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工业技术   36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弱碱性抛光液中铜化学机械抛光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弱碱性介质里以铁氰化钾为钝化剂,对铜化学机械抛光技术(CMP)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在线测试,考察了铜在无铁氰化钾存在下的极化行为及铁氰化钾浓度对腐蚀电位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压力下铜抛光前后的腐蚀电位(φE)和腐蚀电流密度(JC)的变化规律,比较了抛光前及抛光过程中铜极化曲线的变化。定性地通过成膜的快慢及抛光过程中腐蚀电流密度的大小来说明抛光速率的高低,证明了以弱碱性溶液为介质,铁氰化钾为成膜剂,纳米γ-Al2O3为磨粒的CMP配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2.
涂装工艺对铝箔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制开发了铝箔用亲水涂料,采用两涂两烘涂装工艺,考察了涂装工艺条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辊涂方法,控制底漆固化温度250~270℃,时间20s;面漆固化温度230~250℃,时间20s,所得涂层的各项性能均可满足铝箔亲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
全钒液流电池用碳毡电极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普鲁士蓝(Prussianblue,PB)和草酸对聚丙稀腈基(PAN)碳毡进行修饰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后材料在钒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B修饰碳毡电极对V(Ⅳ)/V(Ⅴ)电对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V(Ⅱ)/V(Ⅲ)电对在草酸修饰碳毡电极上的活性相比处理前也有较大改善。分别以这两种修饰电极为正负极组装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通过电池性能测试获得了最适宜的修饰条件。使用修饰电极的静态钒电池在电流密度为35mA·cm-2时电压效率可达83.28%。  相似文献   
64.
采用碳热还原(CTR)法以LiOH.H2O、V2O5和NH4H2PO4为原料合成了具有NASCION结构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Li3V2(PO4)3。系统地研究了合成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等因素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Li)∶n(V)∶n(P)=3.05∶2.00∶3.00投入原料在800℃下煅烧24h合成的正极材料在0.1C充、放电制度下,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37mAh/g,首次放电比容量137mAh/g,充、放电效率达100%,经过2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留110mAh/g,为初始放电容量的84%。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Li3V2(PO4)3具有单斜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65.
以高聚物负载型双金属阴离子配位化合物PBM为催化剂,合成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己内酯三元共聚物(PPCL)。用FT-IR1、H-NM R、13C-NM R、DSC和W AXD等对PPCL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反应单体比例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ε-己内酯单元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ε-己内酯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共聚物的体外降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66.
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H3COOLi、V2O5、NH4H2PO4和碳凝胶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对其前驱体和产品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以及元素分析分别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碳含量对材料充放电性能及其高倍率循环性能的影响.样品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8.4 mAh/g.样品B和C以0.2 C充放120次后容量几乎没有衰竭;继续以1 C充放电120次,其比容量仍基本恒定,比单一Li3V2(PO4)3材料具有更优良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交流阻抗测试表明碳掺杂可以形成碳包覆层,材料的电导率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7.
采用天冬氨酸法合成Li-Mn-O化合物,对前驱体在400℃和750℃煅烧得到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D),并对750℃煅烧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400℃制得的样品以纯尖晶石LiMn2O4存在,750℃下制得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3.8 mAh/g和122.5 mAh/g,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121.0mAh/g,为初始放电比容量的98.77%.  相似文献   
68.
唐爱东  王海燕  吴晓  黄可龙 《电源技术》2007,31(12):959-962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合成掺杂Al、Mg的LiNi1/3Co1/3Mn1/3O2系列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伏安法(CV)、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比较了掺杂元素(Al、Mg)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2.8~4.3 V,0.1 C倍率下未掺杂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1.1 mAh/g,循环10次后为152.2 mAh/g,掺杂Al、Mg后容量有所下降,但循环性能得到改善,前10次容量衰减分别为2.5%、3.3%.采用Voigt模型对交流阻抗谱进行拟合,比较了电解液阻抗、交换膜阻抗和法拉第阻抗的变化,发现10次循环后电荷传递阻抗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9.
以Ni(NO3)2·6H2O为主要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镍,并通过热重-差热(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此方法可以得到粒径为1~3 靘的超细氧化镍粉末.NiO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670.5 mA·h/g,80次循环后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仅为0.031%,结果表明均匀沉淀法制备的NiO是一种优秀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70.
通过固态萃合物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HA)-Mn的制备,对单烷基膦酸酯萃取二价Mn离子的萃合物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合物为不含水分子,组成为MnA_2,属高旋弱场配合物;认为萃合物为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