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01.
苦瓜,别名凉瓜.属于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苦瓜果实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是瓜类蔬菜中含维生素C最高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清心明目、清热解暑、治胃通气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苦瓜还有降血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1~7].其中苦瓜的降血糖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02.
目的评价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在起源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例患者起源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均采用右侧桡动脉穿刺,选择JL 3.5或JL 4.0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PCI,根据病变情况必要时应用双导丝技术或5进6子母导管技术增加指引导管同轴性和支撑力。慢性闭塞病变常规应用微导管增加指引导丝支撑力,以便于更换导丝。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中,3例为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8例为严重狭窄病变,同时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均使用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经桡动脉成功完成右冠状动脉PCI,7例应用JL 3.5指引导管,4例应用JL 4.0指引导管。2例在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基础上应用5进6子母导管,其中包括1例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4例应用双导丝技术增加支撑力。3例慢性闭塞病变在微导管支持下均成功行PCI,其中1例先应用双导丝技术、后5进6子母导管增强支撑力。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共置入支架19枚,每例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3(1.7±0.7)枚,置入支架长度为18~99(44.1±23.8)mm。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冠状动脉穿孔、栓塞或夹层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心脏压塞及支架血栓等并发症。术后临床随访6~12个月,无死亡及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病变,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可以选择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行PCI,支撑力不够时,可辅以其他增加支撑力的技术,如微导管技术、双导丝技术、子母导管技术等完成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03.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室外引流患者114例,根据其有无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及非出血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脑室外引流手术相关指标,包括脑室腹腔分流(VP)、双侧穿刺、穿刺次数、同期颅脑手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抗血小板药治疗对出血量的影响。结果 出血组患者年龄大于非出血组,脑卒中史、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前使用抗凝药物高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组穿刺次数高于非出血组,同期颅脑手术比率低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穿刺次数和同期颅脑手术均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抗血小板亚组与未使用抗血小板组穿刺道出血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穿刺次数、同期颅脑手术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04.
正纤维支气管镜(Fibreoptic bronchoscopy,FOB)是目前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常用重要微创工具[1]。FOB常在局麻下实施,患者非常痛苦。然而全麻药物对呼吸普遍存在抑制作用,且这类患者多为肺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加之FOB占据通气路径,致气道空间狭窄,故全麻下FOB操作中应用不普  相似文献   
405.
依据病理分期的肺癌治疗策略包括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后即刻开胸手术,对于此类手术的围术期气道管理通常在纵隔镜手术阶段应用钢丝螺纹管,开胸手术阶段则换为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以保证胸腔内操作,这种传统方法既可能因二次插管导致口咽部黏膜损伤,也增加了围术期麻醉风险,因此本研究将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与钢丝螺纹管联合应用,探讨此类手术更为合理的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406.
目的 分析缺铁性贫血与老年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及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贫血程度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比较两组CVD(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冠心病)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红蛋白(Hb)对4种CVD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分析两组预后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CVD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年龄、体重指数(BMI)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b对CVD诊断AUC值为0.794(95%CI:0.617~0.894);非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生存周期均明显优于贫血组(P<0.05)。结论 Hb对CVD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贫血与CVD患者预后效果关系密切,可作为指导CVD预防、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7.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volar locking plate, VLP)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UD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手术收治的73例UDR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1例采用VLP内固定(内固定组),32例采用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期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虽然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外固定组,但术中透视次数、早期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内固定组为7.3%,外固定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5.3±2.1)个月,内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外固定组(P<0.05)。术后内固定组Cooney评分、腕掌屈-背伸ROM、腕尺偏-桡偏ROM、前臂旋前-旋后ROM均优于外固定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的PT、RI、RL和关节面对合分级均显...  相似文献   
408.
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s)是从担子菌纲侧耳属Pleurotus mutilus和Pleurotus passeckerianus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用途广泛,泰妙菌素(Tiamulin)和沃尼妙林(Valnemulin)作为兽用药用于防治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痢疾、支原体肺炎等疾病;人用批准的瑞他莫林(Retapamulin)和来法莫林(Lefamulin)主要用于治疗球菌感染和获得性细菌性肺炎。近年来,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耐药监测表明,在病原微生物的rplC、rplD、23sRNA、Cfr和vga基因中报道了多种新的突变位点,导致侧耳素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本文对已上市的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进行回顾,并对近十年该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的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9.
目的 敲除伤寒沙门菌hns基因,分析其对伤寒沙门菌主要毒力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利用自杀质粒法与RED重组法敲除伤寒沙门菌hns基因;RED重组法先构建phoPQ基因缺失株(ΔphoPQ),再敲除hns基因(ΔphoPQ-hns);提取ΔphoPQ与ΔphoPQ-hns的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毒力基因hilA、invF、ssrB、ssaB、catB、pltB的mRNA水平,分析HNS对以上毒力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 自杀质粒法与RED重组法均无法直接敲除伤寒沙门菌hns基因;伤寒沙门菌缺失phoPQ基因后,可成功敲除hns基因;ΔphoPQ-hns中毒力基因hilA、invF、ssrB、ssaB、catB和pltB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ΔphoPQ(均P<0.01)。结论 hns为伤寒沙门菌的毒力负向调控基因,可抑制伤寒沙门菌多个毒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和技术曲线。方法:对157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馀术治疗,分析其疗效和逐年技术曲线。结果:157例手术时间55~125min,平均90min;平均失血量160mL;发生电切综合征2例,死亡1例,1例伴有尿失禁;尿道外口狭窄6例,经尿道扩张后缓解。随访1个月~7年,排尿功能良好。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良好,操作技术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