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0年会议”于2010年7月20—24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承办,河北以岭医院协办。来自河北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等43个单位175名中西医结合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为主题,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一个临床”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确定了下一阶段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共有16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和主题发言。陈士奎教授作了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专题报告。认为师资、教材、实践基地和学生是构成中西医结合教学体系的四要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其教育工作委员会应建立全国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及教师研修基地,持续开展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及教师研修,并组织专家进行中西医结合教材研究,及时对中西医结合教材作出修订。中西医结合教育应鼓励中西医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独立思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结合本校教学实践,介绍了该校从开设《神经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概论》,到《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讲座》、《神经科学原理》等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研究生课程新的教学体系。河北医科大学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进行了广泛调研及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会上作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报告。湖南中医药大学作了“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思考”的报告,系统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提出“构建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对“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面展开研究,作了“PBL问题设计引导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的建立”的报告。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拓宽视野,率先在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立了全科医学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能力要求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思考。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就“规范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医教研协调发展”作了专题报告。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作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报告。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对临床带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作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糖尿病带教中的方法与思考”的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学系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进行了介绍。(方朝义丁旭整理)  相似文献   
62.
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annular elastolyticgiant cell granuloma,AEGCG)是临床少见的肉芽肿性皮肤病,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2009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皮肤科门诊先后确诊4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古代文献多将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虚责之气血,实责之外感风寒,内生湿热,久则化瘀,治疗多以养血、益气为主;现代文献该病多责之于脾虚生湿,其为本虚标实之证,湿邪为盛兼血瘀、血虚,治疗常以健脾利湿或活血化瘀或滋阴养血为主。认为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的辨证应以气血亏虚为主,血虚、血瘀并重,应治以养血活血、疏肝健脾。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川陈皮素(Nobiletin)调节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HBZY-1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LPS组(100 ng·m L-1LPS)、川陈皮素组(100 ng·m L-1LPS+40μmol·L-1川陈皮素)、AMPK/NLRP3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组(100 ng·m L-1LPS+0.5μmol·L-1雷帕霉素)、川陈皮素+雷帕霉素组(100 ng·m L-1LPS+40μmol·L-1川陈皮素+0.5μmol·L-1雷帕霉素)。MTT法检测HBZY-1细胞毒性和增殖;ELISA法检测HBZY-1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Beclin1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Beclin1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检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上皮性卵巢癌369例,交界性卵巢癌75例,卵巢良性肿瘤116例,正常卵巢组织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Beclin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OR=0.09,95%CI(0.04,0.20)P<0.01],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肿瘤[OR=0.11,95%CI(0.06,0.20)P<0.01],上皮性卵巢癌与交界性卵巢癌[OR=0.20,95%CI(0.11,0.38)P<0.01]表达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clin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FIGO临床分期III~IV期与I~II期[OR=0.34,95%CI(0.21,0.55)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OR=0.47,95%CI(0.29,0.76)P<0.01]表达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clin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低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OR=0.66,95%CI(0.26,1.72)P>0.05]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eclin1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密切相关,由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对结论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6.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与肿瘤伴发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伴发的肿瘤大多来源于淋巴网状系统.主要有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astleman瘤等,国内罕见伴发滤泡性淋巴瘤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67.
通过分析阴虚型痤疮中医辨证治疗现状,结合临床实践与体会,提出从少阴病角度认识痤疮虚证的观点,认为少阴病理论对阳虚型和阴虚型痤疮的辨治均有指导意义;指出心肾亏虚、心肾不交是阴虚型痤疮的重要病理基础,参考少阴热化证的治疗法则及各家经验,提出阴虚型痤疮的治疗应以养阴清热为大法,重在调节心肾。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制备单增李斯特菌54001、54002型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检测试剂板。方法以纯化单增李斯特菌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性,建立并验证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试剂板的检测方法。结果筛选出2株单抗杂交瘤细胞株F5、F9,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M。通过选用柠檬酸钠法制备胶体金,测定其最适结合蛋白浓度为28g/ml,制备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检测板。结论为产单核李斯特菌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切实有效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9.
儿童阑尾炎的超声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 1998年~ 2 0 0 1年用高频超声结合临床对门诊拟诊为阑尾炎的儿童患者进行探查 ,认为超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拟诊为阑尾炎的患儿 2 7例 ,表现哭闹、发热、呕吐和腹痛、拒按等。男 2 2例 ,女 5例。年龄 1.5~ 14a ,平均 7.0 2±3.33a。 2 1例诊断为阑尾炎 ,并经手术治疗。 6例超声排除诊断 ,并经临床观察证实。 2例术中未发现阑尾 ,使用意大利产的SIM - 5 0 0 0D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最高频率为 7.5MHz;奥地利产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 ,凸阵和线阵探头中心频率分别为 3.5MHz和 7.5MHz ,均可变…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护肝宝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制作大鼠急性肝细胞坏死模型,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及丙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通过光镜从肝脏形态学的改变,客观评价护肝宝对化学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护肝宝能明显抑制由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细胞坏死大鼠血清中ALT及AST含量的升高,提高血清中SO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结论:护肝宝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