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牙种植术要求术者充分利用现有的骨量植入种植体,达到修复所需的最佳位置,同时尽最大可能避免各种副损伤,化解手术风险。目前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种植导板等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采用口腔种植手术导板技术可在手术进行前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估,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本文对口腔种植导板的制作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结合成功标准是第1年边缘骨吸收<1.0mm,之后平均每年<0.2mm,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射像区,无疼痛、感染和感觉异常等症状,5年观察期成功率在85%以上[1]。  相似文献   
23.
目的测量前牙区骨皮质厚度,为避免种植术并发症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从20具韩国人尸体中取上颌骨标本,所有标本采用Micro CT和Macro Cutting&Banding System扫描,所得断面图像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前牙区的骨皮质值进行检测。结果上颌切牙和尖牙根尖周围唇侧骨板很薄,平均厚度为0.5mm左右,尤其是尖牙唇侧骨板厚度最薄(S6之前),平均厚度在0.4mm左右;上颌切牙和尖牙牙周围腭侧骨板的厚度比唇侧骨板明显增宽,尖牙牙根处腭侧骨板的厚度最宽,但在距离釉牙骨质界8mm之前的腭侧骨板厚度仍然较为薄弱,平均厚度为3mm左右;上颌切牙和尖牙牙根的位置偏向唇侧,根尖的位置也偏向唇侧,牙长轴的方向偏向于腭侧;上颌前牙区牙根唇腭径宽度由釉牙骨质界至根尖逐渐减少。结论应用Micro CT测量的数据可以提供骨皮质厚度的信息,从而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纯铌(Nb)金属在DL-α磷酸甘油与醋酸钙阳极氧化处理后的表面特性.方法 所有Nb试件在模拟体液(SBF)沉浸30 d.用扫描电镜观察膜层的表面形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膜层的电子结合能元素分布.结果 Nb试件电镜观察结果,阳极氧化处理的表面呈现多孔重叠的微孔,阳极氧化及300℃高温蒸汽压下2 h热处理,SBF沉积后的表面呈现微细的结晶,其微孔逐渐减少.XPS分析所有Nb试样上观察Nb、Ca、C、O谱及微量的P谱.结论 阳极氧化及热处理可诱导Nb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层,提高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5.
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的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CT)测量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方法:应用MicroCT对20例牙种植患者进行上、下颌骨扫描,三维重建,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下颌骨前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值为(945.23±102.46)HU,上颌骨后牙区平均骨密度最小值为(534.77±232.17)HU。结论:MicroCT可以提供种植区骨密度的信息,对提高牙种植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牙种植技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骨壁侧穿等也越来越多显现,对下颌骨相关解剖结构特点认识不足和植入位置不准确是造成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牙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骨厚度、皮质骨的质量、骨密度条件是提高牙种植术成功率的关键[1-5],因此种植术前掌握种植部位的骨皮质信息有指导意义。Sjdén等[6]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 computerized tomogrphy,MicroCT)分析骨体积、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及颌骨与种植体的附着关系,但目前为止未见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的MicroCT在骨形态三维结构的技术特长.方法 共10例下颌骨标本被分为髁状突组和下颌骨体部组,20个volumeofinterests被图像分析软件建立,每组各10个.计算每个像元大小的每个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反复用ANOVA检验不同参数的值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 在所有重建像元大小中,下颌骨体部组的骨体积与骨体积分数与18μm像元组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 <0.05).在髁状突组中,比36μm大的像元大小有意义(P <0.05),但像元大小在36μm时并未发现显著差异(P >0.05).骨小梁厚度及数量在下颌骨体部组和髁状突组都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 MicroCT是一种快速、准确、不损伤标本内部结构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8.
高能磷酸盐制剂腺苷三磷酸氯化镁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氯化镁的抗癌作用.[方法]在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 腺苷三磷酸氯化镁作用数天之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仅使用培养液时, 人胃腺癌细胞无变化;在腺苷三磷酸作用下,癌细胞的微绒毛变短,数目减少或消失,细胞表面光滑,附 着力增加,核仁逐渐规则化,出现纤维和颗粒状组成的中心和环状表型;在腺苷三磷酸氯化镁作用下,癌 细胞的微绒毛变得极短,数目显著减少或消失,癌细胞表面变得光滑,核仁逐渐规则化,微管增多,从中 央向边缘延伸,微丝束增加,纵横交织布满细胞内[结论]腺苷三磷酸氯化镁具有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