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江西某选厂钨细泥脱硫后矿样含WO30.25%,主要以黑钨矿存在,黑钨相占82.10%,其次为白钨矿,白钨相占16.72%。针对细泥性质和生产流程现状,在实验室工艺研究基础上,确定采用磁-重选联合工艺流程对现场工艺进行改造,其中中磁选设备为SLon高梯度磁选机,重选设备采用离心选矿机,通过现场调试后正常运转,可获得钨精矿含WO330.26%,回收率为54.35%,对钨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钨矿山多金属硫化矿的矿石性质特点,开展了优先浮钼—铜铋混合浮选工艺、优先浮钼—浮铜—浮铋工艺和钼铜混合浮选—浮铋—浮锌的工艺流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钼铜混合浮选—浮铋—浮锌的全流程工艺,可获得含钼53.50%、回收率为92.72%的钼精矿,含铋11.30%、回收率为58.71%的铋精矿,含铜22.89%、回收率为87.62%的铜精矿,含锌55.28%、回收率为73.22%的锌精矿;而且铋精矿中含银9 000 g/t、含铅58.23%,回收率分别为66.89%、77.40%;同时浮选尾矿进一步回收可获得含钨38.52%、回收率为79.57%的钨精矿,实现了钼、铋、铜、锌、铅和钨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电子舌分析了30个大豆品种加工成豆浆的甜度值,运用相关性分析法探究了豆浆甜度值与大豆原料蛋白、氨基酸组成之间的关系,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豆浆甜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上有很大差异。大豆球蛋白(11S)含量(r=0.370)、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比率(11S/7S比率)(r=0.436)、丝氨酸(r=0.418)和苏氨酸(r=0.373)含量与豆浆甜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α亚基含量(r=-0.460)、β-伴大豆球蛋白(7S)含量(r=-0.428)、蛋氨酸(r=-0.372)和酪氨酸(r=-0.464)含量与豆浆甜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豆浆甜度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747,方程为:F(甜度预测值)=-0.125×α亚基+3.172×苏氨酸+1.655×丝氨酸-2.894×蛋氨酸-2.097×酪氨酸+9.908,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61%。因此,用本研究模型能准确地预测豆浆甜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从小麦胚芽蛋白中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碱溶酸沉法从小麦胚芽中提取麦胚蛋白,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法,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 α-糜蛋白酶对麦胚蛋白进行酶解得到酶解产物;采用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的活性组分:Ⅰ(>3 Ku)、Ⅱ(1~3 Ku)和Ⅲ(<1 Ku)。通过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筛选出抗炎活性最强的组分为Ⅲ(<1 Ku)。进一步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出Ⅲ组分含14条多肽,结合PeptideRanker数据库预测结果,最终筛选出P1(APEPEPAF)、P2(MDTSAPSPF)、P3(IDIPNGR)和P4(VDPAVPPK)四条活性多肽,其中P1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NO及IL-6、TNF-α和IL-1β的分泌,促进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16.
对某选铁尾矿中的白钨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根据试料性质,采用了弱磁选-重选-强磁选、弱磁选-重选、弱磁选-重选-浮选等3种方案进行白钨选矿试验,最终确定弱磁选-重选-浮选工艺。试验结果为铁精矿品位Fe65.89%,回收率22.07%,钨精矿品位WO351.64%,回收率为10.94%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某白钨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某白钨矿矿石性质,进行了实验室小型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重选法可获得钨精矿含WO367.34%、回收率为61.53%,浮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可获得钨精矿含WO3 75.50%,回收率为67.29%。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促进麦胚的高值化利用,建立H2O2诱导的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共育体系氧化应激模型,探究麦胚源活性肽ADWGGPLPH对OB和OC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增殖实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等方法,明确麦胚源活性肽对氧化应激环境中OB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等方法研究麦胚源活性肽对氧化应激共育体系中OB和OC分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麦胚源活性肽能够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共育体系中OB内活性氧的增加,并通过抑制丙二醛生成,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OB免受自由基攻击以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麦胚源活性肽可显著抑制氧化应激共育体系中OB凋亡(FITC/PI双染结果显示OB凋亡率由12.4%下调至5.3%,OB细胞活力由60.4%提高至92.8%(P<0.01)),改善了OB增殖水平。此外,麦胚源活性肽对OB早期分化活性指标ALP活力、蛋白I型胶原以及晚期分化活性指标骨钙素水平的下降具有良好改善作用,OB矿化率从21.3%提高至84.3%(P<0.01),从而使OB发挥良好的分化活性和矿化功能。TRAP染色结果显示麦胚源活性肽也能有效抑制氧化应激造成的OC过度分化(OC相对阳性面积从376.4%减小至128.1%(P<0.01))。结论:麦胚源活性肽对H2O2诱导的OB-OC共育体系中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从而维持良好的细胞稳态,本实验可为麦胚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铜尾矿中金红石的选矿回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西某铜矿尾矿的性质,阐述了从该尾矿中回收金红石的工艺及设备。通过试验确定了离心选矿机的最佳工作参数,以及重选粗精矿浮选的药剂种类和最佳用量,经过1粗2扫4精、中矿顺序返回的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TiO2品位68.28%、总回收率约6.6%的最终精矿。  相似文献   
20.
田西  代以琴  杨梅  刘聪  陶建君  沈新春  汪芳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1):353-362,368
燕麦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禾本科植物,食用历史悠久。除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现代研究表明,燕麦中含有酚酸类、生物碱类等功能因子,具有抗癌、调节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保健及其他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目前燕麦中已发现的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等近百种化学成分及其结构式,以期为燕麦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对燕麦功能因子的降血糖、降脂降胆固醇、抗炎抗菌、抗肿瘤、免疫活性等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燕麦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