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9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为研究4H-SiC电流型探测器对γ射线的探测性能,采用4H-SiC制成肖特基二极管,并利用60Co源形成的强γ辐射场研究其对γ射线的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外加反向电压为195 V时,4H-SiC探测器漏电流仅为11.4 pA/cm2,远低于Si基探测器漏电流。当4H-SiC探测器置于强γ辐射场时,由γ射线导致的信号电流为249 nA,比本底信号电流大5个量级。同时4H-SiC探测器在零偏压时也能对γ射线产生明显的信号,均值电流为85 nA。随工作电压增大,4H-SiC探测器的γ响应随之增大。结合4H-SiC探测器体积小、响应快、耐高温和耐辐照等特点,可将4H-SiC探测器用于强钴源点注量在线监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3.
利用40kg模拟试验焦炉对洗精煤成焦率进行标定试验,对洗精煤挥发份与成焦率进行了线性回归,得到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4.
为了补偿遥操作过程中的大时延同时为操作者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仿真的遥操作系统.首先介绍了这个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功能结构,然后详细介绍了操作界面和图形仿真系统,提出了针对基于位置控刺的预测仿真算法,探讨相应预测仿真的框架流程.最后,作为一个地面模拟试验将这个系统应用于卫星故障维修中,在人为的6s双向时延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诸如推太阳能帆板和拉卫星天线等任务.  相似文献   
25.
关于曹撇三维物探设计参数论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海安凹陷曹撇地区以往地震资料中,浅、中层资料品质尚可,断点较清晰,同相轴连续性较好;T40以下深层反射品质较差,反射能量较弱,资料信噪比较低。地层向北构造破碎,小断层、小断块较多。由于存在地层超复问题,需进一步提高资料分辨率。因此,搞清本区地质构造,应用KLSeis软件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科学选取论证点物理模型,满足一定的面元尺寸要求,选取合理的最大、最小炮检距,分析适合工区的观测系统属性(如方位角、排列纵横比、覆盖次数等),进行采集参数论证,采取符合条件的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26.
通过ADAMS软件建立某自行走直臂式高空作业车连杆机构的参数化模型,在主臂上升过程中,以连杆机构的六个铰点位置作为自变量,以工作平台最大加速度作为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铰点位置优化后使工作平台最大加速度减少87.13%。基于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证明了铰点优化后,将大大减少工作平台最大加速度,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7.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人手眼协调的共享控制遥操作系统框架.基于双目视差和主动轮廓构建机器人自主手眼协调系统,并将这种手眼协调机器人作为遥机器人构成一个半自主、共享式的遥操作系统.为了将人和机器人的各自的长处充分的融合到系统中,开发了相应的自然图像用户界面和遥自主命令程序模块用于人和自主机器人之间的交互.实验表明提出的这种基于手眼协调的共享控制遥操作系统具有高操作效率和对操作者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文章分析了薄板开卷校平定尺横切机组传统送料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双反馈随时切换,即伺服电机编码器反馈与测量编码器反馈,其具有定尺精度高、运行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维护简单的特点,深受用户好评。  相似文献   
29.
30.
预测显示是克服基于网络的遥操作系统中网络传输时延的不确定性关键技术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和位置的预测显示方式,根据当前状态和反馈回的轨迹点,对远端的机器人状态进行预测,并在三维仿真场景中显示。经过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