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工业技术   7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8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二次HDDR工艺(简称"t-HDDR工艺")制备了高矫顽力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研究了化学成分和工艺参数对磁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HDDR工艺对于化学成分为RxTbalByMz的磁粉均适用;稀土元素R(Pr、Nd、Dy等)与低熔点添加元素M(Ga、Cu、Al等)含量越多,t-HDDR工艺对磁粉矫顽力的提升幅度越大;在t-HDDR工艺的首次HDDR工艺中,实施"完全脱氢"工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磁粉的矫顽力;相对于常规的单次HDDR工艺,t-HDDR工艺可使RxTbalByMz系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的矫顽力Hci提高160~320k A/m(2~4k Oe)。t-HDDR工艺操作简便、原材料成本低,所生产的磁粉不仅矫顽力高,而且剩磁与最大磁能积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2.
五味子多糖的酶解辅助提取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解辅助提取五味子多糖,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p H值、复合酶添加量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用所得五味子多糖灌胃肠道菌群失调的小鼠14 d,分别对比空白对照组和菌群紊乱自然恢复组,研究五味子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五味子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80 min、提取pH 6.0、复合酶添加量1.5%。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紊乱造模组的肠道菌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减少,肠球菌、大肠杆菌增多,同菌群紊乱自然恢复组相比,不同剂量五味子多糖的摄入对上述菌群均有所改善。结果表明,五味子多糖对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从实验室保藏的15株酵母中筛选获得一株油脂产量相对较高的酵母菌KC 8,经96 h摇瓶发酵培养后,油脂产量为1.22 g/L。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的26SrDNA序列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具有100%相似性;以KC 8为出发菌株,经ARTP诱变,最终从300株诱变存活菌株中筛选得到高产油脂突变菌株Y3,经96 h摇瓶发酵培养后,油脂产量为2.38 g/L;对菌株Y3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菌株在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90∶1,培养基初始pH为6.5时,在28℃恒温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96 h后,油脂产量最高达到了3.96 g/L;GC-MS对油脂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脂肪酸主要由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和二十四烷酸组成,与植物油成分相似。  相似文献   
104.
为提高水电机组故障诊断精度,减少在振动信号特征选取过程中对专业经验的依赖,提出了一种融合变分模态分解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水电机组振动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若干分量,并利用这些分量构造时间图,然后搭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时间图进行特征提取和故障识别,建立分量和故障状态的映射关系。以实测水电机组轴向振动信号进行应用检验,并采用多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故障识别准确率更高。研究成果为水电机组智能故障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鉴于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以XLD电站中某机组的孤网运行模式为例,基于轨迹灵敏度指标,在机组负载扰动和参数摄动条件下研究了系统主要变量对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孤网模式下不同参数变化对不同变量的影响不同,系统变量对发电机参数的敏感性要大于对随动系统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包套近等温热挤压工艺制备了Ti-43.5Al-4Nb-1Mo-0.1B合金方形棒材,通过OM、SEM、XRD、TEM和拉伸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方棒不同状态和位置的组织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方棒材的挤压态组织较为均匀,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无明显差异;挤压变形使铸锭组织片层取向趋于一致,趋向平行于挤压方向;晶界处γ相存在颗粒状、块状和长条状3种形态;β相在挤压过程中碎化和被拉长呈平行挤压方向纤维状。在TEM下观察,棒材边部位置片层完全碎化,而心部位置片层断裂后呈长条状。β_0相中生成大量ω_0相,两者位相关系遵循:■。方棒材的室温拉伸强度达到1000 MPa以上,室温延伸率为0.5%左右;800℃拉伸屈服强度达到400 MPa以上,表现明显塑性。热挤压合金经时效热处理后在β_0相中生成大量透镜状γ相,时效处理提高了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但无法消除ω_0相。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隙结构及含油气性等研究,明确了优势页岩岩性组合类型。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发育层段可细分为纯页岩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3类5种岩性组合;5种岩性组合中页岩均处于热成熟阶段,但有机质含量、类型、脆性矿物含量存在差异,纯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2%;介壳型页岩组合中页岩有机质特征与纯页岩组合相似,但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粉砂型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小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不同组合储集空间主要为微裂缝及无机孔(孔径10~500nm),但粉砂型页岩组合喉道较宽,孔隙连通性优于纯页岩组合及介壳型页岩组合。纯页岩组合游离烃含量大于1mg/g,含油性好,纯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部分OSI大于100mg/g,可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纯页岩组...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以固体酸为催化剂,以2-甲基萘和35%(w/w)过氧化氢为原料合成2-甲基-1,4-萘醌,实验考察了催化剂酸性、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HDN-32型号的固体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70℃,停留时间21min,2-甲基萘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3,在此条件下,2-甲...  相似文献   
109.
花岗岩残积土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由于其具有明显的遇水崩解特性,往往带来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采用巴氏芽孢杆菌对水泥加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性质、工程技术进行改良研究,探究以水泥掺入量、钙离子浓度和钙源等因素为变量时,MICP技术对水泥土强度、应力应变关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无侧...  相似文献   
110.
某900 MPa级无缝钢管在钻探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通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分析,未发现与产品出厂性能有差异,非产品组织异常、成分偏差或性能偏低引起的质量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管体受力状况,并使用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测量钢管表层及不同深度层的残余应力,对使用过程中开裂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钢管服役工况切应力在100 MPa以上。残余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浅表层约1 mm深度处,最大达784 MPa。浅表层高值残余应力是导致钢管生产完毕后在浅表层局部区域产生毛细小裂纹的主要原因,后期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外加载荷叠加残余应力导致这些毛细小裂纹二次扩展形成多裂纹源开裂的主裂纹,最终形成钢管纵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