GRP78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再灌注24、48、72hGRP78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再灌注12、24、48、72h神经学评分、Caspase-12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P0.01);电针组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指数、GRP78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24h为神经元凋亡高峰,Caspase-12的免疫活性出现的时间晚于GRP78。电针可能通过抑制GRP78、Caspase-12的释放和激活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所致缺血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3.
Framingham研究发现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并发心房颤动 (房颤 )的栓塞危险性是非房颤对照者的 17.6倍 [1 ] ,而这种栓塞危险性的显著增加和患者血液中存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密切相关 [2 ]。由于 D-二聚体 (D-dim er)和脂蛋白 (a) [L ip(a) ]水平是反映 PTS敏感的分子标志物 ,因此本研究观察凤心病伴房颤患者外周血 D- dim er和L ip(a)浓度的变化 ,并对二指标与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左室大小进行相关分析 ,旨在探讨风心病伴房颤的血栓前状态与二尖瓣狭窄程度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风心病伴房颤组 :43(男…  相似文献   
34.
欧阳迎春  余琴 《临床荟萃》2001,16(6):252-253
通过我院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期间的 5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循环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及左室肥厚 (LVH)的观察 ,旨在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EH患者 5 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瓣膜病。按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2 8例 ,男17例 ,女 11例 ,年龄 40~ 71岁 ,平均 ( 5 2 .5 0± 8.70 )岁 ;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武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进行戊型肝炎病毒核酸筛查,调查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情况,为完善血液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年11~12月武汉地区经常规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EV核酸检测,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检测结果呈重复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以明确其感染状态。结果 2020年11~12月共收集17 409份献血者标本,对其中经常规筛查合格的17 322份标本进行了HEV核酸检测,检出HEV RNA反应性1例,追踪随访结果显示该献血者献血时处于HEV血清学窗口期。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戊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率为0.058‰(1/17 322)。结论 武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戊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率相对较低,通过对献血者采取选择性筛查的策略,可进一步降低输血感染戊肝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6.
疏血通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3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和对照组,疏血通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对照组除不使用疏血通,其他用药与疏血通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量两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D-二聚体(D-D)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疏血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tPA、PAI-1活性、D-D和vWF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血浆tPA活性显著性增高(P<0.05),血浆PAI-1活性、D-D和vWF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间比较发现,疏血通组治疗后血浆PAI-1活性、D-D和vWF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而血浆tPA活性无显著增高(P>0.05)。结论短期疏血通静脉输注可以明显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  相似文献   
37.
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测量59例EH患者(EH组)和20例正常 者(对照组)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并对不同分级或分层的EH患者 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H组血浆vWFAg、GMP-140、D-dimer、Fg水平均 显著升高(P<0.05).2、3级高血压或中危、高危、极高危EH患者上述指标与正常 者、1级或低危EH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0.01),而1级或低危EH患 者与正常者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结论EH患者存在PTS,PTS与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与循环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5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无血管病变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未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并计算E/A比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浓度。结果冠心病组心功能(NYHA)Ⅲ级患者的E A值较Ⅰ、Ⅱ级降低,血清BNP水平较Ⅰ、Ⅱ级增加,血清BNP水平与E/A呈负相关(r=-0.61,P<0.05);冠心病组心功能Ⅲ级患者LVEDV、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BNP与LVEDV呈正相关(r=0.65.P<0.05)。冠心病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血清BNP较对照组升高(P<0.01)。Gensini积分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冠心痛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除与心功能不全相关外,心肌缺血亦可影响BNP分泌,导致循环BNP升高。  相似文献   
39.
用TMB作显色剂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四川乐山市中医院检验科(614000)邓晓琴,余琴,林红,范虹,高建如,但世铮血红蛋白(Hb)中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本文用ELISA试验用显色剂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游...  相似文献   
40.
余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9):816-816
我院引进宫腔镜以来 ,对30例宫颈糜烂、宫颈肥大 ,且细胞检查分级Ⅱ~Ⅲ级宫颈疾病的患者施行了宫腔镜下宫颈锥形电切术 ,现将术中配合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001年9月~2002年1月 ,在宫腔镜下施行宫颈锥形电切术30例 ,年龄21~46岁 ,平均31 5岁 ,主要症状 :腰胀痛 ,血性分泌物 ,慢性宫颈炎久治不愈伴宫颈肥大 ,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Ⅱ~Ⅲ级 ,部分病检提示 :宫颈非典型增生 ,手术时间10~20分钟 ,平均为12 5分钟。1 2手术方法 :宫颈管内浸润麻醉加宫颈旁阻滞麻醉。用电切环先分别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