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9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金溪访象山     
郑晓江 《寻根》2002,(2):85-87
时值陆象山诞辰850周年,仲春四月,蒙蒙细雨,我们来到江西抚州金溪县。这里是象山的家乡。  相似文献   
32.
笔者曾经在一座巨大的体育馆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中国摇滚王崔健演唱“一无所有”。在震耳欲聋的24组大音响播出的轰鸣乐曲声中,崔健及他的乐队边唱边扭,而台下数千人同声高歌,声音大有冲破钢骨的大厅直奔云霄之势。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动了,众人全身心地投入唱这首歌,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共通的心态,必定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结,尤其是共通的人生境遇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33.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目前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是要让受教育者体会、认识到自我之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人生中丰富精神生活、发展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五大板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和学会养生。  相似文献   
35.
"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解读平民思想家李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江 《寻根》2003,(1):55-59
一生于11世纪初、年仅51岁便谢世的李觏(1009~1059年),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为古之建昌军、今之江西南城县人。宋仁宗称李觏为:“通于经术,东南士人,推以为冠。”大儒朱熹曾“谓李泰伯文得自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盖有取尔也”。大文豪范仲淹赞他:“实无愧于天下之士。”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说:“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现代著名学者姜国柱先生说:“我认为,李觏是一个积极提倡改革的改革家,而不是一个向后看的‘保守主义者’;是一个注重现实、关心时政、关怀民命的现实主义者,而不是‘一个复古主…  相似文献   
36.
郑晓江 《寻根》2002,(3):38-45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时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在今江西抚州市抚河之西,已建成了规模宏大的王安石纪念馆,陈列着许多关于王安石生平事迹的图片与字。  相似文献   
37.
墨家对死亡问题的探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采取了一种实用的经验主义方法,重在对死进行效用性的实际考察。墨学虽倡导人们对死取纯理智的态度,但与时下许多论者的看法不同,墨家充分注意到死亡过程中人的情感问题。墨家特别反对人在生死问题上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推崇一种积极有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38.
问题引出:三个实例 实例一:2006年12月,某城市一位中学政治课教师以"诚信"为主题进行思想品德示范课教学.该教师首先从字形--"人言为'信'"出发讲起,然后举例论证诚信之"品德"的重要性:一个准备考研的医科大学学生签定了一份骨髓自愿捐赠书,但就在他将要考研之际,医院通知他立即赶往某城市为病人进行骨髓捐赠,因为他是惟一符合该患者骨髓移植条件而可能挽救其生命的人.那么,此时他面临着"去"与"不去"的两难抉择.如果选择去,那他便是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但因此却要放弃考研而耽误自己的前程,难以改变自身贫穷的家境;如果作出相反的选择,他虽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但却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他应该如何选择?"全班仅有一人选择放弃"诺言".)当然,故事中的大学生选择了前者,并因此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对象和表彰的模范,某甲等医院也因此破格免试录用他为该院医生.最后教师得出如下结论:该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进甲等医院吗?现在他因为讲诚信,不用考试也获得了这份工作.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39.
郑晓江 《中国德育》2007,2(5):28-32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情感一精神生命的发育、涵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这是我们理解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生命存在遭遇“欲望陷阱”,当“活着,还是死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开设“生命教育专题”,期望通过讨论提供一种思想立场、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40.
郑晓江 《中国德育》2007,2(11):26-28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情感一精神生命的发育、涵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这是我们理解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生命存在遭遇“欲望陷阱”,当“活着,还是死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开设“生命教育专题”,期望通过讨论提供一种思想立场、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