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其中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BMP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GTR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10颗(OFD组),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用SPSS10.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PPD、H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BM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X线比较,BMP组可见阴影变小,牙槽骨密度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的能力。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2.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盘(TMJD)穿孔以及髁突骨软骨复合体(COCC)破坏。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成为修复颞下颌关节的有效策略之一。随着支架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天然材料与人工合成材料优势的复合支架成为优化支架性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微创理念下的原位成胶方法极大地解决了手术创伤以及材料吻合的问题,有利于组织工程向临床转化。细胞外基质支架技术在解决支架来源问题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模拟了细胞外环境,为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向动物水平的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由于肋软骨细胞来源与扩增的限制,采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为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的广泛选择,其中从关节软骨表面分离得到的纤维软骨干细胞可能更为合适。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由于其明确的骨软骨活性,富血小板衍生物作为一种制备便捷的复合生物因子,同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应力刺激的形式调控细胞外微环境等方法均在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中得到运用。未来,通过复合生物活性因子并结合一定的应力刺激可能成为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就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复合体及关节盘的进展,尤其是在支架材料、种子细胞以及刺激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设计和临床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3.
1997-0 1~ 1 999-1 0我们共收治重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 5例。男 1 9例 ,女 6例。年龄 5~ 8岁2 0例 ,占 80 % ;2 0~ 4 0岁 5例 ,占 2 0 %。 2 5例病人均有全身成簇状密集性皮疹或呈出血型疱疹 ,其中 5例继发感染 ,形成坏疽性水痘。 1 9例有发热 ,体温 38.8~ 39.8℃。发病至入院时间 3~ 5d。明确诊断后 ,给予广东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单磷酸阿糖腺苷 1 0~ 1 5mg/kg·1次 /d静滴 ,疗程 3d。疱疹破溃者局部外用龙胆紫 ;合并细菌感染者 ,给予抗生素治疗。经治疗 ,平均 2 5d退热 ,3d后无新皮疹出现 ,平均 4d完全结痂。以往对…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生物材料和TGF--β1复合生物材料植入骨缺损区后细胞外基质内胶原基因表达的特点及其在骨愈合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lotBlot杂交及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方法观察68只大鼠下颌骨缺损区骨修复过程中I型胶原mRNA表达及材料骨界面区I型胶原蛋白的分布。结果I型胶原的mRNA及其产物表达水平在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以TGF--β1组最高。结论本研究表明外源性TGF--β1通过促进I型胶原mRNA表达及其产物的合成,加快骨缺损的愈合;I型胶原mRNA可被认为是骨形成、骨改建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肿瘤术后下颌骨部分切除,如何进行牙颌功能性重建,一直是种植修复的难点.临床下颌骨重建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游离髂骨块、肋骨块移植和带血管蒂的肌骨瓣修复,如带血管蒂的腓骨肌瓣和髂骨复合组织瓣等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游离骨块移植对修复大型的下颌骨复合口内软组织的缺损往往比较困难,存在受植床软组织包裹骨块封闭手术区的欠缺.游离植骨块的愈合需长时间的骨细胞爬行替代的过程,延长了功能性下颌骨修复的疗程.带血管蒂的软硬组织块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比较适合,具有骨愈合快,修复组织量充足,也适合同期种植体植入,但存在供区创伤巨大,可能会造成比较明显的医源性后遗症,如跛行、大面积的皮肤疤痕等.在后期义齿修复时存在种植体表面软组织过厚,冠根比例失调,基台穿龈过长,不利于后期种植体的清洁维护和长期受力.如何能较好的解决下颌骨功能重建,减少创伤、缩短疗,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索.方法:病人患下颌或口底恶性肿瘤病例,术前明确下颌骨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侧胸锁乳突肌和锁骨的相互关系等.术中完成下颌骨的部分切除和原发病灶的切除,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按照下颌病灶切除后软硬组织缺损范围,完整保留术侧胸锁乳突肌,避免损伤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以保留其其良好的血供.根据口腔粘膜组织缺损的大小,在胸锁乳突肌骨表面设计相应的皮岛.切取部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相连的锁骨,不破坏锁骨的连续性,获得胸锁乳突肌骨皮复合组织瓣,转位后修复下颌缺损区.微型钛板固定骨块,使植骨块与上颌具有良好的颌间距离和三维位置关系.同期植入种植体.严密关闭术区.四个月后行种植体二期手术,重建种植体周附着牙龈,完成种植体冠修复.对下前牙区因肿瘤切除术后继发下前?  相似文献   
57.
郭氏中药治疗中度地方性氟骨症X线改变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度地方性氟骨症患者骨骼损害的X 线表现特点以及郭氏中药疗法治疗前后X线的变化情况.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借助中央随机系统将11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39~60岁,平均(51.68±4.98)岁;对照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9~60岁,平均(52.15±4.86)岁.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汤药准备阶段.补充钙剂采用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汤药准备阶段服用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中药汤剂,服用3 d.治疗组药物采用郭氏马钱汤,口服,分2次服用,每次200 ml,连续服用8周;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规格为每粒0.44 g,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疗程为12周.治疗后随访24周,总观察期36周.对照组药物采用汤药和胶囊安慰剂,服药方法和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结束后,由7位骨科及放射学专家,采用事先根据地方性氟骨症X线征象和分度标准(WS192-2008)设计的专家评价表(包括骨质硬化、骨质疏松软化、骨周关节改变及混合改变的发生和改变情况),评价治疗前后X线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地方性氟骨症的各种X线征象在114例中度氟骨症的X线片中均可见发生.骨质硬化:前臂4例,小腿7例,骨盆4例,腰椎4例;骨质疏松软化:前臂23例,小腿23例,骨盆5例,腰椎8例;混合改变:前臂6例,小腿9例,骨盆10例,腰椎1例;骨周关节改变:前臂107例,小腿47例,骨盆28例,腰椎19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部位X线片上的各种表现对比均无变化.治疗组仅有2例在骨周及关节改变情况发生治疗前后的变化,1例表现为小腿骨间膜骨化情况较治疗前好转,另1例表现为骨盆左髋臼外侧骨周增生消失.治疗组其余病例治疗前后各部位X线表现对比无变化.两组治疗前后X线变化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郭氏中药疗法在氟骨症的放射学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对笔者医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38例口腔癌病例应用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移植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8例前臂游离皮瓣均完全成活,移植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检查发现伤口冲洗液引流不畅,为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所致,停止冲洗后更换引流管并清除血凝块后好转。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1/38)。1例出现皮缘处局部皮肤裂开,给予伤口换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8)。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将自体骨髓-骨松质(ABMC)复合于块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表面,植入12条杂种狗无骨膜的下颌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4周、12周、20周和40周处死,采用光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局部新骨生成与改建状况。发现术后4同时植入BGC上面有多量的新生骨形成,随时间的推移,此层骨组织增厚,并从不规则的骨芽向小梁骨转化,沉积在BGC表面或微孔内。而对照组始终末见骨形成。经结果表明BGC可以作为ABMC的生物载体,促进ABMC的异位成骨效应。BGC表面复合ABMC种植改善了BGC的力学强度.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兔,制备下前牙牙周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3组:GTR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BMP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骨形态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和OFD组(牙周骨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对照组)。术后12周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MP组骨缺损处只见少量的软组织,新生骨组织的量及其成熟程度明显优于GTR组和OFD组,显示骨组织修复良好。结论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