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供血动脉栓塞术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子宫肌瘤在术后6个月查B超查子宫肌瘤大小,与术前对比平均缩小60%左右,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是一种疗效肯定,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胡晓燕  杨婷  何俊峰 《中外医疗》2010,29(31):162-162,16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3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出现发热、疼痛、胸水等都得到控制。结论围手术期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和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疗效。结果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患者,痛经症状有明显改善,经量较以前减少且经期缩短,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4.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粘膜给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给药途径,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后,直接进入循环系统,避免了胃肠道酶和酸的降解作用及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其中颊粘膜又较其它粘膜对刺激和损害的敏感度更低,且不易致敏[1]。颊粘膜的渗透性较皮肤好[2],血流量也比皮肤...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联合GnRH-a与LNG-IUS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波消融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依治疗方案分三组:A组(微波消融)、B组(微波消融+GnRH-a)和C组(微波消融+GnRH-a+LNG-IUS),通过比较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及子宫体积改善情况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术后指标均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B、 C组术后各指标均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在月经量和痛经评分上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消融联合GnRH-a与LNG-IUS能更显著地改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6.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在阻断脓毒症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30万U,2次/d,连用5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脓毒症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5d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组治疗后5d的IL-10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5d的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IRS炎性指标超过3d无明显改善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也明显减少(试验组29.2%,对照组62.5%,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上调抗炎因子水平,来调控机体炎性反应过程,从而阻断脓毒症向MODS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构建髂内子宫动脉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对该模拟系统在临床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管径的玻璃管模拟出与人体髂内子宫动脉血管相仿的模型。操作床、导管、导丝、类C臂结构一律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结合平板模拟成操作床板块。确定摄像头摆设位置,并结合脚闸、计算机组成影像板块。将上述三大组成部分进行整合处理,最终构建成髂内子宫动脉血管介入模拟系统。结果本组血管模型各构件比例与正常人体动脉血管完全一致。在操作床板块的作用下,血管模型将朝着二维方向移动。影像学板块可使用不同像素与格式的静态图或动态图,该板块具备LIH功能,并能截取动态导管运作过程中,任意时刻的立体平面投影图像。在该模拟系统的辅助下,可模拟髂内动脉、子宫动脉插管术等一系列血管介入的基本操作。结论在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的基础上,可模拟各类血管介入的基本操作。同时,该模拟系统能清晰地反映出血管介入过程中,可直视与非直视间的投影成像关系,适合于临床血管介入操作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根据临床症状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等指标以及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痛经程度、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相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个月的血FS、LH、E2、P、T以及PHL等卵巢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主动脉形态结构及其表达miRNA-195水平的变化,以及贝那普利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HR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R对照组、SHR贝那普利组(SHR干预组)、Wistar对照组、Wistar贝那普利组(Wistar干预组),SHR干预组和Wistar干预组大鼠予贝那普利10 mg/(kg·d)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HE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结构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主动脉miRNA-19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蛋白、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贝那普利干预8周后,SHR干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1),高于Wistar对照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miRNA-195表达高于SHR对照组、Wistar干预组及Wistar对照组(P<0.05或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低于SHR对照组(P<0.05),但高于Wistar干预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COL-Ⅰ和COL-Ⅲ表达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但高于Wistar干预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内中膜结构较SHR对照组改善,但未能恢复到Wistar对照组水平。结论 贝那普利干预可改善SHR主动脉重构,这一作用可能与miRNA-195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3年1-6月归档的785份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8例住院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合理517例、不合理161例.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严重,需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