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瓣膜置换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的并发症,与自然瓣膜心内膜炎比较,在致病菌、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对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A组32例,为中重度SAS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38例,为普通高血压患者)。比较A、B两组高血压的特点,包括两组患者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的比较,两组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对降压药物反应的比较;比较A、B两组病人不同时段(晨起、睡前)的血压。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舒张压高更为突出[(111.4±11.3)mm Hg vs(98.1±8.1)mm Hg,P<0.01)],A组患者中高血压发病年龄较普通高血压更为年轻[(44.3±6.9)岁vs(49.3±7.8)岁,P<0.01)]。A组难治性明显多于B组(18.75%vs 5.26%,P<0.01)。A组晨起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睡前增高[(178.8±13.2)mm Hg vs(165.1±10.3)mm Hg,(115.2±8.7)mm Hg vs(108.1±7.8)mm Hg;P均<0.01)],而B组两时间段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169.1±10.1)mm Hg vs(167.9±9.7)mm Hg,(97.1±9.5)mm Hg vs(98.9±8.6)mm Hg;P均>0.05)]。结论:SAS并高血压患者多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晨起血压较入睡血压高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且多为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4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及性质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别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动力型还是阻力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均具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级、分期及肺动脉高压性质的判断,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对7例正常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前后,分别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双嘧达莫负荷前后闪烁显像时,心肌血流再灌注状况。结果治疗前缺血心肌的造影记分指数负荷前后均低于正常心肌,支架术后灌注明显改善,基础状态和负荷后的造影记分、记分指数较术前好转。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改善缺血心肌血流灌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可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在抑制5-羟色胺(5-HT)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过程中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PASMC,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应用RPMI-1640培养液培养)、5-HT组(应用含10-5mol/L 5-HT的培养液培养)、反义核酸组(应用含5-HT、反义TERT寡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和正义核酸组(应用含5-HT、正义TERT寡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采用Hoechst染色、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Hoechst染色实验显示5-HT组凋亡细胞数(161±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16,P<0.05),而与正义核酸组(177±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义核酸组凋亡细胞数(289±58)高于5-HT组和正义核酸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5-HT可促进正常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并促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反义TERT对5-HT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并引起G期阻滞.免疫组化实验显示,5-HT组PASMC的PC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正义核酸组PC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5-HT组表达相近;而反义TERT组PCNA的表达显著低于5-HT组和正义核酸组(P<0.05).结论 反义TERT可有效抑制5-HT诱导的PASMC增殖,为肺动脉高压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缺血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行30min缺血/3h再灌注.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两组:(1)缺血再灌注组(Con组);(2)缺血后适应组(PC组):再灌注时行3次10s复流/10s闭合操作;每组随机抽取6只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测定血清CK、MPO、MDA、SOD、NOS含量:其余6只测定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对心脏血红素氧化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C组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再灌注1h、2h、3hCK值,降低MPO、MDA活性,升高SOD、NOS活性。PC组可以显著改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并可上调心肌HO-1的表达。结论缺血后适应可以产生强大的心肌保护作用,心肌HO-1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86例冠心病合并COPD的患者和7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气分析检查.结果 冠心病合并 COPD组较单纯冠心病组冠脉三支血管病变比例升高(70.9% vs 48.7%,P<0.01),冠脉Gensini评分升高(46.36±8.15vs 38.75±7.12,P<0.05),动脉血氧分压下降[(74.56±7.93) mmHg vs (87.52±8.11) mmHg,P<0.01],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明显减弱(0.71%±3.39% vs 7.01%±1.90%,P<0.01),二尖瓣反流量增加[(6.29±4.65) ml vs (4.24±3.83) ml,P<0.05].结论 COPD加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后不良,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8.
疏血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PCI)前后内皮功能、纤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疏血通治疗与PCI治疗后早期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心导管室行PCI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加用疏血通静滴1周。所有患者于PCI前1天、术后1周分别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PAI-I)、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并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疏血通组患者血浆vWF和PAI-I水平降低,而t-PA活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疏血通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应用疏血通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CTA发现钙化病变52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5节段.CTA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3%,特异度98.16%,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7.56%.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及>75%的病变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4.4%.结论 CTA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开口畸形、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50.
静脉用蔗糖铁纠正功能性缺铁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应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长素(EPO),治疗伴有功能性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探讨对功能性缺铁的补铁途径、安全性和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功能性缺铁和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铁剂和口服铁剂治疗组。静脉铁剂组15例,100mg蔗糖铁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隔日1次,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口服铁剂组,琥珀酸亚铁200mg,每日3次,共8周。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EFO治疗,剂量为100~180U·kg^-1·周^-1,均皮下注射。每2周检测1次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以及血清铁(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结果:治疗前静脉铁剂组和口服铁剂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接受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及Hb、Hct、Ret、SF、TS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静脉铁剂组SF和TS在治疗2周后明显升高,Hb、Hct、Ret在治疗4周后明显升高;口服铁剂组Hb、Hct、Ret在治疗6周后明显升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即使铁储备正常,若存在功能性缺铁,仍然需要静脉补铁。与口服铁剂比较,静脉铁剂可更好地纠正透析患者的功能性缺铁,增加铁储备,改善EPO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