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五花血藤提取物(sargentodoxa cuneata extracts,SCE)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RIRI组与SCE组,每组30只。于RIRI后6 h、12 h、24 h、48 h与72 h时,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进行相关实验。通过Niss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各细胞层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Nissl小体丰富,染色较深,呈块状分布;RIRI组Nissl小体较对照组少,染色浅且分布不均;SCE组染色情况均较RIRI组有所改善。Bcl-2蛋白在对照组中几乎不表达,在24 h RIRI组中其阳性表达开始增强,48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多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ax蛋白在对照组中略有表达,在12 h RIRI组中其阳性表达持续增多,24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Bax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aspase-3蛋白在对照组中几乎不表达,在6 h RIRI组中表达开始升高,12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CE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的同时下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凋亡作用,从而对大鼠R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面向 2 1世纪 ,我国的基础教育一项迫切的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要培养素质好、能力强、适应 2l世纪社会需要的高级医学人才 ,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素质教育 ,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教师 ,提高师资水平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它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高尚的道德品质 ,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目前由于我国普通高校扩招 ,医学教育层次增加 ,师资力量相应增加 ,出现了一些问题 ,个别医学院校片面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 ,而忽视了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本文试图在教师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黑质γ-氨基丁酸神经元的增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黑质病变的病因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1/2003-07在贵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32只,分为一两个月龄、四五个月龄、十一二个月龄、≥24 个月龄4组,常规石蜡切片,中脑黑质连续冠状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γ-氨基丁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γ-氨基丁酸免疫阳性产物的吸光度和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胞面积、体密度、数密度、圆球度,并对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进行计数。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4个月龄组大鼠随年龄增长,中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吸光度减少 (P<0,001),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密度、体密度、圆球度、平均体积均减少,平均截面积增加(P<0.01),呈增龄性变化。结论:黑质γ-氨基丁酸神经元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衰老性变化,可能是黑质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我们在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临床教学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眼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PBL教学法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内对视网膜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用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24h的SD大鼠睫状体细胞,第6代视网膜干细胞经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干细胞的分化特性。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细胞球具有连续克隆能力,Nestin抗原阳性,BrdU标记结果显示悬浮细胞团主要由分裂增殖的细胞组成,并表达胚胎发育早期视网膜内原始细胞的特异性抗原Chx-10;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感光细胞标志物Opsin、双极细胞特异性抗原PKC和节细胞特异性抗原β-tubulin,实验初步证实培养的视网膜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能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成为感光细胞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ylin D1海马神经元损伤的表达情况。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第6天,加入50 mmol/L D半-乳糖作用72 h,制备D-半乳糖致神经元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的纯化程度,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纯化后其纯度可达90%以上,对照组神经元胞浆中cyclin D1免疫荧光显色,胞核不显色,而D-半乳糖损伤组神经元胞浆中cyclin D1免疫荧光显色,而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Western bloting检测显示损伤组细胞中cyclin D1表达增强,即发生了明显的核转位。结论D半-乳糖可引起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内cyclin D1发生核转位,提示cyclin D1可能参与了对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余德立  姚期  李声岳 《山东医药》2008,48(47):82-82
2005-2007年,我们对1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CR-VO)患者以丹参酮HA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例CRVO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4—68岁,平均54岁;病程4d~3个月。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9—78岁、平均56岁。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7—72岁、平均51岁。两组均为单眼发病,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0例,颞上支静脉阻塞9例,颞下支静脉阻塞5例,其他静脉阻塞8例。合并高脂血症28例,高血压(病程2a以上)29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连续动物传代和试管培养的赖型钩端螺旋体部分致病基因表达差异性的检测,分析赖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基因表达与毒力改变之间的联系,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致病过程和发病机制.方法 将27只豚鼠分为3组(n=9),分别经腹部皮下接种1 mL体内培养钩体(体内培养组)、体外培养钩体(体外培养组)或钩体培养基(培养基组),接种钩体浓度为108/mL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接种后15d内观察其发病和死亡状况,测量其体温体质量变化情况,并于接种后第15d将存活豚鼠处死,测量脏器系数,了解经不同环境培养的钩体的毒力情况;以赖型钩端螺旋体标准株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所选特定基因作为探针,使用点样仪进行芯片点样.分别提取经豚鼠体内连续数代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与EMJH培养基中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逆转录后分别使用Cy5和Cy3进行荧光标记,并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后通过分析两种荧光强度的比值,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相关毒力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接种后,体内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0%,体外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88.9%,培养基组豚鼠全部存活;体内培养组豚鼠较其余两组豚鼠体温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P<0.05);体内培养组豚鼠心、肺、肾的脏器系数较体外培养组及培养基组豚鼠更大(P<0.05);解剖后,体内培养组豚鼠肺部出血情况较其余两组更为严重;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到溶血素基因以及其他与钩体生存致病能力相关的基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溶血素基因LA1027、LA1029、LA4004、LA3050、LA3540、LA0327、LA0378、LA1650、LA3937、O抗原连接酶基因LA2089、鞭毛动力蛋白基因LA3576、外膜蛋白基因LA0011及Loa22基因上调.结论 赖型钩体经连续体内培养后毒力增高,钩体毒力变化与其基因表达差异存在联系,了解这些基因的变化意义对阐明钩体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衰老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黑质病变的病因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贵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幼年组(1~2个月龄)、青年组(4~5个月龄)、中年组(11~12个月龄)、老年组(≥24个月龄)4组,每组8只。取中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行中脑黑质连续冠状切片,焦油紫染色、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产物的吸光度值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胞面积、体密度、数密度、圆球度。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脑黑质焦油紫染色形态学观察:幼年组与青年组大鼠黑质神经元胞体大,细胞排列密集,形状规则,细胞成椭圆形或锥体形,胞浆丰富,每个细胞有清晰的胞核,核仁清楚可见,尼氏体粗大而染色深,中年组和老年组大鼠神经元胞浆染色较淡,尼氏体较分散,细胞散在,数量少,可见软化灶形成。幼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计数单位面积焦油紫染色细胞数分别为(48.00±9.10),(65.00±8.73),(20.00±4.10),(13.25±1.83)个/40倍视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79,P<0.05)。②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光镜下,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成群分布,胞浆内阳性产物以幼年组和青年组为显著,中年组和老年组胞浆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反应颗粒明显减少,部分神经元丧失大多角形或锥体形形状,胞体变大,排列不规则,数量减少。幼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胞浆内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吸光度值分别为0.1993±0.0711,0.2428±0.1729,0.1978±0.0687,0.1671±0.101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87,P<0.05)。中年组、老年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体密度、数密度低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体密度分别为(2.57±0.02),(2.36±0.01),(3.22±0.01)×10-2μm-3,t=0.66,1.78,P<0.05;数密度分别为(0.91±0.04),(0.59±0.03),(1.20±0.09)×10-5μm-3,t=7.02,2.25,P<0.05]。幼年组平均截面积低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7.30±5.56),(30.40±1.08)×101μm2,t=1.47,P<0.05]。幼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平均体积低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67±0.40),(5.85±0.42),(5.20±0.33),(11.53±0.90)×102μm3,t=1.60,2.93,0.18,P<0.05]。老年组神经元圆球度低于幼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74±0.18,0.91±0.01,0.92±0.05,0.90±0.03,t=0.68,0.99,1.02,P<0.05,0.001)。结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衰老性变化,可能是黑质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余德立  余资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21-24,i000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的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5-06/10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和贵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将出生24h以内的新生小鼠断颈处死后,采用机械法分离视神经管内段的视神经,进行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及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学变化。取第3,5,6代以后的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贴壁后取出分别进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阳性产物情况。在第6代培养细胞中添加肿瘤坏死因子α,四唑盐比色法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对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①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光学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经机械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24h开始贴壁,贴壁细胞形态以梭形、不规则形为主。经消化传代去除悬浮的死亡细胞,培养至第4代以后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细胞体积大,呈星形、梭形及不规则形,突起少,核相对较大,贴壁细胞呈片状生长。②培养的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阳性产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呈阳性,髓磷脂碱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小于1%,未加一抗的呈阴性。第6代以后细胞阳性率达97%以上。③细胞增殖活性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结果: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加大,胶质细胞表现出增殖亢进现象,以30m表现最为显著,亢进效果明显强于未添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培养细胞(0.197&;#177;0.002,0.276&;#177;0.005,P〈0.001)。 结论:机械分离纯化新生小鼠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高,肿瘤坏死因子α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效应,可在短期内获取大量的细胞,是进一步分析神经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