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高碱性低品位氧化铜矿氨浸-萃取-电积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碱性低品位氧化铜矿氨浸-萃取-电积工艺生产阴极铜工业试验的工艺流程、操作参数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了氨浸与常规酸浸的生产成本.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氨浸-萃取-电积工艺处理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阴极铜产品中金属铜含量≥99.99%.  相似文献   
93.
铁矾类沉淀物的形成对细菌浸矿以及后续的浸出液净化除铁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考察了细菌作用下,不同初始pH值、亚铁的初始量等因素对铁矾类沉淀物形成速率及产物组成的影响,并与无菌条件铁矾类沉淀进行对比,总结了细菌作用下,铁矾类沉淀物的形成动力学规律及产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细菌作用下,铁矾类沉淀物形成速率明显加快,并且产物组成与无菌时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4.
生物冶金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冶金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新技术,具有装备简单、流程短、建设和操作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及可利用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石等特点,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矿冶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是本世纪最具竞争力的矿冶技术之一。文章阐述了生物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生物冶金技术在铜、金、镍、钴等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及生物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
云南大红山铜矿化学浸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云南大红山铜矿的铜精矿为研究对象,分别考查其在稀硫酸、硫酸高铁、硫酸亚铁三种介质中的溶解情况。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pH1.0~2.0、常温常压条件下,该铜精矿基本不溶于稀硫酸溶液和硫酸高铁溶液,而在硫酸亚铁溶液中该铜精矿溶解速率明显加快,但浸出后期有明显的钝化现象。浸渣XRD和SEM分析表明,硫酸亚铁溶液浸出后浸出渣有单体硫物相存在,而且矿物表面有明显的"腐蚀坑",能谱分析也证实矿物表面有硫元素过量的情况。另外,硫酸亚铁溶液浸出过程中体系酸耗明显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Fe2+离子氧化造成的,另一方面矿石的大量溶解也增加了酸耗量。  相似文献   
96.
寻求能耐受较高温度,又能保持较强铁氧化性和硫氧化性的嗜热嗜酸菌对生物冶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进行了从云南墨江某硫化矿矿坑水中选育中等嗜热嗜酸浸矿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育,可从该矿坑水获得一种适于硫化矿生物浸出的中等嗜热嗜酸菌,隶属于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种。该菌对单体硫和Fe2+离子具有很好的氧化性能;可耐受的最高温度为55 ℃,最适生长温度为45 ℃;可生长的pH范围为0.5~3.0,最适生长pH范围为1.5~2.0。目前该菌种已在中国国家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  相似文献   
97.
低电位生物浸出黄铜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溶液中,高浓度Fe2+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溶解氧对黄铜矿的氧化浸出。试验驯化培养具有单一硫氧化性的高效浸矿细菌,运用其对单体硫的高效氧化性能,结合Fe2+离子对黄铜矿氧化浸出的促进作用,开展黄铜矿低电位生物浸出研究。研究发现硫氧化菌可有效利用黄铜矿氧化溶解的产物--单体硫,将其氧化为硫酸并补充溶液H+离子消耗。同时,清除黄铜矿表面氧化溶解产物--单体硫后,有助于离子扩散和黄铜矿的进一步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98.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ore surface of Zijinshan commercial low-grade copper bioleaching heap was investigated by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For both bacteria and Archaea,105 clones were sequenced.The dominant bacteria species present in the ore surface were Acidithiobacillus and Leptospirillum,accounting for 51.42% and 48.57%,respectively. However,for the Archaea,only one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UT)belonged to Ferroplasma acidiphilum.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unction of genus Ac...  相似文献   
99.
溶液pH值对浸矿微生物活性及浸出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从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矿堆中分离到的浸矿微生物,在不同的初始培养基pH(1.0~3.0)下的活性和在不同初始培养基pH(1.4~4.5)下对紫金山硫化铜矿石的浸出规律.结果表明,生长稳定后初始pH值小于1.8的溶液的pH值稳定在1.6左右,而初始pH值大于2.2的溶液的pH值稳定在1.9左右.而不同初始pH(1.4~4.5)的浸矿实验表明,适于该浸矿微生物浸矿的最佳pH值在1.8~2.3之间,最终矿浆电位与铜的浸出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高海拔地区硫化铜矿生物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 pH、 O_2及CO_2的供给是影响细菌活性的关键因素, 西藏玉龙铜矿地处高原地区, 海拔高、温度低、空气稀薄, 应用生物湿法冶金技术提铜难度较大. 对高海拔地区以次生硫化铜矿为主的硫化铜矿进行了现场生物柱浸扩大试验研究, 选育出耐寒高效浸矿细菌, 考察了不同粒度条件下该矿物的浸出特性, 分析高海拔地区生物浸出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选育出的细菌耐受力强, 在极端条件下生长良好, 细菌生长最佳pH范围为1.7~2.0, 浸出体系温度高于5 ℃. 浸出5个月, 浸出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高于800 mV(SHE)以上, 铜的浸出可达75.68%, 应用生物浸出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