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专家系统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东  张子戌  秦勇 《煤矿安全》2004,35(9):1-3,15
根据专家系统与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分析了专家系统在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中的适用性,结合平顶山十二矿实际情况,确定了研究区的突出临界值,编制了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专家系统,并对研究区进行了合理的瓦斯地质区划。  相似文献   
12.
选用平顶山矿区十二矿己组煤层的不同类型变形煤作为研究煤样,模拟深部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开展高温高压平衡水分条件下的吸附-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50℃条件下,煤的平衡水分含量随煤的破坏程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高温高压平衡水分条件下,变形煤表现出吸附-解吸新特性,即随煤的破坏程度增加,朗格缪尔体积VL(无灰基)具有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呈波浪状。分析表明,变形煤表现出的吸附-解吸新特性,是变形煤特有的孔隙结构和水分含量的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变形煤吸附-解吸不可逆,解吸滞后;随着煤的破坏程度增加,煤的吸附-解吸不可逆程度加大。因此,在开展实验研究煤、特别是变形煤的解吸特性时,不能用吸附实验数据简单代替。  相似文献   
13.
气肥煤与焦煤的孔隙分布规律及其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山东微山菜园矿的气肥煤和山西古交马兰矿的焦煤作为煤样,分别进行压汞试验,测定煤的孔径分布,了解各孔径段孔容、比表面积的分布规律;并且对所采集的两种煤样分别进行平衡水煤样的CH4/CO2混合气体的吸附-解吸试验,从孔隙结构方面分析深部煤层煤对瓦斯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煤比气肥煤具有更为复杂的孔隙结构,具有更丰富的小孔和微孔;煤中微孔的分布决定煤的吸附能力,吸附最有效的孔隙半径是在10 nm以下;焦煤对CH4/CO2二元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力强于气肥煤的吸附能力;探讨分析CO2/CH4吸附能力的差异性是导致试验中高压阶段CH4/CO2二元混合气体吸附量小于低压时的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煤的孔隙分布规律及其吸附-解吸特征,可以从微观层次揭示深部煤层煤吸附瓦斯的聚气能力,探寻煤吸附-解吸瓦斯的特征和机制,丰富煤吸附瓦斯理论,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和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北皂矿的褐煤、蔡园矿的气煤、西曲矿的焦煤和古汉山矿的无烟煤作为研究煤样,模拟深部煤层的实际温度、压力和水分含量条件,进行高温高压平衡水条件下煤吸附CH4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褐煤的朗格缪尔体积(VL)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焦煤的朗格缪尔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煤和无烟煤的朗格缪尔体积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研究表明:煤层埋藏深度增加,温度增高,吸附量减小;温度增高,平衡水分含量降低;平衡水分含量降低,吸附量增大.高温高压平衡水条件下煤吸附CH4的实验结果表现的特性是由于压力、温度和水分对煤吸附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开展深部煤层等温吸附实验研究时,应该选用与模拟深度相对应的温度下平衡水含量的煤样。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提出了改进的计算公式,并在突出危险性预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行式打印机是计算机普遍配置的输出装置。利用行式打印机绘图不需添置其它专用制图设备,具有使用简便、易于推广的优点。 本文提出的趋势面图绘制方法,用不同字符条带的边界表示等值线,各条带之间隔以空白区,醒目直观,最多可打印52种不同数值的等值线,需要时还可增加;程序中设计了自动移行功能,可打印任意长度和宽度的图件,数据点采用统一的平面直角坐标,根据图幅角点坐标和绘图比例尺,由计算机进行坐标变换和图幅边长的计算,实现了趋势面图的自动绘制。这种方法可在矿井地质及煤田勘探部门推广应用。1 问题的提出 趋势面分析是地质人员所熟悉的数学方法,常用来研究某一地质特征的区域性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和局部范围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瓦斯含量地质预测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汶矿区协庄矿11煤层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影响瓦斯含量的主要地质指标,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模型可靠,计算精度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瓦斯地质预测的地质量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瓦斯地质分析,提出煤层围岩透气性、断层复杂程度、褶皱变形复杂程度、煤层倾角复杂程度、顶板岩性、构造煤发育程度的量化方法和计算公式。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陶二煤矿2煤层影响瓦斯涌出的瓦斯地质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出3个主因子,建立了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经过理论和实践验证,模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未采区瓦斯涌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根据以往资料和实验测试结果,研究了焦作煤田主力煤层二1煤层的储层结构、渗透性、吸附性等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煤层含气性的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焦作煤田二1煤层微孔含量最高,其次是过渡孔,而大中孔含量要低得多,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强的扩散能力,但渗流或层流能力很弱;煤层渗透率较低,且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但地质构造对煤层渗透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研究区内煤层压裂处理渗透性可明显改善;煤层顶、底板岩性为煤层气体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而有效埋深、断裂构造对本区煤层含气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有效埋深的增加,含气量先是急剧增大,到了一定阶段后,增大趋势变缓,之间具有对数正相关关系;向斜轴部煤层气含量高于两翼,而背斜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区域大断裂带附近以及多组断裂的交会部位,煤层含气量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20.
煤层瓦斯围岩封盖能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瓦斯地质方法,对煤层瓦斯的封盖条件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砂岩比、岩层厚度效应系数、顶板岩性3个瓦斯地质参数,计算了煤层瓦斯封盖层的封盖指数(SI),并对研究区二1煤层瓦斯封盖能力进行了瓦斯地质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封盖类型为Ⅰ—Ⅳ类,研究区东北部为强封盖区,中部个别地段为弱封盖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等—较强封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