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6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介绍带弹簧多用途唇弓的结构原理和临床应用,为正畸治疗提供一种选择。方法:介绍带弹簧多用途唇弓结构特点和临床适应证,并对结合该方法治疗的1例轻度骨性成年反牙合病例进行临床讨论。结果:治疗结束时,患者的侧貌有明显改善。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前后SNA增加2°,SNB降低1°,ANB增加3°,U1NA增加1°,L1NB增加3°。结论:带弹簧多用途唇弓能持续、稳定地扩展前段牙弓。  相似文献   
92.
骨性Ⅲ类前牙反he伴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临床上较少见,作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安氏Ⅱ^1错(he)畸形非拔牙矫治和拔牙矫治的牙(he)矫治效果。方法:测量54例矫治完成的安氏Ⅱ^1错(he)患者PAR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安氏Ⅱ^1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PAR指数的各构成项目中,牙齿错位、覆盖、中线的PAR指数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PAR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咬合关系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病例的错(he)较非拔牙病例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只要设计合理,技术运用得当,拔牙和非拔牙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但拔牙矫治更利于咬合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恒牙早期安氏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骨位置的变化,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测量恒牙早期2 种错[牙合]畸形在正中[牙合]位所拍摄的头颅侧位片的16 项指标,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种错[牙合]之间的4 个项目即At-APH、S-APH、A-APH、N-APH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舌骨水平位置较安氏I类错[牙合]前移.  相似文献   
95.
各类错(牙合)畸形的上下颌牙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各类错He畸形上下颌牙量关系的差异。方法 本文对166例安氏I类、安氏Ⅱ类1分类、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患者模型的上、下领牙量,上、下前牙量、全牙比及前牙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未发现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对错He组间B01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进行分析,亦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但发现纳入各组样本中,Bol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较高。结论 结果临床上对Bolton指数分析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和拔牙矫治的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测量54例矫治完成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PAR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安氏Ⅱ1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PAR指数的各构成项目中,牙齿错位、覆盖、中线的PAR指数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PAR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咬合关系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病例的错(牙合)较非拔牙病例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只要设计合理,技术运用得当,拔牙和非拔牙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但拔牙矫治更利于咬合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97.
骨生长(bone growth)、骨塑建(bone modeling)和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出生后骨组织生长发育的3种调控机制。长期以来,在口腔正畸学领域中,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骨塑建与骨重建(或称骨改建)的概念被混淆,真正的骨重建机制却被忽略。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这个语义学错误在口腔正畸学领域产生的原因,进一步阐明了骨塑建与骨重建机制的区别,以及出生后颅面骨骼生长发育与正畸治疗中的骨调控机制。建议尽快在口腔正畸学领域宣传、推广正确使用骨塑建和骨重建这2个专业名词的中英文拼写,停止使用骨改建这一中文名词,以避免在与其他学科(如骨科学)或国内外同行交流时发生误解和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炎性牙周条件下牙移动及牙周改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通过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在预定的0、0.5、1、2、3、5、7、14、21d时间点处死动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牙移动张力侧TGF—β1蛋白表达强度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正常牙移动组中,TGF-β1在牙周膜的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骨髓组织呈弱阳性表达,牙移动1d后,张力侧牙周膜区免疫染色的阳性反应明显增强,2d后达到高峰;牙周炎牙移动组,TGF-β1在破骨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牙移动0.5d后,张力侧牙周膜区免疫染色的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以后逐渐下降。结论牙周炎症影响正畸力效应下的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99.
背景: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碱性磷酸酶表达等功能活性影响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磁场加载对成骨细胞骨架改建和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24 h内SD大鼠颅骨进行成骨细胞的培养和鉴定。采用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进行0,8,50,160 mT的静磁场加载,分别于静磁场加载24,48,72 h应用BODYPY-Phaloidin进行成骨细胞骨架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测定细胞骨架蛋白的荧光强度。 结果与结论:8,50,160 mT静磁场加载24,48,72 h,荧光标记的成骨细胞骨架蛋白向细胞核周围集中,荧光强度增强(P < 0.05),其中经50 mT静磁场加载的成骨细胞骨架蛋白的荧光最强。说明一定强度的静磁场可以影响成骨细胞骨架的改建和重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向后牵引下颌对大鼠血中PGE2含量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探讨局部矫形治疗是否对全身机体代谢产生影响。方法:分别在白天和夜间给大鼠戴向后牵引下颌的功能矫治器,用放射免疫法测试生长期大鼠在自然状态及不同时间加力后大鼠血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绘制浓度-时间曲线,并进行时间生物学中的余弦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血中PGE2含量存在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加力组和夜晚加力组大鼠血中PGE2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