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Na3V2(PO4)3(NVP)为基础材料,以海藻酸钠为碳源,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对NVP材料进行碳复合、非金属离子掺杂,合成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NVP/C复合正极材料。探究了材料组成、合成温度、微观结构等对NVP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形成的碳骨架结构拥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将其在高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时,碳骨架能够保持稳定不坍塌,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当加入50 mL的海藻酸钠水溶液并经800℃烧时,NVP/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5 C的低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0.3 mAh·g-1,当倍率增加到50 C时,其放电比容量为78.1 mAh·g-1,当循环2 000圈之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率高达80.4%,其库伦效率基本保持在100%,远优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2.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Raman光谱和51V静态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了La2O3对钒磷二元玻璃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钒作为主要的玻璃形成体构成基本网络,磷以孤立的磷氧四面体分散存在于钒为主体的玻璃网络中.磷氧四面体只与钒连接作用,钒在玻璃中主要以(VO3)n单链、(V2O8n锯齿状链、VO4分枝和V2O4-7基团等形式存在,其中前两种基团占支配地位,对玻璃的性质起决定性影响,La2O3的引入破坏了网络平衡中间态的结构,(V2O8)n锯齿状链结构逐渐转化为(VO3)n单链,使玻璃的结构更加疏松.  相似文献   
53.
碳化钨颗粒尺寸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探讨WC颗粒对扁平粒子厚度及喷涂后WC颗粒尺寸变化的影响,研究了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WC-Co涂层的沉积过程,使用具有不同WC尺寸的四种WC-Co粉末,采用JET-KOTE喷枪系统喷制了WC-Co涂层。结果发现涂层中WC颗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始粉末中WC的尺寸.在粉末穿越火焰的过程中,大多数WC处于固态,WC-Co涂层的沉积涉及固液两相离子的扁平化,而不是象在优化条件下金属或陶瓷材料喷涂过程中仅存在单一液相的情况.很明显WC-Co粉末中的WC的大小对涂层的形成影响很大,在超音速火焰喷漆条件下当液固粒子碰撞到已形成的涂层表面上时,其中的大颗粒WC粒子容易被反弹脱落。基于实验结果,提出厂计算由液相聚积固相形成的液固两相颗粒碰撞到表面时形成扁平粒子的厚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54.
因涂层材料适用范围广、基材适应性强、工艺灵活等特点,热喷涂陶瓷涂层作为一类新型耐磨涂层已经在很多领域获得成功应用。然而,现代工业发展对耐苛刻条件下严酷磨损的高性能耐磨涂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如何通过材料?工艺的整体技术体系进行涂层结构的有效调控,成为涂层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热喷涂陶瓷涂层作为耐磨涂层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取出对涂层耐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层内扁平粒子间界面结合这一重要的涂层结构本质特征,明确了涂层内扁平粒子间界面强化的基本思路,阐述了基于界面同质强化和界面异质强化的两条思路进行层间结合界面强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面向更高耐磨性能的热喷涂陶瓷涂层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以及工艺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5.
阳极微结构尤其是表面结构的调控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的极化与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大气等 离子喷涂 (APS) 和高温烧结是金属支撑 SOFC 阳极功能层最常用的两种制备方法。本文采用 APS 和高温烧结两 种制备方法,在相同的金属支撑体上沉积阳极功能层以获得具有不同阳极 / 电解质界面结构的 SOFC。对两种阳 极功能层的组织结构、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和物相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阳极组织形貌 差别较大,高温烧结的阳极功能层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而 APS 制备的阳极功能层呈现出典型的层状结构, 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较大。从断面形貌中可以看出,高温烧结阳极电池的电解质功能层厚度均一,两种电池阳 极与电解质功能层之间均结合紧密。两种电池的输出性能结果表明,APS 阳极电池具有较高的输出性能和较低的 电极极化阻抗。  相似文献   
56.
冷喷涂特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冷喷涂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喷涂技术,该方法通过低温(<600℃)的高速固态粒子与基体发生塑性碰撞而实现涂层沉积,可以避免喷涂材料在喷涂过程中受热影响而发生氧化,分解等,可以将喷涂材料的组织结构在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移植到基体表面,简要介绍了冷喷涂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冷喷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涂层沉积特性与行为的研究现状,粒子的速度对于涂层的沉积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一定的材料存在一临界速度,约为500-600m/s,当粒子速度超过该临界速度后,随着速度的增加,沉积效率增加,最高可以达到80%以上,迄今的研究表明,冷喷涂可以实现大多数金属材料甚至金属陶瓷材料的沉积。  相似文献   
57.
高锡平  崔竹  李长久  黄幼榕 《玻璃》2006,33(3):56-61
介绍了等离子显示屏PDP的工作原理,从显示屏制作过程提出了对基板玻璃的性能要求,对几种PDP用基板玻璃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P基板玻璃的重要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58.
钠镁铝硅系统微晶玻璃的分相成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Na2O、4CaO、12MgO、22Al2O3、4TiO2、38SiO2(重量百分比)组成玻璃为基础,制备了具有快速微晶化特性的钠镁铝硅系统微晶玻璃。分别采用差热分析技术(DTA)、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玻璃分相成核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玻璃分相成核最大速率时的温度接近于923K。在成核温度的热处理对分相的放热行为有影响,成核导致系统自由能的降低与分相峰面积和峰值温度变化有关。用差热分析仪测量的玻璃分相的放热效应,是快速微晶化玻璃的重要特征,用XRD证实分相放热过程中没有微晶相产生。玻璃的分相过程为成核生长机理,采用修正kissinger方程求得玻璃分相活化能为310.445KJ/mol。  相似文献   
59.
可聚合乳化剂改性对弹性丙烯酸酯乳液乳胶粒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烯丙基羟烷基磺酸钠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改性合成了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它对乳化剂的最低用量和乳胶粒粒径的影响,探讨了乳胶粒粒径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基羟烷基磺酸钠的使用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了乳化剂的最低用量;随着其用量的提高,乳胶粒的粒径变大,由原来的低于50nm最终提高到670nm,从而使乳液的蓝色散射光泽变弱,当其用量达到0.73%时蓝色光泽消失。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介绍了连续铸造φ50×3760mm细长铸铁冷却管的研制过程,重点介绍了这种细长铸铁管的技术要求及相应的研制设备,拉管工艺和控制铸铁冷却管的变形措施及弯曲变形的矫正方法,实施后,不但降低了铸铁冷却管的废品率,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