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工业技术   7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平坦地形风电场微观选址的优化研究中,常采用带有随机量的元启发式算法,这些算法难以达到全局最优,优化效率较低,且通常需要通过划分网格、增加约束才能得到稳定解。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专门针对平坦地形风电场微观选址的高效且有稳定优化解的元启发式算法——风力机尾流排斥优化算法。参考范德华力原理,提出了风力机尾流排斥力的概念,用于描述风力机在尾流作用下的相互影响:2台风力机之间尾流作用越大,风力机尾流排斥力也越大。在算法优化过程中,风力机会在风力机尾流排斥力的作用下向使尾流减小的方向不断移动,直到达到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风力机尾流排斥优化算法不需要网格约束,优化效率高,能得到确定的优质解,且优化结果符合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2.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并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由于精度和鲁棒性的不足,以及场景的复杂性,使用单一传感器(如相机、激光雷达)的SLAM系统往往无法适应目标需求,故研究者们逐步探索并改进多源融合的SLAM解决方案。本文从3个层面回顾总结该领域的现有方法:1)多传感器融合(由两种及以上传感器组成的混合系统,如相机、激光雷达和惯性测量单元,可分为松耦合、紧耦合);2)多特征基元融合(点、线、面、其他高维几何特征等与直接法相结合);3)多维度信息融合(几何、语义、物理信息和深度神经网络的推理信息等相融合)。惯性测量单元和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可以解决视觉里程计的漂移和尺度丢失问题,提高系统在非结构化或退化场景中的鲁棒性。此外,不同几何特征基元的融合,可以大大减少有效约束的程度,并可为自主导航任务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另外,数据驱动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策略为SLAM系统开辟了新的道路。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混合监督学习等逐渐应用于SLAM系统的各个模块,如相对姿势估计、地图表示、闭环检测和后端优化等。学习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将是提升SLAM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分别对上述多源融合SLAM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并指出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并联侧连续的无功调节能力为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提供了新的控制手段。基于此,首先建立适用于新型UPFC拓扑的UPFC稳态模型;然后考虑无功设备动作次数的约束,明确多目标无功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计及UPFC的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接着,提出一种多阶段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其中,第一阶段将原问题进行松弛并采取归一化的方法统一多个目标的量纲,第二阶段基于规格化平面约束法获取松弛问题的Pareto最优候选解集,并给出折衷解的选取方法,第三阶段基于三角罚函数法对折衷解中的整数变量进行归整,获取原问题的最优折衷整数解。最后,对南京西环网实际等值系统进行算例测试,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及UPFC在无功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冰温贮藏对猪肉感官品质和宰后糖酵解途径中乳酸代谢的影响,以猪里脊肉为对象,分别采用冰温(-1℃)和冷鲜(4℃)贮藏方式,测定其宰后0.5、2、6、12、24、72、120、168h时包括汁液损失率、色泽、pH值在内的品质指标以及糖酵解及相关代谢途径主要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冰温贮藏可有效降低猪肉品质劣变,减缓糖酵解...  相似文献   
95.
以大豆甾醇和油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大豆甾醇油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脂肪酶的种类和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大豆甾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豆甾醇油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N435脂肪酶用量6%(以大豆甾醇和油酸的总质量计)、醇酸摩尔比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h、异辛烷用量10 mL(大豆甾醇为1 mmol时),在最佳条件下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为86. 51%;红外表征说明合成的产物为大豆甾醇油酸酯。  相似文献   
96.
在短电弧加工过程中,利用流体软件Fluent对不同的电极直径加工间隙流场进行仿真,通过极间流场中的压力场与速度场间接得出加工屑排除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电极直径的增大可以促进加工屑从加工间隙排出,减少因间隙颗粒的堆积而产生的短路现象,从而避免“二次放电”;当加工深度不变时,电极直径的大小与工件材料的去除率呈正相关,证明短电弧加工过程中存在“面积效应”;电极直径的相对变化对工件表面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即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7.
为有效保持脆李货架期内的品质,以巫山脆李为试验材料,研究电商速递过程中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脆李果实在4℃贮藏货架期内营养成分、生理代谢的影响效果和规律。结果表明,电商速递中1-MCP保鲜剂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货架期内脆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C*值和L*值的下降,抑制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VC)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及可滴定酸(titritable acidity,TA)含量,减少果实质量损失,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电商速递中使用1-MCP处理可有效延缓巫山脆李客户端货架期内的后熟衰老,有效保持果实货架品质。  相似文献   
98.
基因序列数据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和缺失序列,现有的基因序列表示大多通过人工方法对高维的基因序列进行特征提取,不仅非常耗时且成功的预测很大程度依赖于生物学知识的正确利用.基于病毒传播网络构建了一种基于图上下文信息的基因序列表示方法,对目标节点病毒序列进行编码后,使用注意力机制对其邻居节点的序列信息进行聚合,从而得到目标节点病毒序列的新的低维表示.进而依据病毒传播网络中相邻节点的基因序列相似性高于不相邻节点的特征,对基因序列表示模型进行优化,训练后得到的新的表示不仅可以有效表达基因序列的特征,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序列的维度,提高了计算效率.分别在仿真病毒传播网络、新型冠状病毒和艾滋病毒传播网络数据上训练基因序列表示模型,并在相应的网络上进行未采样感染者发现任务.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证明了模型的高效性,模型可以有效地在病毒传播网络上发现未采样感染者,这在流行病调查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microscopy(SECCM)is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of single electrocatalyst particle.This is especially feasible if the catalyst nanoparticles are large enough that they can be found and counted in post-SECC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Evidently,this becomes impossible for very small nanoparticles and hence,a catalytic current measured in one landing zone of the SECCM droplet cannot be correlated to the exact number of catalyst particles.We show,that by introducing a ruler method employing a carbon nanoelectrode decorated with a countable number of the same catalyst particles from which the catalytic activity can be determined,the activity determined using SECCM from many spots can be converted in the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of a certain number of catalyst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00.
王娜  田磊  文可戈  李大猛  彭桢  刘星兴  余洋 《金属矿山》2021,50(10):192-198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度优势,融合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厘清现有 技术方法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方法协作方式。以河北省唐山市冀东铁矿为例,实现 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典型案例示范。研究表明:以“人机交互解译技术”“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三维景观模拟技 术”等方法手段为主体、以野外调查验证为辅助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工作协作方式,可实现对矿山露天采场内独立 地物与关键要素的精准识别、快速提取,辅之野外调查验证,进而完成对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生态退化等 现状摸底。调查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的工作依据,也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