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K折交叉验证的SVM隧道围岩分级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分级因样本数较少存在分类结果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建立基于K折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依据TSP303系统确定判别指标并建立判别指标体系; 根据围岩勘测情况,将围岩分为4个等级,并作为输出变量; 选取40组样本数据训练模型、10组样本数据测试模型,结果表明,10组样本中仅1组样品判别错误,准确率达到90%。研究成果为隧道围岩的分级判别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组合优化的思想,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将优化后的神经网络(GA-BP)用来预测偏压隧道拱顶沉降量。通过对比分析BP神经网络和经过遗传算法优化过的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数据表明,在偏压隧道拱顶沉降预测中,后者比前者性能更好,更能精确的预测偏压隧道拱顶沉降量。  相似文献   
13.
海底集矿车对称采集路径覆盖率问题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海底集矿车采集路径规划覆盖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在对称转弯半径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采集宽度增大, 覆盖率、单次覆盖率、有效覆盖率和净覆盖率呈增大趋势, 并且当采集宽度与转弯半径相等时达到最优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装药量、炮眼数量等爆破参数对巷道掘进循环进尺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提出单位炸药循环进尺和单位炮眼循环进尺的概念,这2个概念可为巷道爆破设计的优劣提供评判标准。(2)当炮眼数量足够时,单位炸药进尺随循环装药量的增加而降低,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也就是装药过多会浪费炸药。(3)在相同装药量情况下,随着循环炮眼长度的增加,单位炸药循环进尺将得到提高,但装药量越高这种提高幅度会相对越小。(4)当装药量足够时,单位炮眼循环进尺随循环炮眼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也就是炮眼过密或过长会浪费炮眼。(5)在循环炮眼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循环装药量,单位炮眼进尺将得到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随着循环炮眼长度的增加而相对地减小。  相似文献   
15.
光面爆破技术在破碎的软岩巷道掘进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面爆破技术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爆破方法.通过计算分析和工程类比及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修正,得到适合实验巷道的光爆参数及技术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爆破效果.对类似巷道的爆破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节能的路由转发,基于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的特点,首先总结了目前已有的数据传输路由模式,在已有的基于簇的路由机制的基础上,在建立的簇中又进一步引入了"链"的概念.在簇建成后,将簇内的节点建成链,链首随机选择,每次由链首收集簇内数据后转发给簇头.这样每次向簇头传输数据的都是不同的节点,使得节点间的能耗更加均衡.仿真结果显示新模式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消除了节点的集中耗能,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研究表明,通过均衡节点能耗,可有效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保田-青山区块以往的地质勘查及研究成果为参考,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含煤地层、煤质及煤层气参数井各项资料进行总结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17~#和19~#煤层煤层含气量主要受埋深、构造、煤层厚度、盖层和煤类等几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该区各地质因素对煤层含气量变化的影响,总结了该区目的煤层含气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面层是基坑支护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对面层进行合理设计,利用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建立了面层的薄板受力模型,对喷射混凝土基坑支护型式的面层进行了受力分析。为简化计算,假设混凝土面层为弹性体,将面层简化为作用在基坑边坡上的四边简支矩形薄板,推导了主动土压力作用下面层挠度和弯矩的一般表达式,并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某基坑开挖后面层的弯矩和挠度情况。结果表明:挠度和弯矩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吻合度较好,其中最大挠度和最大弯矩的计算值与模拟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6 % 和13 %,模拟得到的挠度和弯矩云图与公式计算得到的分布规律一致,均是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推导的公式可为面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冲击机具凿入过程的能量传递是冲击凿入系统的核心问题。针对大多数冲击凿入系统采用单圆柱活塞的情况,得出了单圆柱活塞凿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表达式,阐明了冲击凿入的二重能量转化过程及在活塞和工具中的残留能量,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二重能量转化过程中,系统凿入效率η为入射波有效转化效率ηi和凿入转化效率ηR之积;在系统常数q=0,1θ2.5情况下,具有最佳效率区间(η75%);残留能量在q≥0时较低,在q0时,随q值的减少急速增大;残留能量的增大将影响凿入系统的正常工作和疲劳寿命。以冲击能量传递试验系统上的试验作为计算实例,计算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海采矿中海底集矿车采集路径问题, 在两种已有的直线式采集路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圆形前进式采集路径。针对这3种不同的采集路径,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采集率, 分别得到了3种采集路径采集率的解析式以及重复区域所占采集区域的比例即重复率的表达式。研究结果可为海底集矿车在采集路径的采集效率分析以及高效采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