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赵固二矿煤层隐伏露头区域工作面开采受到新近系下层砂砾含水层的威胁,原设计中采用分层开采,工作面产量和效率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低。通过对现场实测、FLAC3D数值模拟以及对类似地质条件矿井综放或大采高综采的覆岩破坏规律进行分析,选取较大的垮采比和裂采比预计"两带"高度,并与综放开采"两带"高度经验公式预计进行对比,采用"最小安全厚度"法选取保护层厚度,最终合理确定了防砂和防水安全煤岩柱的高度以及开采厚度。结果表明基岩厚度较薄的区域可只采顶分层,解放大量浅部煤炭资源,提高采出率;基岩较厚的区域变分层开采为一次采全厚大采高开采,有利于矿井实现高产高效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72.
73.
高庄煤矿1501工作面顶板砂岩水的预计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501工作面是高庄煤矿西五采区的第一个试采工作面,其开采受顶板砂岩水的威胁。为了保证开采的安全进行,在工作面施工了两个探放水孔进行探测。根据类比法和探放孔水量预计了工作面涌水量,并据此制定了防治水措施,保证了生产安全,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4.
覆岩破坏裂缝探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层注浆技术是近几年提出的控制开采沉陷的新方法,尽管这一方法在多个矿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少对离层位置等的准确描述,使得注浆效果难以控制,从而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覆岩破坏探测技术新的发展,为采煤造成的覆岩离层位置的探测提供了新的观测方法.重点介绍了应用较为成功的几项新的探测方法,包括利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探测地层构造和覆岩破坏形态;用钻孔彩色电视系统观测覆岩中裂缝形态和宽度.  相似文献   
75.
分段划分巨厚松散层移动角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许延春  梁怀青 《煤炭学报》1996,21(4):383-387
地层移动角参数对巨厚松散层矿井的建筑物保护煤柱尺寸影响很大,经济潜力十分巨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矿区,均采用一组松散层移动角参数整段设计留设建筑物保护煤柱的方法,该方法有时不尽合理.在淮北矿区巨厚松散层条件下,依据实测资料和土工实验结果,分析了土体性质随埋深的变化特征,论述了按土层埋深和沉积年代分段划分巨厚松散层移动角量参数的两种方法,并给出了淮北矿区相应的参考角量值.  相似文献   
76.
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断裂构造导致工作面出水的规律性,包括断层与工作面的关系,断层性质和断层条数以及矿压对工作面出水的控制作用。采用模糊数学的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工作面出水的评价和预测,并经开采证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运用孔隙裂隙弹性体理论,结合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和矿山压力理论,以动态变化的分析思想和实测资料,研究了注浆及采动对岩体孔隙-裂隙类型升降变化的影响;注浆加固使工作面底板岩体类型由导水的IV,III型转为不导水的II,I型;采动则使工作面底板岩体类型在局部地点由不导水的II,I型转换为导水的IV,III型,从而形成"垂直、小范围"的导水通道;构建了注浆加固工作面底板突水"孔隙-裂隙升降型"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8.
兴隆庄矿主副井筒破坏预防性治理的研究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席京德  许延春 《建井技术》1999,20(1):27-29,26
通过对兴隆庄矿主副井破坏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井筒变形现象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认识到兴隆计矿主副井破坏可能性很大,有治理的迫切性,因此,决定抢在玉副井破坏之前采取“卸压槽+壁后注浆”方法进行预防性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成功地避免了主井破坏的发展,该治理方法是一种新的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79.
根据我国首例兴隆庄矿主副井井筒破坏预防性治理工程建立的综合监测的观测结果,分析了井筒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认为井筒破坏预测性治理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分析了副井井口处地表相对上升的现象,认为主要原因是井壁以承作用的结果,通过与杨村矿主井对比,得出预防性治理对井壁稳定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煤炭资源利用率和保证承压水上带压开采的安全,采用电剖面法探测了河东煤矿31005工作面10号煤层采后底板破坏深度,根据实测结果计算了一采区不同地点底板突水系数,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划分出一采区底板突水危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河东煤矿一采区钻孔崔K-5附近断层构造带突水危险性较大,应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关安全防水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河东煤矿今后底板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为落实矿井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