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2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太西无烟煤制活性炭乳隙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ARLO-ERBA 1800自动吸附仪上使用N2吸附法分析了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用几种不同工艺生产的煤基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用BET方程处理N2等温吸附数据,测得活性炭的BET表面积和孔体积,计算出活性炭的平均孔半径,研究了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情况,用丁烷工作容量(BWC)来分析评价活性炭的吸附--脱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用催化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吸附--脱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2.
介绍了粒状活性炭的单宁酸值的试验方法和粒状活性炭的苯酚值的试验方法,本方法来自于美国AWWA标准,同时介绍了日本标准JIS K 1474中氯含量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3.
我国活性炭技术与标准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活性炭生产技术发展。我国活性炭标准主要采用前苏联标准。近十几年来,我国活性炭标准和检测方法有较大改进,但由于应用研究落后,其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已影响我国活性炭应用领域的扩大和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14.
新型质子导体在CO2和水蒸气气氛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泵及气体合成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介绍了新型质子导体的结构、传导机理、研究现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5.
韩炳旭  王岭  戴磊  李跃华 《功能材料》2013,44(Z1):21-27
磷灰石型硅酸镧是一种具有低活化能和高氧离子传导能力的新型氧离子导体。综述了硅酸镧基氧离子导体的晶体结构、导电机理及制备方法,归纳总结了元素掺杂对氧离子传导性能的影响,以及该氧离子导体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硅酸镧电解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6.
周祥顺  王钟辉  胡小冬  王岭  黎展荣 《现代化工》2012,32(4):104-106,108
建立了多晶硅生产氯化氢回收工艺过程的热力学模型,考察了吸收塔进气的氯化氢摩尔分数、吸收塔的液气比、解吸塔回流比等因素对吸收尾气中氯化氢摩尔分数、回收氯化氢中氯化氢摩尔分数的影响,并考察了闪蒸脱氢的最优条件。最终得出CVD尾气的最优吸收液气比和解吸回流比分别为1.4和0.3;STC氢化尾气的最优吸收液气比和解吸回流比分别为2.0和0.3;闪蒸的最优条件是0.2 MPa、-40℃。  相似文献   
117.
介绍了根据设备、工艺、信息化条件开发的DHCR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系统集成技术。系统上线后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可显著降低能耗、提高轧线产量,并可根据生产过程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调度,实现炼铸轧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8.
119.
耐高温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凝胶极高的孔隙率有效降低了材料的固相热传导,孔径主要分布在介孔范围内(2~50nm),有效抑制了气相传热,而遮光剂的引入可起到很好的反射、吸收和再散射作用,进一步降低气凝胶的辐射热传导,从而使得气凝胶材料具备极低的热导率,是一种优质的高效隔热材料。根据组分的不同,气凝胶主要可分为氧化物气凝胶、炭气凝胶和碳化物气凝胶。氧化物气凝胶材料在高温区(1000℃)容易发生晶型转变及颗粒的烧结,其耐温性相对较差,但是其在中高温区(1000℃)具备较低的热导率。炭气凝胶材料在真空或惰性氛围下耐温性最高可达3000℃,2000℃下热导率低至0.601W·m-1·K-1,密度可调,但是该材料在有氧氛围下容易发生烧蚀,这需要通过涂覆某些抗氧化性涂层来加以有效解决。碳化物气凝胶材料目前研究较为匮乏,报道最多的是碳化硅气凝胶,但是也仅限于对该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而对于其热学性能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主要介绍了这三大类耐高温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0.
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La1-xNdx)5.5WO12-δ(x=1/3,1/2)质子-电子混合导体。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试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试样在湿润CO2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应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其在空气和湿润5%H2/Ar气氛中的电导率,并研究了试样在不同温度、不同氢分压下的透氢量。结果表明,(La1-xNdx)5.5WO12-δ(x=1/3,1/2)经1 550℃烧结后均形成立方萤石结构的致密烧结体;试样在800℃湿润CO2气氛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试样在湿润5%H2/Ar气氛下的电导率明显高于空气气氛,在湿润5%H2/Ar气氛中850℃时,(La1/2Nd1/2)5.5WO12-δ的电导率达到6.58×10-3S/cm;在900℃、50%H2/N2时,厚度为1.56 mm的(La1/2Nd1/2)5.5WO12-δ透氢膜获得最大透氢量为0.079 m L/(min·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