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6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因此,肺心病的治疗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临床上一般把肺心病分为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对肺心病的治疗也分为这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劲总动脉早期结构改变在扩张型心肌病(DCM)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DCM患者和正常健康人颈总动脉弹性和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比较两者劲总动脉弹性(Ep和β)和IMT的差异,分析IMT与Ep及β相关性。结果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期内径和舒张期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Ep、β和IMT均显著高于CON组(P<0.001),而内径差也显著低于CON组(P<0.001)。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中性别构成比在Ep、β和IM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组中IMT与Ep(r=0.62,P=0.006)和β(r=0.65,P=0.003)分别正相关;DCM组中IMT与Ep(r=0.82,P<0.001)和β(r=0.80,P<0.001)分别正相关。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劲总动脉IMT增厚,动脉弹性降低,检测上述指标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缬沙坦组(缬沙坦40mg&#183;kg-1&#183;d-1)。12W后测定各组体重、血糖,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内皮素(ET-1)mRNA、核因子-KB(NF—KB)mRNA表达。.结果(1)第12周糖尿病组和缬沙坦组体重均明显轻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糖在糖尿病组、缬沙坦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缬沙坦组间无显著差异。(2)糖尿病组MDA水平显著高于缬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NO含量、SOD及GSH-Px活性显著低于缬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糖尿病组ET-1mRNA和NF-KB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和缬沙坦组明显增多,缬沙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糖内环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损害内皮功能,而缬沙坦能通过抑制NF—KB活化,增强抗氧化能力,逆转内皮功能损害,有利于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4.
己酮可可碱诱导吸烟肺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 (PTX) 长期干预对慢性吸烟动物肺组织病理表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吸烟组、假吸烟组、吸烟加服PTX组和假吸烟加服PTX组。第16周末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和IFN-γ因子水平。结果: 单纯吸烟组小鼠表现为肺气肿样病理表型;而吸烟加服PTX组小鼠肺组织表现为肺纤维化样病理表型;假吸烟组和假吸烟加 PTX组动物既无明显肺气肿也无明显肺纤维化。吸烟加服PTX组小鼠肺纤维化评分和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实验组。单纯吸烟组与吸烟加服PTX组小鼠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与Th1细胞因子 IFN-γ比值分别为20.3±25.5和70.7±59.9,表明PTX导致吸烟性炎症向Th2极化转化。 结论:PTX长期干预可导致慢性吸烟性肺纤维化形成,Th1/Th2炎症极化趋势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绝大部分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心——手术室,越来越多的一次性耗材大量应用其中。但由于手术室低值耗材库存量大、品种繁杂、型号多样、使用率高,同时成本相对低廉,相关人员重视程度差,手术室低值耗材过期、破损、错拿误开启等浪费情况屡见不鲜。为了节约成本,避免浪费,减轻护理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需要将手术室一次性低值耗材设计为超市化摆放,并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近视性黄斑病变致盲率高,常用治疗手段为玻璃体切割术,然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对于已出现严重后巩膜葡萄肿的超高度近视患者疗效欠佳。近年来临床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继发眼底病变,特别在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病例中,疗效肯定,前景可期。我们针对近年来后巩膜加固术的材料与术式变迁作一全面综述,并进一步讨论其应用于眼底手术中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M(APOM)浓度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0例肺炎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APOM浓度,利用ROC曲线分析其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并采用Bayes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基于血清APOM浓度的判别方程,评价其对细菌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判别意义。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的血清APOM浓度(28.9±10.5)μg/mL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19.4±8.93)μg/mL、其他肺炎组(16.4±5.62)μg/mL和健康对照组(18.1±6.1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OM浓度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ROC曲线面积可达0.843,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此外,血清APOM浓度与细菌性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基于其与性别、年龄、收缩压、体温和心率几个指标构建的判别方程可较好地对细菌性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准确度可达86.7%。结论血清APOM浓度在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24只),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T2DM伴NAFLD模型.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模型组(14 只)和二甲双胍组(10只),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肝组织TG、CH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模型组血清ALT、AST、TG、CHO、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TG、CHO、NO、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及CAT水平降低(P<0 0.5 ). 与单纯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血清ALT、AST、TG、CHO、LDL-C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肝组织 TG、CHO、NO、NOS 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 及CAT水平升高(P<0.05). 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改善T2DM伴NAFLD大鼠的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改善肝脏组织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痹患者实行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的心电图改善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胸痹患者152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为A组和B组,各76例。B组行常规治疗,A组以B组为基础行活血化瘀药治疗方式。对A、B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37%,较B组的86.84%高(P<0.05)。A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8.68%)较B组(88.16%)高(P<0.05)。结论对胸痹患者实行活血化瘀药治疗,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影响的蚌埠地区大众心理健康情况,为相关部门提升与改善大众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为目前和未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线制作COVID-19疫情期间大众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通过微信转发方式邀请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填写。结果问卷填写有效应答率为100%(343/343)。研究对象对COVID-19疫情发展了解占90.67%,对COVID-19了解占87.17%,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占99.42%,预计COVID-19在3个月内得到基本控制占72.3%,认为目前所采取措施有效占87.18%,在COVID-19流行期间认为家里最安全为90.67%,知晓隐瞒COVID-19接触史违法占65.31%。心理健康自评问卷20个条目中,检出率最高的前三项依次是易疲劳(34.69%)、不快乐(29.45%)和很难做决定(28.28%);不同性别中,女性感到“紧张、不安或担忧”“比原来哭得多”多于男性(P < 0.05);不同职业中,非医护人员感到“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出现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多于医护人员(P < 0.05)。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得分≥7分共64例(18.66%)。结论COVID-19发生后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宣传取得良好效果,公众对COVID-19关注度较高,认识较好,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大部分人群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仍需加强心理干预,尤其重视女性和部分非医护人员的急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