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长治清华机械厂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吃着“皇粮”、四季不慌的航天部大型骨干企业。如今被改革开放浪潮推向了市场经济的海洋,面临新的形势,这个厂党政工领导深刻认识到:市场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是创造力的较量。因此,欲  相似文献   
43.
李宗明 《水电站设计》1993,9(1):32-35,47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电缆敷设采用与托架敷设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托架的选择与表示方法、电缆托架网络图的形成、电缆数统计汇总和设计图内容等,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4.
本文针对虚拟座舱系统中虚拟模型的特点,分别对规则模型和非规则模型的建模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三维真实感模型的生成与简化。  相似文献   
45.
唐艳凤  李宗明 《机电技术》2022,(1):30-32,37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广泛,文章以Python和OpenCV库为基础,设计一个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训练的人脸识别模型,实现人脸信息采集、检测等功能的人脸识别系统.系统首先通过电脑前置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录入并保存在指定的目录当中,启动人脸识别程序,系统自动捕捉人脸图像并辨认是否为已录入信息的人脸,并为识别出来的人脸打上标签信息...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可携带125I粒子的鼻饲营养管,用于治疗上消化道恶性阻塞性病变,以达到鼻饲营养和腔道内近距离放疗的双重效果。方法 将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3 F导管内并两端封闭制成粒子链,使用捆绑技术将粒子链固定于鼻饲管上,并在DSA透视下置入可携125I粒子链的鼻饲营养管,其中粒子链段跨越食管闭塞或狭窄段行近距离放疗。6例晚期食管癌使用该项技术,记录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术后2个月评价Karnofsk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Neuhaus吞咽困难分级,对比剂通畅情况,肿瘤局部情况。结果 可携带125I放射性粒子链的鼻饲营养管制作简单,技术均获成功,平均操作时间15.5 min,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Karnofsky评分、VAS评分、Neuhaus吞咽困难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对比剂通过闭塞狭窄区顺利,肿瘤评价均为部分缓解、局部控制。随访2~6个月,再发梗阻1例。 结论 可携带125I粒子的鼻饲营养管制作简单易行,可同时实现胃肠营养和近距离放疗,为食管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病变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7.
随着基坑工程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单一的支护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基坑工程对于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复合支护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式基坑工程中。以某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基坑的不同位置采取了相应的支护形式。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累积沉降、位移值均在允许范围内,证明本基坑工程采用的复合支护体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 探讨气道Y型单子弹头一体化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简称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右主支气管残端瘘(也称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根据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残留段支气管较短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出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X线监视下,对17例患者置入17枚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结果 气道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17例患者瘘口支架置入后均获得完全封堵,随访1 ~ 34个月。2例术后1 ~ 2周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5例瘘口愈合;10例右胸膜残腔较术前明显缩小,其中2例拔出胸腔引流管,8例带胸膜腔外引流管生存至今。结论 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能够完全封堵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技术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李宗明 《煤炭技术》2012,31(8):234-236
通过分析,在原有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基础上建设了煤矿感知物联网,实现了人员感知、设备感知、灾害感知。大大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今后的煤矿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深基坑柔性叠加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不断涌现,距原有建筑物的间距越来越小,支护结构的造价急剧增加。针对深基坑地下连续墙、防渗帷幕及其之间土体组成的柔性叠加支护结构,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模拟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和变形,并以不同内支撑方式作了多方案比较,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及时进行信息采集,和计算结果相比较,并界定了使用该计算方法的边界条件。工程实践表明,该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水平位移减少30%,从而降低支护造价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