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保证煤矿区煤层气资源超前预抽和连续性开发利用,抽采煤矿采空区下伏煤层的煤层气,已成为煤矿区煤与煤层气共采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山西晋城寺河矿井为例,分析了3号煤层采空区下伏岩层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采空区下伏岩层裂隙演化规律和下伏煤层渗透率变化情况,根据采空区卸压效果和下伏煤层的煤层气解吸程度,揭示了过采空区煤层气井抽采机理。通过在采空区以上50 m位置对二开技术套管外安装裸眼封隔器和反扣装置,二开固井后,将反扣装置及以上套管进行回收,使三开固井实现全井段有效固井。从3号煤层采空区以上90 m至采空区底板20 m以下的二开钻进过程采用氮气钻进,研发了煤层气地面钻井过采空区成套系统,包括空压机组、制氮机和增压机组,对其机组参数进行了优化。基于以往寺河矿区煤层气井裂缝监测结果,优化压裂施工参数,适当缩小9号和15号煤层规模压裂。按照过采空区井抽采机理和产气特征划分了3种产气类型,分析了其产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9号煤层和15号煤层都位于采空区下伏底臌变形带内,3号煤层回采后,9号煤层和15号煤层渗透率分别提高了2.70倍和2.65倍,9号煤层渗透率提高到10×10~(-15)m~2左右,卸压效果较好。通过安装裸眼封隔器和反扣装置优化井身结构,过采空区井实现了全井固井,保证了固井质量;二开采用氮气介质穿越采空区,可以保障过采空区钻井的安全高效施工。压裂裂缝监测结果显示,该井15号煤层裂缝总长为290 m,走向为NE150°;9号煤层裂缝总长370 m,走向为NE80°,压裂效果较好。60%的过采空区井一般在1个月内产气,29%的井2~5个月产气,11%的井7个月以上产气。3种过采空区井产气类型分别为:单峰型Ⅰ,即气产量缓慢增加-下降型(以吸附气为主);单峰型Ⅱ,即气产量快速增加-下降型(以游离气为主)和双峰型(游离气+吸附气),不同类型煤层气井产气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3种类型的过采空区井,一般保持井口套压在0.5 MPa以上,在进入稳定产气阶段后,大部分井套压控制稳定在0.2~0.4 MPa,以保证过采空区井的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32.
正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华东能源基地,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上级决定开发两淮(安徽淮南、淮北煤田,简称"两淮")煤炭基地。但是开发过程困难重重,首先是拦路虎当道——"皮厚肉肥"。这"皮"指的是第四纪冲积层、非固结的流砂层、含水层、粘土层等地层,累计深度达400~500米。这种地层为世界罕见,如何剖开这层"厚皮",我们没有经验。这"肉"指的是储量丰富的煤田。如何开凿竖井,用什么方法通过这种地层,谁也不知道,也无法承担责任。怎么办?是请外国专家,还是依靠建井所科研力量?德国专家却步  相似文献   
33.
本刊应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今年起改为双月刊,以提高报道的及时性和适当增加报道量,希望同志们给予支持和指正。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40周年,我们拟陆续刊登一批回顾、总结我国煤矿基建科学技术发展的文章,并希望从这些文章中能充分显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煤矿基建工程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确立“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思想观念。本文就是一篇比较全面的介绍井巷掘进科技发展的文章,乘双月刊首期之机,奉献给各位读者。 4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完成煤炭基本建设投资额约900亿元,新开工矿井能力约6.8亿吨,投产矿井(露天)能力约5.7亿吨。大规模的矿井建设促进了煤矿建设科学实验的发展,推动了建井技术的腾飞和进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必将有利于实现我国煤炭基建“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总的综合性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4.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过程中的防团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为溶剂,以NH3·H2O、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Al2O3粉体.利用TEM、XRD、FT-IR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溶剂、沉淀剂、浓度、前驱体等因素对纳米Al2O3粉体制备过程中的团聚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4HCO3和Al(NO3)3水溶液浓度分别为3.0mol/L和0.3mol/L时,借助超声分散和微波干燥,得到的纳米Al2O3粉体粒度均匀、分散良好,1100℃煅烧所得粉体平均粒径为20nm.  相似文献   
35.
针对碎软低渗煤层水平井煤粉产出危害,提出采用水力喷砂射孔压裂来实现“射孔-增透-控粉”为一体的压裂改造理念,具体工艺包含水力喷砂射孔、高压射流、环空压裂以及水力补射孔清洗。通过成本及工艺对比,选择油管拖动水力喷砂射孔方式进行压裂,并对工艺和关键工具进行优化。首先,优化防反冲蚀破坏一体化硬质合金圆锥收敛型喷嘴,能实现排量2.0~2.5 m3/min时,射流压力为16.5~25.8 MPa。其次,优化喷射器本体,能有效射穿套管、水泥塞,并射入岩石一定深度。配套一体化管柱顺利完成了煤层气U型水平井压裂和补射孔施工各8段,每段射孔时间15 min以上,并充分顶替返排煤粉,投产3年后产气量仍达到3500 m3/d以上,表明优化工艺达到了碎软低渗煤层改造效果。与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技术相比,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单段压裂作业成本降低了28.5%。  相似文献   
36.
主烧结曲线对于预测陶瓷的烧结行为非常有用,以主烧结曲线理论为基础,对微米级α-Al2O3,的恒速无压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Hansen提出的全期烧结模型,结合低升温速率条件下热膨胀仪记录的烧结数据建立了α-Al2O3(平均粒径为2.5μm)的主烧结曲线,并由此得到其烧结过程中的表观激活能为1148kJ/mol.为验证所建主烧结曲线的正确性,对同批次坯体样品进行不同路径的烧结,用Archimedes法实测烧结体密度,所测结果与主烧结曲线预测的结果相一致,从而证明了所建主烧结曲线的正确性.因此微米级α-Al2O3主烧结曲线对烧结路径不敏感,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仅是时间和温度的函数,可以预测烧结收缩率和最终相对密度,反之,可以根据目标相对密度制定相应的烧结制度.  相似文献   
37.
将比表面积分别为30 m2/g和1 m2/g的纳米(50 nln)和微米(2 μm)金红石TiO2陶瓷坯体在高温热膨胀仪中自室温至1200℃进行恒速无压烧结,升温速率为1℃/min,3℃/min和5℃/min,热膨胀仪自动记录烧结收缩.为阐明比表面对无压烧结初期致密化行为的影响,研究了氧化钛陶瓷的烧结收缩行为.同时,利用Arrhenius曲线研究了纳米和微米氧化钛陶瓷的烧结激活能.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增加,比表面积的增加加速了致密化速率;纳米和微米氧化钛的烧结激活能分别为115±10 kJ/mol和302±15 kJ/mol;对于纳米氧化钛,当烧结体的瞬时相对密度为70~80%时,出现最大致密化速率,而对于微米氧化钛陶瓷,最大致密化速率出现在相对密度为75~85%.  相似文献   
38.
利用主烧结曲线预测TiO2陶瓷无压烧结显微组织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金红石TiO2粉末在高温热膨胀仪中进行恒速无压烧结,升温速率为2℃/min和5℃/min,热膨胀仪自动记录烧结收缩量,根据全期烧结模型,建立TiO2主烧结曲线;利用阿基米德法测量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烧结体在不同温度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利用主烧结曲线得到的相对密度和Archimedes法实测的密度吻合,证明了主烧结曲线对烧结路径不敏感,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仅是时间和温度的函数.烧结体的显微组织是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函数,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和显微组织有关联,主烧结曲线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和控制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显微组织和陶瓷性能.  相似文献   
39.
针对地铁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及施工风险监控难等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施工场景风险特点和监控需求,基于集合覆盖理论方法,提出了远中近程视频监控组合布置优化方法。通过开展地铁基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视频监控研究,得出远中近程视频监控组合布置方案中视频监控布置点具体数量和位置信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该组合布置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以提升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管控能力,并为基坑施工现场风险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0.
探讨了造纸废液提取物——木素粉剂作为脲醛树脂胶改性剂的可行性,分析了木素粉剂不同用量对胶合板胶合强度、浸渍剥离性能、吸水厚度膨胀率及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素粉剂作为脲醛树脂胶的改性剂可有效捕捉其游离甲醛;木素粉剂用量小于15%时,改性脲醛树脂胶胶合板的理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