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研究液氮致裂条件下烟煤渗透率及其应力敏感性演变规律,取许疃煤矿自然含水率烟煤进行了多次液氮致裂实验,分析了液氮致裂前后不同应力条件下渗透率变化特征,探究了液氮致裂作用对煤应力敏感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恒定围压下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减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符合二次函数分布;多次液氮致裂能有效提高煤体渗透率,渗透率随致裂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率逐渐变缓;定义了渗透率离散度来表征改变气体压力所引起渗透率值改变的波动范围,渗透率离散度经过第一次液氮致裂后有明显增加,而其余几次液氮致裂波动范围很小;在同一气体压力下,围压敏感性系数随着围压增大而减小,渗透率损害率随着致裂次数和气体压力增大而增大;第一次液氮处理对煤体渗透率和应力敏感性影响最为显著,后几次液氮处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采动水浸耦合作用下矿井地下水库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定义了煤柱损伤度并给出了煤柱临界损伤度计算方法,用以量化煤柱损伤程度.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相邻3个工作面开采及采空区蓄水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首采工作面开采完毕观测区域煤柱损伤度达到44%,相邻工作面开采完毕后煤柱损伤度达到55.6%.煤柱损伤度均在工作面...  相似文献   
13.
陷落柱周边应力变化及推采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陷落柱围岩破坏特征,建立了陷落柱围岩的应力厚筒壁四区模型:陷落柱周边由内而外依次为塑性破碎区、塑性应力降低区、弹性应力升高区以及原岩应力区.结合金庄矿8203工作面内陷落柱实际条件运用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塑性区范围为9.24m,应力增高区范围为28.43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证回采巷道稳定性以及防止工作面在高应力区回采时顶板压力大、工作面片帮等矿压显现问题的措施,确保工作面顺利地通过陷落柱.工作面过陷落柱期间所测矿压数据及回采过程中发现的工作面片帮、架棚回撤时巷道两帮破碎严重等问题都表明了陷落柱厚筒壁四区模型符合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14.
张村 《华中电力》2008,21(2):73-74
针对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分析了工程建设预算的构成、特点及实际编制过程中常见的技术经济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某浮选银精矿采用氰化法、硫代硫酸盐法、硫脲法进行银浸出实验,以评估3种不同浸出方法对该银精矿浸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的工艺参数下[氰化法:碱预处理后加入铵盐,氰化钠浓度0.15 mol/L,pH值为11,液固比(浸出液体积与试样质量之比,单位是mL/g,下同)2∶1,搅拌强度500 r/min,浸出时间为48 h;硫代硫酸盐法:氧化焙烧预处理,氨水浓度1.0 mol/L,硫酸铜浓度0.01 mol/L,硫代硫酸钠浓度0.2 mol/L,pH值为10,液固比4∶1,搅拌强度500 r/min,浸出时间12 h;硫脲法:氧化焙烧和稀硫酸预浸处理,Fe3+浓度7.5×10-3 mol/L,硫脲浓度0.18 mol/L,pH=1.0,液固比为3∶1,搅拌速度250 r/min,浸出时间24 h],硫代硫酸盐方法获得的Ag浸出率为78.58%,硫脲相应获得的Ag浸出率为62.43%,比氰化法获得的浸出率低约3.33%.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阻挡烟气,空气幕倾角角度必须大于零度.以公式说明了空气幕可以阻挡烟气的条件.某大厦50 m以上(13~22 F)疏散楼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入口处设置两台气幕机.通过CFD模型模拟计算空气幕保护下疏散楼梯前室及其附近的火灾烟气扩散-流动过程,火源最大功率为1.15 MW,火灾增长系数为0.08 kW/s2.机械排烟排风量取6 500 m3/h,空气幕出口风速为11 m/s,最大流量为2 350 m3/h.模拟结果120 s后烟气开始进入前室.将排烟量增加到12 500 m3/h,则烟气不会进入防烟前室.  相似文献   
17.
电动机引出线截面积选择表 电流(A) 引出线截面积 (nimZ) 电流(A) 引出线截面积 (m,nZ) 了6 1 ‘1~90 1g ,呱、, 只一_lr、 1找 01~19厂、 今代 戈夕皿\少 1,才1厂、 拼 _兰止一立二二州 ,巧1 lr八l L__过里,___ n尸 IJ~‘U ‘、O 工乙1~IJU }乃刁 21~30 飞 151~l,O 5O 6 191~240 电动机允许振动值(双振幅) 同步转速(丫/nlin) 振动值(mrn) 3000 0 .06 1500 0 .10 异步电动机转速要略低于同步转速电动机有关资料@张村弼!山西~~…  相似文献   
18.
利用PdyU/USTC大空间实验厅内的水.烟耦合作用实验台,测量了不同喷淋压力下的烟气层温度和厚度;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以喷头正下方单位面积总拖曳力和总浮力之比D0/B0作为烟气层稳定性判据,得到了烟气层状态与D0/B0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烟气层失稳的内在驱动力、失稳状态的空间分布及失稳状态下的烟气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0/B0<1时,烟气层能保持稳定;D0/B0>1时,烟气层发生失稳.单位面积总拖曳力和总浮力之间的差值是烟气层失稳的内在驱动力.烟气层失稳状态具有空间不均匀性,失稳状态下,烟气层厚度与D0/B0呈近似指数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上湾矿特大采高(8.8 m)工作面高强度开采的覆岩-地表移动特征,对基岩破断移动、地表下沉开裂以及矿压显现进行了系统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与传统厚硬岩层为主导的高强度覆岩移动特征不同,上湾矿12401工作面采动覆岩移动主要受三层控制层的影响,分别为基本顶、关键层以及顶部厚软岩层(缓冲层),且由于推进速度的影响形成了“两带”和“三带”基岩的破坏模式。下位基本顶和关键层共同决定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程度;关键层的破断导致基岩整体剧烈沉降,同时由于缓冲层为厚而软的砂质泥岩,具有较强的膨胀性,对开采覆岩移动传导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是基岩形成“三带”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覆岩-地表移动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覆岩控制层的地表裂缝主控机理,获得了推进速度影响下的覆岩-地表移动特征,为预防采动地表破坏和实现减损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覆岩裂隙带高度是研究覆岩变形破坏的重要指标,而现有单一指标无法反映空间采场围岩不同空间部位的破裂程度。本文以神东典型浅埋条件保德矿815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基于室内实验对岩体破裂度进行了RFD阈值划分并构建相似模型和数值模型;基于围岩破坏度指标RFD提取了数值模拟中的最大破坏深度,并对比相似模拟结果研究了覆岩采动裂隙带发育高度规律及随采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岩破坏度指标RFD可以很好地评测神东典型浅埋条件下采动裂隙带的发育特征,裂隙带发育高度随采高的增大而持续增高,但增长速率逐渐减小。本研究为裂隙带分布破坏特征、矿压显现及安全开采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