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充填体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两种采场结构参数,利用FLAC3D软件对回采进路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开掘回采进路后,随着生产的推进,围岩顶底板与两帮受到拉应力的区域逐渐扩大,压应力集中区域有从进路顶、底角位置处向分段间深部围岩转移的趋势,且分段高度越小,回采进路受到相邻分段开采的影响越大。回采不同分段矿石时,变形量曲线有明显改变,故矿石回采对进路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底板上鼓量、顶板下沉量受开采扰动较大,两帮收敛量受开采扰动的影响较小,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路两帮的安全性可能优于进路顶底板。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加强对进路顶、底板的监测,并采取支护措施增强进路顶、底板的支护。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现有能量释放率和采场顶板跨距计算研究的基础上,将能量释放率运用于采场顶板跨距计算,经过理论计算得到对于单个采场和多个采场开采时,能量释放率均能适用,且采场失稳的能量释放主要是由顶板失稳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采场失稳的面能量释放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推导出顶板极限跨距和安全厚度的计算公式,可知顶板极限跨距和顶板安全厚度与弹性模量、埋深等呈非线性关系,将顶板极限跨距计算公式运用于其他矿山得到验证,并运用于挑水河磷矿开采的顶板极限跨距的计算,指导实际生产,也为顶板极限跨距和安全厚度计算提出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巷道围岩弱结构面的失稳会造成巷道周边围岩发生变形和破坏。通过计算考虑支护强度影响的巷道周边围岩应力分布,推导出弱结构面上法向与切向应力的分布式。得出了在巷道支护强度影响下弱结构面上发生滑动的极限条件,确定了巷道支护强度影响下弱结构面上预测滑移区的位置以及范围。结合江西省彭泽县上横山钒矿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条件对弱结构面上滑动的极限条件、法向与切向应力比值τ/σ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巷道支护强度的增加,τ/σn值曲线峰值会产生降低,得出其可提高围岩弱结构面稳定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座32m高支撑部非对称雷达站塔的定向爆破拆除工程。通过对雷达站塔自身结构特点及周边环境的分析,为了确保起爆后雷达站塔沿设计方向顺利倒塌,选择合理的爆破切口参数,预先采用ANSYS/LS-DYNA软件针对支撑部强度非对称雷达站塔进行纠偏设计。最终,爆破拆除的雷达站塔倒塌在设计范围内,四周建(构)筑物和设施完好无损。该雷达站塔的爆破拆除在安全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类似爆破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挂帮矿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湖北某铁矿挂帮矿开采为工程背景,分析边坡在不同边坡倾角、矿体倾角和矿体埋藏深度等条件下坡体内第一主应力演变过程和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随着边坡倾角、矿体埋藏深度增加,塌落的松散岩体体积逐渐增大;随着矿体倾角增大,塌落的松散岩体体积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矿体倾角和矿体埋深一定的条件下,边坡倾角大于40°时的采空区不能完全容纳松散岩体;边坡倾角和矿体埋深一定的条件下,矿体倾角小于30°时的采空区不能完全容纳松散岩体。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世界的城市格局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特征,城市形象在城市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形象变成城市竞争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兴衰。重庆是我国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指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短视频的出现使得重庆变成了网红城市,给重庆城市形象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在城市竞争中的重庆,必须着眼于媒介中的城市形象作为软实力的代表。为了顺应重庆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研究短视频中重庆的网红城市形象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具体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分级评判标准,为充分体现各因素的影响,引入了可拓聚类方法,该方法计算方便,实用性较强,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已知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揭示地球深部奥秘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深地工程动力灾害事故更加凸显,机理不清、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无法准确认知地球科学基础规律以及地球深部过程与浅表层过程的耦合关系,现有地球深部基础科学研究已滞后于人类深部工程实践活动,传统地质灾害信息的浅表监测存在较大局限。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地科学探索与地质灾害防控联动技术研究对解决资源保障、生命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地-地表”联动战略体系以深入理解深地科学与地质灾害内在联系、进行深地科学与地质灾害领域的超前战略谋划为核心目标,通过基于典型深部工程的“深地-地表”联动科学研究平台,充分关联我国广布的地表灾害信息监测群及纵深的深地科学实验室、矿区以及深地工程示范基地,借助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建设“深地-地表”智慧中心,统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研究平台,最终在此基础之上以“深地-地表”联动为核心,建设“深地-地表”地灾防控联动探测大科学系统,全面构建深地科学规律及重大地质灾害孕灾机制战略研究体系,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深地科学前沿探索、深地工程安全与长期稳定性、重大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助力我国领跑世界深地科学和地质灾害的相关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客观地确定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权重,把握好影响桥梁施工的主要因素,有效控制桥梁施工风险,提出将两个因素的频数比作为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度构造判断矩阵,求得指标权重。通过对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施工期安全检查表的数据频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风险因素频数比构造判断矩阵,应用Matlab进行计算,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排序,得出承台、安全网及防护围栏、大型设备交叉作业、吊机和混凝土工程为影响桥梁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今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