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9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为了有效抑制剩余杂波、提高多目标跟踪(MTT)能力,在高斯混合势平衡多目标多伯努利(GM-CBMeMBer)滤波器的基础上引入多普勒信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多普勒雷达的MTT算法(GM-CBMeMBerwD).该算法改进了GM-CBMeMBer滤波器的更新步骤:首先利用位置量测更新目标状态,然后利用多普勒量测对其进一步更新,从而更准确地求得目标似然函数和状态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GM-CBMeMBer相比,GM-CBMeMBerwD能更准确且更稳定地估计目标数量;与其他3种跟踪算法相比,GM-CBMeMBerwD能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获得较优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82.
为了利用闪锌矿制取高纯度氧化锌,首先在700~950 ℃温度范围内,将ZnS氧化分解为ZnO;然后采用流变相尿素先驱物法将氧化产物与尿素在150 ℃处理并过滤,将所得滤液进一步加热至650 ℃热处理得淡黄色高纯氧化锌.与传统的氧化锌制备方法相比,本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纯度高粒度小.  相似文献   
83.
根据二氧化钒在68℃附近发生相变的这一特性,选用V2O5和W2O3为前驱物,通过在玻璃片上镀膜,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法,合成了氮杂二氧化钨钒(V0.98W0.02O2-xNy)薄膜.通过XRD表征了样品的组成,用自制的仪器测量了合成样品的相变温度,结果表明:样品为氮杂二氧化钨钒(V0.98W0.02O2-xNy),通过氮掺杂能有效降低二氧化钨钒薄膜的相变温度,相变温度最低可以降至35℃.  相似文献   
84.
采用尿素-硝酸盐燃烧法对磷灰石型LSO电解质进行了三价稀土元素Nd和二价碱土元素Sr的La位掺杂,对合成样品进行XRD、SEM分析表征,并测试和分析了样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Sr、Nd掺杂对LSO的晶体结构、物相和形貌产生的影响很小,而适量的掺杂可有效提高LSO的氧离子传输性能.当掺杂x=0.3时,La9.33Mx(SiO4)6O2+δ(M=Sr、Nd)具有最高离子电导率,La9.33M0.3(SiO4)6O2+δ在500℃时的电导率分别为7.248×10-3S.cm-1、1.782×10-2S.cm-1.Nd掺杂不仅可以提高电导率,还可以降低传导活化能,相比于Sr掺杂更有利于LSO在中低温SOFCs中的应用.实验认为,Sr、Nd掺杂的LSO属于间隙氧传导机制,掺杂可以提高间隙氧的数量,间隙氧相比阳离子空位对LSO电导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5.
以硫酸铝和尿素为原料,山梨醇为模板剂,利用均相沉淀法在高压釜中反应合成了NH4Al(OH)3.24(CO3)0.38.H2O(AACHH)阻然晶须,研究了CO2相对浓度对合成产物及形貌的影响.XRD、FT-IR、PM和TG/DTA分析结果表明:在通入10 min的CO2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形状完好的AACHH晶须,晶须长径比为10~20,晶须释放阻燃气体为NH3、CO2和H2O,完全分解其失重量为57.9%.  相似文献   
86.
该文通过了解高职非软件开发专业对数据库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教学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理念与具体实施的思路,教学不再侧重数据库开发与设计,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更易上手、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7.
羟基磷灰石晶须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与生物相容性.在研究云南磷矿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基础上,以云南磷矿中的胶磷矿为主要原料,采用模板诱导/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羟磷灰石晶须,通过XRD、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晶须均匀分散,平均长度40 μm,加入的山梨醇越多,晶须越短.  相似文献   
88.
羟基磷灰石晶须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与生物相容性.在研究云南磷矿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基础上,以云南磷矿中的胶磷矿为主要原料,采用模板诱导/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羟磷灰石晶须,通过XRD、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晶须均匀分散,平均长度40μm,加入的山梨醇越多,晶须越短.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提升硅酸镧电解质在中低温时(500~800℃)的电导率,将氧化镧、正硅酸四乙酯与掺杂元素的氧化物做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锶、锌双掺杂的磷灰石型硅酸镧电解质材料La9.33Srx Si5ZnO25+x,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变温介电测量系统对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和电导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锶和锌成功进入硅酸镧晶格中,且对晶体的结构与形貌影响较小,以掺量和烧结温度做为变量的研究显示,当Sr的掺量为0.2、Zn的掺量为1、烧结温度为1 400℃时,所得到的电学性能最佳,其在800℃下的离子电导率达5.43×10-3S/cm,相较未掺杂的磷灰石型硅酸镧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1.7×10-3S/cm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0.
以氮化硅(Si_3N_4)、石墨为原料,碳化硅(SiC)为添加剂,利用Si_3N_4转化法制备出形貌变化的等轴状和长柱状SiC晶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X射线谱对产物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SiC添加量对SiC形貌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iC的添加有助于Si_3N_4转化为α-SiC,并影响其形貌和尺寸。随着SiC添加量的增加,制得的SiC晶粒由长柱状转变为等轴状,晶粒的尺寸也急剧减小。高温条件下,Si_3N_4首先分解为硅蒸气和氮气,硅蒸气又与石墨发生气-固反应生成小晶粒的SiC,继而发生重结晶。碳化硅的添加导致晶粒缺陷也增多,由于气态硅蒸气可在晶粒缺陷处重结晶,使SiC晶粒的取向生长得到抑制,促进了等轴状SiC晶粒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