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4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分析梅毒特异性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TP)的有反应性结果,尤其是COI值较低的标本,为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9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有反应性的术前筛查标本,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剂盒(treponema pallidum hemaglutination assay,TPHA)进行复检,分析比对两者的结果.结果 当切点S/CO值为5时,Syphilis TP阳性为96例,阴性为33例,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TP有反应性时(尤其是S/CO值为1.0 ~5.0的标本),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可再用TPHA做复检,如两者均为阳性再报阳性,这样大大减少了假阳性的发生,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可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系统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检索万方、维普、CNKI中文数据库、Pub Med与Cochrane英文数据库,共有1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本次研究,采用Re Mand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相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OR=5.28,95%CI(3.37,8.28),P0.00001],漏斗图分布不对称,存在较大发表偏倚性。退热时间[MD=-1.08,95%CI(-1.11,-1.05),P0.00001]、咳嗽缓解时间[MD=-1.09,95%CI(-1.12,-1.06),P0.00001]、鼻塞流涕缓解时间[MD=-0.63,95%CI(-0.66,-0.60),P0.00001],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较大,敏感性分析:定性衡量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具有可靠性。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作用较利巴韦林注射液明显,且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通过胆道对肝损伤模型灌注低温液体评估其诱导肝脏低温效果。方法 巴马小型猪14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低温组。行气管插管全麻,开腹后对肝脏制创,出血15 min后采用补液+创口按压进行初期救治,1 h后缝合创口,对照组不做其他干预措施,低温组胆道灌注4℃乳酸林格液。记录动物血流动力学、体温和肝脏局部温度变化,并采血检测肝功能。结束后,切取动物肝脏组织做病理学研究。结果 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和低温组初期失血量、各检测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 h后,对照组和低温组肝温分别下降(1.36±0.80)℃和(2.72±1.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体温分别下降(0.89±0.76)℃和(0.97±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灌注结束后低温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低温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胆道灌注4℃乳酸林格液对肝脏有降温效果,并能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从而对创伤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了分离制备左亚叶酸钠原料药中两个主要杂质,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建立了新的色谱系统,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溶液(5∶95),检测波长为280 nm。利用该色谱系统将两个杂质制备出来,并对其进行LC-Q-TOF及LC-MS/MS的检测,获得两个杂质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组成及一级和二级质谱,并对准分子离子的各个产物离子进行归属,推测了两个主要杂质可能的化学结构。杂质1和杂质2的化学结构分别被鉴定为7-羟基-8-氢叶酸和10-甲酰叶酸,其中7-羟基-8-氢叶酸的结构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有效地鉴定了左亚叶酸钠原料药中两个主要杂质可能的化学结构,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开枢阖"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枢"就代表着"枢纽和中转站"的含义.从人体角度来说,"枢机"是沟通内外表里、气血阴阳等层次间转化关节点.温病学出现以前,前世医家多继承《黄帝内经》《伤寒论》之论,以少阳、少阴为枢,以和法论治.营行于脉中,有营养周身之用.清温热大家叶桂(字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认为"营分"...  相似文献   
76.
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10年来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结构及耐药趋势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株占历年收集菌株总数的51.0%~70.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为主,但构成比有下降的趋势;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构成比逐年升高,1999年以后成为构成比最高的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2.9%~74.5%。此外,不动杆菌属的构成比在1998年明显升高,并在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MRsA对多种药物呈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金葡菌构成比的增高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构成比的降低,导致了我院病原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普遍增强,临床医生应根据这一变化相应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7.
于勇 《大医生》2023,(1):107-1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参数早期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MD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乳山市人民医院院内47例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细胞参数对MDS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淋巴细胞计数(LY)、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淋巴细胞百分比(LY%)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6种变量联合诊断MDS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6种...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成像中降低对比剂用量和提升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肠系膜上动脉CTA受检者4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能谱CT成像模式,对比剂用量450 mg I/kg,扫描后重组最佳单能量、40%ASIR图像;B组行常规120 kVp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0 mg I/...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医院病原菌的结构和耐药的变迁趋势,探讨病原菌的变迁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以来11年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同期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分析病原菌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11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5914株。①G 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构成比上升趋势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肠球菌属的构成比波动幅度较大,但变化趋势不明显。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虽有波动,但始终维持在高水平;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下降,不动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②1995年构成比最高的3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2005年变为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不动杆菌。③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在2005年达70DDD/100人天,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和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单一品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④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和3代头孢/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强度变化与多种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MR-SA构成比的变化与多种药物使用强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逐渐升高,将会增大抗感染治疗的难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可能导致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0.
正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体发病率的60%~70%~([1]),早期诊断难、5年存活率低~([1-3]),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手段~([3-5])。2000-2016年,笔者团队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共720例,其中完成根治性手术528例,并构建了其Nomogram预后生存预测模型~([3])。为求肿瘤根治性切除,笔者认为Bismuth-CorletteⅡ型以上肝门部胆管癌应遵循以下几个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