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在食管支架上预置125I粒子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的可行性;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内照射支架的安全性。方法(1)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用模具以塑料为原料制成刚好装填1颗125I粒子的“弹匣”,并将其缝制在食管支架外周,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2)动物实验:选择实验用兔36只,分成4组。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将实验组分为3组(单个粒子剂量×2颗粒子):A组22.2 MBq、B组44.4 MBq、C组66.6 MBq;D组为对照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支架。于术后2、4、8周分别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兔3只,处死前行食管造影、CT等检查,观察支架、粒子移位情况;支架标本分别行肉眼、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下观察;观察指标包括食管及其周围肺、支气管、大血管的损伤及程度。结果(1)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125I粒子能被牢固地固定在支架外周,动物实验证明:放射粒子装填方便,支架释放简单,支架释放过程及术后随访未发现125I粒子丢失。(2)动物实验:8周时实验组粒子附近食管壁增厚最明显[A组(4.2±0.3)mm,B组(4.3±0.3)mm,C组(4.5±0.3)mm],与对照组[(3.1±0.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内径在上述观察期内实验组、对照组都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管腔逐渐变窄,8周时各实验组管腔直径[A组(5.7±0.2)mm,B组(5.6±0.3)mm,C组(5.6±0.3)mm]与对照组[(5.6±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肺、气管、胸主动脉壁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但电镜下上述器官组织超微结构有轻微损伤。结论捆绑式食管内照射支架的设计、制作是可行的;动物实验表明:临床常用活度的125I放射粒子对食管周围肺、气管及大血管等正常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是轻微的;125I放射粒子对支架引起的增生的食管黏膜无明显的抑制和刺激作用;125I放射粒子长时间植入体内可能对食管平滑肌有刺激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OVCF患者9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46例78椎)使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双侧椎弓根人路组(52例74椎)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椎体高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手术时间[(28±8)min]明显短于双侧椎弓根旁入路组[(3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48h和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4、1.103、0.697,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0.932、0.715,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均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可安全增加椎体高度,且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重度压缩性骨折合并椎体囊性改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重度压缩性骨折合并椎体囊性改变患者,均采用PVP进行治疗,分析PVP手术成功率,术后24 h、1周及1、3、6、12个月分别随访患者疼痛情况并记录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个时期的疼痛缓解有效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PVP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2 min;出血量1~5 ml,平均2.4 ml;骨水泥填充量为4.5~20 ml,平均8.6 ml。25例中除1例患者因冠心病于术后10个月死亡外,其余24例均完成第12个月随访。术后24 h、1周及1、3、6和12个月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2%(18/25)、64%(16/25)、68%(17/25)、76%(19/25)、76%(19/25)和70.8%(1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 结论:PVP治疗严重的骨性椎体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囊性改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前瞻性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无症状骨水泥渗漏是否影响远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自理能力表(ADL)和下腰部活动障碍表(OLBPDQ)前瞻性评价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126例PVP治疗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综合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9.9个月(3~24个月),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有72例.术前、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分别为8.53±0.85、3.22±1.20、3.06±1.02、2.06±0.98、1.61±0.85及1.24±0.85,术后1天VAS平均下降了5.31;Barthel指数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以上分别为40.5±16.9、69.4±22.3、78.5 ±20.6、87.3±15.1、91.7±9.7、93.0±7.9,术后1周较术前提高了28.9(71%);ODI指数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以上分别为33.81±5.54、20.90±5.31、16.90±4.78、12.11±6.41、9.71±4.82、8.69±4.81,术后1周较术前下降了12.91(38%).术后CT证实骨水泥在椎旁少量渗漏共有12例18节,其各随访时点VAS、ADL及ODI总分分别与无渗漏的60例同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PV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疗效可保持长期稳定;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对患者生命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碘油磁液经肝动脉栓塞热疗术对荷瘤兔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VX2兔肝癌模型32只,数字表法随机等分成4组:碘油磁液栓塞热疗组(A组)、碘油磁液栓塞组(B组)、单纯碘油栓塞组(C组)、对照组(D组).A、B两组实验兔经肝动脉注入碘油磁液0.5~0.8 ml栓塞病灶,C组实验兔仅用碘油栓塞.栓塞后仅A组实验兔在交变磁场下诱导热疗.实验兔分别于栓塞或栓塞热疗术前1 d和术后1、7、14 d经耳缘静脉取血,行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指标选取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选取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栓塞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14 d行CT扫描并随访,观察碘油磁液或碘油在瘤内沉积分布情况并分别测量肿瘤大小.术后14 d处死实验兔,完整切取肝脏、脾、肾和肺,作病理检查.各组测量数据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实验兔术前1 d和术后1、7、14 d ALT分别为(43.9±19.0)、(795.1±327.1)、(67.0±9.3)、(41.9±10.8)U/L,AST分别为(50.2±13.6)、(1011.2±655.9)、(62.4±24.1)、(51.6±7.9)U/L;B组ALT分别为(45.0±19.1)、(580.8±160.4)、(67.2±31.0)、(47.6±7.8)U/L,AST分另U为(52.9±20.3)、(735.2±186.1)、(57.9±24.8)、(50.9±9.8)U/L;C组ALT分别为(47.4±14.6)、(558.5±167.8)、(63.5±21.9)、(48.0.±9.3)U/L,AST分别为(51.8±9.5)、(752.5±112.0)、(56.5 ±20.6)、(51.4±8.6)U/L;术后1 dALT和AST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术后7、14 d所测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栓塞术前后4组实验兔BUN和Cr值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 CT示A、B、C 3组瘤区碘油磁液和碘油沉积分布与栓塞或栓塞热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后14 d CT示A组瘤区碘油磁液沉积更集中、密实,B、C两组共5例肿瘤瘤周碘油磁液或碘油移位、部分消失.术后14 d,A组肿瘤体积[(6.1±0.6)cm~3]较术前[(7.8±1.4)cm~3]平均缩小约21.7%(F=17.56,P<0.01),而术前B、C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7.9±1.1)、(7.8±0.9)cm~3,治疗后14 d分别为(9.1±0.8)、(9.3±1.0)cm~3,较术前平均增大16.2%、18.9%(F值分别为25.23、55.50,P值均<0.01).病理检查,栓塞14 d后,A组肿瘤坏死均达80%以上,B、C两组肿瘤坏死约30%~50%.结论 碘油磁液对兔VX2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热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非血液透析原因所致的锁骨下静脉狭窄少见。本报告2例非血透所致的锁骨下静脉狭窄,其中1例为医源性粘连所致,另1例原因不明。采用经皮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分别随访52个月和42个月保持通畅。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采用介入球囊扩张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并观察治疗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8例,采用常规或者内膜下成形技术对完全闭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根据扩张后病变变化选择性使用支架植入.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技术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通过随访,判断治疗的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结果:18例患者早期技术性的并发症1例(5.6%),为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病变再通的技术有效率髂、股、腘动脉为11/12,胫前动脉为6/14,胫后动脉为9/16,腓动脉为4/11,总的技术有效率为30/53,临床有效率为17/18.髂股段再通后支架植入16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6个月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30、16/18和17/18.结论:对于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技术有效率与病变部位有关,可以达到理想的救肢率和生存率,操作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比较低,是一可用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肝癌的动态CT灌注成像(CTP)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应用Body PCT肝脏灌注软件进行处理,该软件应用的数学模型是斜率法和Patlak分析法.首先建立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后处理方法,应用软件处理后得到灌注彩图,用鼠标划出各感兴趣区,包括按肿瘤大小和按肿瘤直径一半划出的兴趣区(ROI).然后建立1个后处理对比的方法,观察观测者之内的可重复性:2个技能和经验都不相同的观测者(甲、乙)采用双盲法分别进行(CTP)的后处理.分别对甲和乙的前后2次后处理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前后2次后处理的一致性;观察观测者之间的可重复性:对甲和乙后处理分析的数据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操作人员对CTP可重复性的影响.结果:在第1次后处理时,甲乙2人有一致性;甲前后2次后处理有一致性;乙前后2次后处理也有一致性.结论:肝癌的动态CT灌注成像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及PVP联合治疗25例(共32节椎体)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随访并分析其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椎体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及PVP,其中有15例患者行碘化油 + 吡柔比星乳剂化疗栓塞,所用碘化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