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了汤丹铜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矿井总需风量和通风阻力的计算,提出了现时期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的整体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彻底地改善了原通风系统的混乱局面,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行稳定,矿井风量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有效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22.
谦比希铜矿同时采用分段崩落法、分层充填法、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巷道布置复杂,近矿围岩种类较多,稳定性不一,巷道支护难度较大,采用单一的巷道支护手段难以满足要求。为此,提出了分类分级支护技术。基于不同的断面尺寸、暴露面积、围岩性质、水文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将巷道或采场划分为5个类别。在此基础上,将锚杆、锚索、钢筋网、湿喷混凝土多种支护方法优化组合,形成了5个不同支护强度等级的方案。该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操作性高,参数明确,施工难度低,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支护成本,而且满足了高效安全的支护要求,为我国海外资源战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3.
以某深井矿山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震监测、压力-位移监测等多种手段对其开采过程中的动力灾害进行联合监测。通过对一定区域内微震信息的定量化处理及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岩体不同破坏阶段微地震活动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局部工程的"应力-位移"监测信息,得到了由微震活动及压力耦合关系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四种判别模式,建立了利用该方法预测采动灾害的一般流程。应用实践表明:该"判别模式"综合考虑了岩体破坏过程中的多元信息,避免了单种监测手段的局限性和偶然性,有效提高了采动灾害的预警精度。  相似文献   
24.
脱水效率是影响全尾砂非胶结充填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散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全尾砂非胶结充填体的振动脱水机理,研究不同振动脱水方式下全尾砂非胶结充填体脱水效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全尾砂散体骨架在振动应力波的影响下产生垂直应力和剪切应力,其中剪切应力是破坏散体原有结构的关键因素,相比非振动脱水,固结后振动累计脱...  相似文献   
25.
为了实现铜炉渣的废物利用,以碱激发方式为主研究铜炉渣制备矿用胶凝材料的可能性.选取生石灰、NaOH和早强剂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复合激发剂,开展铜炉渣活性激发和充填材料制备试验,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铜炉渣水化产物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激发剂对铜炉渣活性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生石灰 > 早强剂 > NaOH,在复合激发剂的作用下炉渣净浆试样的7和28 d强度分别可以达到1.5和3.0 MPa以上.铜炉渣尾砂充填料28 d强度为1.0 MPa,流动性良好,满足充填材料要求.铜炉渣早期水化产物主要有片状的Ca(OH)2和C-S-H凝胶,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C-S-H凝胶Ca/Si比不断减小,水化产物结构更加致密.养护时间至28 d时,铜炉渣中活性成分基本反应完全.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决铜矿石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的问题,在浸出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试验.通过测量浸出前后溶液表面张力以及铜浸出率,考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浸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溶液表面张力对矿石浸出影响较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浸出作用最为明显,铜浸出率达62.5%.在柱浸试验中,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铜浸出率提高了近10%.利用物理化学和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浸出机理的分析表明,溶液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在矿石表面的吸附对矿石表面润湿作用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在浸出液的持久性也是影响浸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7.
针对国外部分金属矿山由于脱硫工艺及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倾向于直接使用采选后的高硫尾矿(含硫量 >30%)用作充填材料的现象,采用全面法试验设计,研究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高硫尾矿充填体的长期强度影响规律, 并通过 XRD 和 SEM 等方法对高硫尾矿充填体中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进行微观机理分析,判断高硫尾矿是否适合直 接用作充填材料。 结果表明: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非常明显,提高灰砂比或料浆浓度能够明显增大 充填体强度。 当料浆浓度为 72%和 74%时,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随着灰砂比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料浆浓度为 76%时,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与灰砂比则成正比关系。 在 1 ∶24 灰砂比条件下,74%浓度料浆和 76%浓度料浆的充 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相近;在 1 ∶12 灰砂比条件下,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随着料浆浓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 1 ∶8 灰砂比条件下,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与料浆浓度成反比。 XRD 及 SEM 研究结果显示充填体水化反应中除了含有 大量未反应的黄铁矿,还会生成石膏和少量钙矾石等膨胀性产物,不仅会造成 C—S—H 凝胶发生脱钙现象,还会引起 充填骨架出现裂隙,导致充填体长期强度的减小。 因此,矿山使用高硫尾矿进行充填必须考虑充填体在不同龄期的 劣化程度,以及是否满足该龄期下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8.
以哈尔滨某铜锌矿膏体充填系统调试为背景,指出调试过程中出现深锥浓密机澄清溢流水受给矿污染、底流浓度偏低以及压耙等问题的原因,并介绍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给料井、絮凝剂投加点及底流循环管道等的改造情况。实践证明:①合理选择尾矿浆的稀释方式,科学、恰当消减尾矿浆进入给料井的动能,有利于为矿浆与絮凝剂平稳、充分混合营造理想的环境;②适当增加并合理布置絮凝剂投加点有利于改善絮凝效果,提高深锥浓密机的底流浓度;③科学、合理的浓密机底流循环管路设计有利于底流料浆的平稳流动,减少耙架的运行阻力和压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针对金川镍矿矿岩破碎,地压较大,采用传统的干喷锚网支护效果不理想且巷道返修率高的问题,提出湿喷混凝土技术来改善这一局面。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减水剂和砂石比(细砂与绿豆石的质量比)对湿喷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湿喷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顺序为:水灰比>水泥掺量>砂石比>减水剂掺量,要保证湿喷料浆塌落度大于150 mm,其水灰比应大于0.44、水泥掺量应大于430 kg/m3、砂石比应在2~4;水泥掺量对湿喷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影响最大,其次为水灰比,砂石比与湿喷混凝土强度呈凸形关系,减水剂对湿喷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较小。引入单位价值强度系数V对不同水泥掺量湿喷混凝土的经济性进行对比,确定了最佳配合比,通过现场应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为更科学合理地优化矿山运输提升系统,在分析某矿山运输提升运行限制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这些限制因素的AHP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和AHP模型的求解,得到了限制因素的权重结果:其中多级提升效率低权重比例最大,达35.2%,斜井缺乏统一设计和中段运输效率低权重分别达到15.04%与14.55%,其余各因素均未达10%。单排序和总排序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均有,一致性良好。表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矿山运输提升运输系统限制因素相对重要性是可行的。分析结果为运输提升系统的优化决策提供了依据,进而给出优化意见,重点从改善多级斜井串车提升方式、做好深部运输提升的统一设计和发挥大中段运输作用3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