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9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工业技术   436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文中设计了一种检测氢气的传感器.基于每种气体的导热率不同,利用热导芯体TCS208F热敏电阻阻值与被测氢气浓度存在对应关系,并采用热导芯体和调理电路相结合,实现了传感器氢气浓度的测量.热导传感器输出信号值受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的影响,被测氢气浓度在计算过程中引入了温度参数和湿度参数2个变量来补偿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提升了传感器的测试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了温度参数和湿度参数来计算氢气浓度,3只氢气传感器精度均在2%FS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2.
Lou  Xiaolong  Li  Xiangdong A.  Hansen  Preben  Du  Peng 《Virtual Reality》2021,25(2):367-382

Most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s (UIs) for virtual reality (VR) applications ar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eye-centred UI design principle, which primarily considers the user’s visual searching efficiency and comfort, but the hand operation performance and ergonomics are relatively less considered. As a result, the hand interaction in VR is often criticized as being less efficient and precise. In this paper, the user’s arm movement features, such as the choice of the hand being used and hand interaction position, are hypothesized to influence the interaction results derived from a VR study. To verify this, we conducted a free hand target selection experiment with 24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he hand choic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arget selection results: for a left hand interaction, the targets located in spaces to the left were selected more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than those in spaces to the right; however, in a right hand interaction, the result was reversed, and (b) the free hand interactions at lower positions were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than those at higher posi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paper proposes a hand-adaptive UI technique to improve free hand interaction performance in VR.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and-adaptive UI and traditional eye-centred UI was also conduct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hand-adaptive UI resulted in a higher interaction efficiency and a lower physical exertion and perceived task difficulty than the traditional UI.

  相似文献   
43.
三维人体目标检测在智能安防、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基于雷达与图像数据融合的三维人体目标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两阶段网络结构,分别完成目标概率较高的候选边界框的选取以及对目标候选框进行分类和边界框回归。目标候选边界框的预先选取使两阶段网络结构的检测准确率和定位精度得到提高,但相对复杂的网络结构导致运算速度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型RetinaNet的三维人体目标实时检测方法,将主干网络与特征金字塔网络结合用于雷达点云和图像特征的提取,并将两者融合的特征锚框输入到功能网络从而输出三维边界框和目标类别信息。该方法采用单阶段网络结构直接回归目标的类别概率和位置坐标值,并且通过引入聚焦损失函数解决单阶段网络训练过程中存在的正负样本不平衡问题。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三维人体目标检测的平均精度和耗时方面均优于对比算法,可有效实现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4.
Liang  Yunji  Guo  Bin  Yu  Zhiwen  Zheng  Xiaolong  Wang  Zhu  Tang  Lei 《World Wide Web》2021,24(1):205-228

With the exponential growth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are not always enforced in social media, resulting in the prevalence of deviant content violating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deviant content are devastating and far-reaching. However, the detection of deviant content from sparse and imbalanced textual data is challenging, as a large number of stakeholders are involved with different stands and the subtle linguistic cu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complex context.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a multi-view attention-based deep learning system, which combines random subspace and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RS-BPSO) to distill content of interest (candidates) from imbalanced data, and applies the context and view attention mechanisms i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ubbed as SSCNN) for the extraction of structural and semantic features. We evalu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on a large-scale dataset collected from Facebook, and find that RS-BPSO is able to detect whether the content is associated with marijuana with an accuracy of 87.55%, and SSCNN outperforms baselines with an accuracy of 94.50%.

  相似文献   
45.
肝脏是人体代谢功能的主要器官,目前机器学习在肝脏影像语义分割研究中的难点有:1)肝脏中间部位有下腔静脉、软组织和血管,甚至有坏死或肝裂等情况;2)肝脏与一些邻近器官之间的边界模糊,难以分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边缘关注模型(EAM)及边缘关注网络(EANet)。该网络采用了Encoder-Decoder(编码-解码)的模型框架:在编码器中运用了在ImageNet上预训练好的残差网络ResNet34和EAM,由此来充分获取肝脏边缘的细节特征信息;在解码器中则运用了反卷积操作和EAM对有效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进而得到肝脏影像的语义分割图。最后,对分割后噪声较大的图片实施了平滑处理。在三个数据集上与AHCNet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Dircadb数据集上,EANet的体积重叠误差(VOE)和相对体积差异(RVD)分别降低了1.95个百分点和0.11个百分点,且DICE精度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在Sliver07数据集上,EANet的VOE、最大表面距离(MSD)和均方差对称表面距离(RMSD)分别降低了大约1个百分点、3.3 mm和0.2 mm;在某医院临床MRI肝脏影像数据集上,EANet的VOE和RVD分别降低了0.88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且DICE精度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EANet具有较好的肝脏图像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46.
由于随机森林算法在很多情况下都以“黑盒”的方式存在,对于用户而言,参数调整,训练甚至最终构建的模型细节是隐蔽的,这导致了随机森林模型的可解释性非常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模型在一些诸如医学诊断、司法、安全领域等需要透明化和可解释需求比较高的领域使用。影响该模型可解释性挑战主要来源于特征选择和数据的随机性。同时随机森林包含许多决策树,用户很难理解和比较所有决策树的结构和属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可视分析系统FORESTVis,该系统包括树视图、部分依赖图、t-SNE投影图、特征视图等多个交互式可视化组件,借助该系统,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随机森林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制,并协助用户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使用Kaggle公开数据集上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绿色港口日渐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提高集装箱码头的服务水平及降低其能耗,综合分析了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流程,考虑岸桥、场桥、集卡在不同作业状态下的能耗,且以总完工时间和总作业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使用MATLAB编码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所建模型,并分别与CPLEX和原始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作对比,证明了该算法的优秀性。更改能耗目标和作业时间目标所占权重进行求解,发现考虑各设备在不同作业状态下的能耗会影响总完工时间,且能耗与作业时间是相互冲突的目标,追求低能耗会造成作业效率的牺牲。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和算法在岸桥、场桥和集卡的协调调度问题中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权衡作业时间和能耗目标。  相似文献   
48.
面向无人机自主侦察任务中在线目标识别与定位需求,首先梳理了无人机侦察中目标识别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Faster RCNN目标识别算法的实现原理,并针对任务需求进行了改进;之后,介绍了图像拼接的相关算法并进一步提出了目标相对定位算法;最后,设计了完整的侦察试验流程对所设计自主目标识别与定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目标检测网络能够达到83.3%的识别准确率和35帧/秒的识别速度,所提出的相对定位算法可以达到0.702 m的平均定位精度,能够满足侦察无人机在线目标识别与定位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49.
工业电子、测试、测控、仪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为运载火箭测发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途径;运载火箭箭上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火箭快速测发、健康管理、子级独立测试、异地远程测试发射支持等需求,给测发控系统研制及更新换代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运载火箭地面测控系统供配电、有线测控、无线测控、数传通信、测发控软件5个组成部分的演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证分析,并提出了后续测发控系统技术发展的规划路线;同时结合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需求和目前测发控系统现状提出了测发控系统后续发展的可实施途径;最后提出顶层规范技术路径;从型号牵引转变为装备化研制;规范型谱产品研制、箭上地面同步发展的测发控系统设计新思路;为未来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研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组合锤置换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性能,需建立置换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并验证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首先,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置换墩墩体形态和墩体破坏模式.其次,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能量法建立置换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代入模型相关参数,基于GA_PSO优化算法在Matlab平台研究各参数对墩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置换墩典型的墩体形态为一轴对称的旋转体,纵向剖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截面;极限状态下墩体的破坏模式为鼓胀破坏;墩径和墩周土体强度对提高墩体极限承载力影响显著,此与组合锤置换法设计理念相吻合.最后,通过一工程案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应用于组合锤置换法初步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