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9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以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扩增的第3代兔ADSCs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接种至自体PRP凝胶中,体外立体培养2周、4周、8周时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在PRP凝胶中的分布及存活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PRP凝胶-细胞复合体中糖胺聚糖(G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llagenⅡ)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扩增的第3代细胞CD90阳性率为95.2%,CD45阳性率为0.9%。培养2、4、8周时PRP凝胶细胞复合体均为表面光滑的凝胶状,弹性较好;番红O染色2周时细胞外基质几乎不着色,4周时可见细胞周围呈粉色的弱阳性染色,8周时多数细胞周围呈红色阳性染色。HE染色和扫描电镜各时间点均可见细胞均匀分布于网络状支架内;BrdU免疫荧光法显示细胞在支架中生存状态良好,培养4周时阳性细胞数较培养2周时明显增多(P<0.05),8周时较4周时明显增多(P<0.05)。培养4周时GAG含量较培养2周时明显增高(P<0.05),8周时较4周时明显增高(P<0.05);培养4周时与培养2周时比较3个目的基因mRNA表达量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与4周时比较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以兔自体PRP凝胶与ADSCs构建的复合体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可以向类髓核样细胞分化,用此方法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2.
马健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058-206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肿瘤中的表达,研究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实质组织中EGFR、C-erbB-2、PCNA的表达,与15例正常胃组织相对照,并对三者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三者在胃癌检验中的作用和价值。结果 EGFR、C-erbB-2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EGFR与C-erbB-2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PCNA的标记指数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均呈现正相关,P〈0.05,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EGFR、C-erbB-2和PCNA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方法,可能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不同病变程度血浆线粒体耦联因子-6在冠脉循环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病变程度的CHD患者与对照组外周、冠状静脉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中CF6浓度,利用冠状静脉窦-主动脉根部求出经冠脉循环后心脏局部分泌并释放的CF6浓度.结果 CHD不同病变程度患者外周血浆中CF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冠状静脉窦CF6浓度与主动脉根部及外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CHD组心脏局部CF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CF6浓度明显增高,经冠脉循环后心脏局部有CF6的产生.提示CF6参与了CHD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机体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CHD的病程发展过程中有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2-氯脱氧腺苷(2-CDA)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375细胞,MTT比色法检测2-CDA对其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2-CDA对A375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48h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4μmol/L;Annexin V/PI双染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CDA能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2-CDA能够显著下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2-CDA作用后细胞凋亡信号蛋白caspase-3发生剪切而活化,导致其下游蛋白PARP发生剪切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2-CDA可通过抑制Stat3蛋白活性并激活Caspase-3而诱导A375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和IL-10在葡聚糖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嘧啶治疗组(SASV组)、结肠宁治疗组(结肠宁组),每组各10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 eactivity index,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real.timePcR检测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肠宁组大鼠的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与SA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组织中IL-2表达在治疗前后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较模型组下调,血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黏膜组织中仅结肠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IL-4水平较模型组均上调,但只有结肠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黏膜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IL-10水平较模型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含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S)。结论:DSS造模破坏Thl/Th2在结肠中的表达平衡。结肠宁能改善DSS所致的实验性溃结大鼠模型炎症,通过上调血清和肠黏膜组织IL-10水平、下调IFN-γ水平可保持Th1/Th2细胞间平衡,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6.
MicroRNAs与非可控性炎症相关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可控性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约25%的人类肿瘤是由于非可控性炎症所引起,在几乎所有的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及分子影响着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步。MicroRNAs(miRNAs)通过调控一些关键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参与了非可控性炎症相关肿瘤起始和进展过程的调控。深入研究miRNAs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为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7.
108.
红鱼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民间草药红鱼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 4-二-O-甲基鞣花酸(2)、4, 4′-二-O-甲基鞣花酸(3)、3-O-甲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4)、橙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6→1)]-β-D-吡喃葡萄糖苷(5)、无羁萜(6)、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3, 3′-二-O-甲基鞣花酸(8)。结论 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离培养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胰岛,检测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表达及胰岛分泌功能。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各20只,喂养8周后检测体质量、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分离大鼠胰岛细胞,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判断β细胞功能,Western法检测PTP1B表达。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体质量、血脂、血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正常饮食组明显升高(P<0.01),正常饮食组大鼠胰岛给予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是基线的(6.7±1.3)倍,高脂饮食组为(2.2±0.3)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饮食组大鼠胰岛PTP1B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结论肥胖大鼠胰岛中PTP1B表达增加,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0.
患者女,48岁.刺激性干咳伴右季肋部疼痛1月.胸片示右侧液气胸.胸穿抽出600 ml血浆样液体,胸水细胞学检查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及少量间皮样细胞,抗酸杆菌染色(-).胸部CT示右肺上叶纵隔旁分叶状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肺窗其周围可见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