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8年12月首次ST段抬高型AMI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36例,按照术前是否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40例)和非他汀组(96例)。观察PCI术后2 h内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9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2.5%;非他汀组70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2.9%。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他汀组2例因心室颤动发生心源性猝死,他汀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麻醉状态下与清醒状态下对病人行导尿术差异.方法 将100例骨科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麻醉前病人清醒时行导尿术,实验组在麻醉后行导尿术.导尿时记录两组心率、血压,观察导尿后尿液内红细胞变异,鉴别红细胞性质,根据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阳性率确定尿道黏膜损伤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减少术前导尿病人不适和尿道黏膜损伤,宜选择在麻醉后行导尿术.  相似文献   
113.
114.
目的评价血清钠浓度对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病人死亡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62例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病人作为推导队列,根据28 d死亡情况将病人分为生存组(119例)和死亡组(43例)。监测病人入院当天及入院第3、7天的各项生化指标[血清钠浓度([Na+])、血清降钙素原(PCT)]。以[Na+]为例:[Na+]0、[Na+]3、[Na+]7分别为入院当天和入院后第3、7天的[Na+];Δ[Na+]3=[Na+]3-[Na+]0;Δ[Na+]7=[Na+]7-[Na+]0;Δ[Na+]7-3=[Na+]7-[Na+]3。其余指标以此类推。使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同时,选择2013年1-10月的116例相关病人作为验证队列,对各指标的预测价值进行验证。结果 ROC曲线分析表明,[Na+]7>147.5 mmol/L和Δ[Na+]7>5.2 mmol/L可准确地预测病人的死亡情况。[Na+]7:敏感度81.2%,特异度87.7%,AUC=0.872(P<0.001);Δ[Na+]7:敏感度81.3%,特异度83.6%,AUC=0.836(P<0.001)。联合多个指标预测的准确度最高:[Na+]7>147.5 mmol/L+Δ[Na+]7>5.2 mmol/L+ΔPCT7<5.3ng/m L(AUC=0.899,P<0.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钠浓度可预测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病人的28 d死亡情况,高钠血症和血钠波动幅度过大是敏感的预警指标,应该在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监护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腔导管介入镇痛与非椎管内途径多药物联合镇痛治疗胰腺癌所致腹部顽固性癌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胰腺癌相关腹部顽固性癌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非全植入式硬膜外腔导管介入镇痛组(试验组):采用硬膜外腔导管介入自控镇痛技术,经侧腹壁做皮下隧道,外接自控镇痛泵。药物联合镇痛组(对照组):采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年版)》建议的非介入性治疗,主要为三阶梯镇痛药物的联合,包括口服、静脉、肌注、黏膜、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PCA)等用药方式的联合。随访3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镇痛效果,记录VAS降低>20%和降低>50%的病例数,应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NCI-CTC)标准(纳入15项观察指标)计算药物毒性评分,记录通用毒性标准(common toxicity criteria,CTC)降低>20%的病例数,计算等效口服吗啡节俭效应,记录两组患者3个月后存活率。结果镇痛治疗4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VAS和CTC评分同时降低>20%的病例数分别为79.2%和39.1%,VAS降低>50%和CTC降低>20%的病例数分别为87.5%和34.8%;对照组VAS评分均值由7.8下降到4.8,CTC评分均值由6.8下降到5.8;试验组VAS评分均值由7.9下降到3.2,CTC评分由6.9下降到2.9;试验组和对照组等效口服吗啡节俭率分别94.5%和31.2%(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79.2%和33.3%(P<0.01)。结论与非椎管内途径多药物联合镇痛比较,经椎管内硬膜外腔导管介入镇痛治疗胰腺癌所致腹部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更好,镇痛药相关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6.
目的通过对某地区部队官兵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及检测高强度训练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分析部队官兵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对训练前、后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和相关性。方法对不同兵种的部队官兵随机抽样,共入选4个兵种591名官兵。训练前填写心理弹性量表,同时测量训练前及训练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①不同兵种之间的心理弹性评分有明显差异,高炮旅的各项心理弹性评分均较高(P<0.001);②心理弹性的各项指标均与训练前、后的心率变化呈负相关(P<0.01),乐观性与训练前、后的舒张压及平均压变化呈负相关(P<0.05);③5公里负重组训练前、后的平均心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增加(P均<0.01),平均舒张压降低最明显(P均<0.01);④不吸烟饮酒者心理弹性指标更好,高学历者的乐观性评分最高;⑤训练前、后的心率变化与年龄、军龄呈负相关(P均<0.001),舒张压变化与年龄、军龄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不同兵种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训练后的心率及血压变化,吸烟饮酒对心理状态有不好的影响,高学历者乐观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首次ST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136例连续入院患者,按照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40例)和非他汀治疗组(96例)。观察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12.5%比34.3%,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没有应用他汀类药物是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R为3.56,95%CI1.59-4.58,P〈0.05)。PCI术后1个月他汀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治疗组(12.5%比31.3%,P〈0.01)。结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MACE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高血脂症患者376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89例,对照组187例。治疗组用健脾化痰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脂必妥片治疗,平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①2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TG无差异外,TC、HDL-C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3.6%,对照组为63.1%,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痰治疗高血脂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依布利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利用酶解的方法分离出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体重2.0~2.5kg)心外膜、心内膜和中层心室肌细胞。将各层细胞按处理试剂分为正常对照组、依布利特A(10-7mol/L)组、依布利特B(10-6mol/L)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层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活性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的中层心肌细胞INa电流I-V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组的心内膜下细胞INa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两组心外膜下细胞INa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中层心室肌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心内膜下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两组间的心外膜下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0.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for the cannulation of subclavian vei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using anatomic landmark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ASA Ⅱ or Ⅲ patients undergoing cannulation of subclavian vein before gastrp-intestinal tumor re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n=60 each)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used for cannulation:ultrasound-guided group (group US) and anatomic landmark group (group AL).The puncture time,successful punctu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ls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 in group US;while the cannulation failed in one patient in group AL.The rate of successful puncture at 1st attempt was 100% in group US but ouly 90% in group AL.The cannul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group US than in group AL.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puncture of subclavian artery,hematoma and pneumothora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L than in group US.Conclusion The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ization of the subclavian vein is superior to the landmark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