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骨代用材料及其在牙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82.
深冷冻同种胚胎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深冷冻同种胚胎骨(DFHBB)对下颌骨缺损的修复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日本成年大耳白兔26只,分为DFHBB移植组、新鲜自体骨(FAB)移植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2、4、8、12、24、48周时间处理动物后,采用X线摄片、组织学、同位素扫描、电子计算机伪彩色处理、密度量测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DFHBB移植后从组织学、血管相、计算机密度量测动态曲线均可见两2周和第4周,骨生长愈合过程稍早于自体骨,后期与自体骨愈合过程基本相似。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本文对DFHBB与FAB移植后愈合过程进行了比较,同时讨论DFHBB移植的生物学、抗原性、骨诱导作用及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本实验选用40只健康Wistar大白鼠,分成两组,每周三次,将1%DMBA涂抺于大白鼠舌部和腭部粘膜,涂致癌剂前用拔髓针予以创伤或不创伤,经28周实验观察,创伤组41.2%发生了鳞癌,而非创伤组则未发生肿瘤。在本动物模型中。恶性肿瘤发生前存在一个类似人类白斑的阶段。  相似文献   
84.
舌鳞癌组织中p53,p2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朝斌  黄洪章  陈伟良 《广东医学》1999,20(10):753-754
目的 研究p53,p51在舌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舌鳞癌组织标本行p53,p21癌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舌癌组织p53,p21癌基因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6.3%,61.1%;两种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皆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基因的阳性表达与p21原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5.
<正> 涎腺恶性混合瘤究系来自良性混合瘤的恶变,抑或为原发恶性意见不一。针对这一有争议的问题,国外Beahrs(1957)、Moberge(1968)、Spiro(1977)、Livolsi(1977)、Nago(1981)等先后报告了恶件混合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治疗婴幼儿腮腺咬肌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YM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咬肌区血管瘤12例,隔周1次,3~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不能治愈者,间隔1个月后行第2个疗程治疗。记录不良反应及病变转归进程,追踪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0例治愈,2例显效。治愈病例中注射1次2例,注射2次3例,注射3次3例,注射4次2例。2例范围较大的血管瘤,分别注射6次和7次后瘤体基本消退,8个月后复诊,局部皮肤略呈花斑状。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无局部溃疡及明显瘢痕,无面神经损伤症状。全身不良反应表现为低热和食欲下降,无过敏病例。结论PYM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咬肌区血管瘤疗效确切,不损伤面神经,不形成明显瘢痕,是可取的临床治疗方式。其疗程长短与病变范围相关,提示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大体标本测量,研究兔上颌骨的发育情况,旨在了解唇裂修复时上颌软组织潜行分离是否影响上颌骨的发育。方法:25只七周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五组,每组5只,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通过手术造成人工单侧唇裂,齿槽突裂和腭裂模型,第三、四、五组采用不同的方法修复唇型。结果:第四、五组左侧颌骨的长度比其它组短,结论:唇裂手术中行上颌软组织广泛潜行分离将影响上颌骨的发育,导致上颌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88.
口腔鳞状细胞癌Rb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之一 ,其预后较差。抽烟、饮酒及咀嚼槟榔是重要的致癌因素。目前 ,口腔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更好地预防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 ,我们应用地高辛标记的RbcDNA探针对 30例原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中Rb抑癌基因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1.材料和方法 :(1)标本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4~ 6 8岁 ,平均5 6 9岁。高度分化鳞癌 10例 ,中度分化鳞癌 18例 ,低度分化鳞癌 2例。 3例对照组标本取自行正颌外科治疗患…  相似文献   
89.
端粒、端粒酶与口腔颌面部肿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端粒、端粒酶与肿瘤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本文复习了目前有关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端粒、端粒酶在肿瘤,尤其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作用; 同时对其研究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0.
间隙连接蛋白43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隙连接所介导的间隙连接通讯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起重要作用,构成间隙连接的是一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间隙连接蛋白家族,在转化或肿瘤细胞中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丧失常伴随间隙连接蛋白家族某一成员表达的改变.间隙连接蛋白43(Cx43)是一种主要的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其表达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Cx43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Cx43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