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口腔黄色肉芽肿1例报告丁学强,王安训,熊敏,赵国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广州.510080)主题词肉芽肿;口腔疾病中图号R78口腔黄色肉芽肿极为罕见,国内近10年未见报道(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检查数据库》),国外近10年医学文献亦仅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自然头位 (NHP)下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用真性水平面 (THP)作参考平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5 0名广州市 11~ 16岁错牙合畸形患者 ,男 16名 ,女 3 4名 ,每个病例两次摄取自然头位下的X线头颅侧位片 ,间隔时间为 1周。并以铅垂线来确定真性水平面 (THP)。测量SN平面 ,FH平面和THP平面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时自然头位可重复性好 ,SN THP和FH THP前后对比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 (P >0 .5 ) ;SN THP和FH THP的个体变异程度皆较大。结论 :自然头位下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用真性水平面作参考平面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资料,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78例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中,162例行手术治疗,均未发生麻醉意外,肿瘤治愈107例,基本治愈26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死亡1例。其它16例自愿放弃治疗。【结论】手术治疗是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对于面部大面积的血管瘤,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的治疗较困难,仍没有较理想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4.
全反式维甲酸对舌癌细胞株抗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舌癌细胞株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方法:经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10^-7 ̄10^-5mol/L)处理舌癌细胞株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舌癌细胞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舌癌细胞株经10^-7 ̄10^-5mol/L全反式维甲酸处理1 ̄6d后,G1/G0期比率呈上升趋势,S期和G2+M期比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经全反式到处理3d和6d的细胞,其G1/G0期比率明显上升(P  相似文献   
35.
1021例体弱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解体弱儿的发生相关因素,探讨更好的管理方法,促进优生、优育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将1995年12月~2000年12月来我院儿保门诊建卡管理的11880例儿童筛出体弱儿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一种检测舌癌患者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方法]用免疫组化结合连续切片对60例舌癌患者的264枚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微转移阳性标准:单个阳性反应细胞或数个阳性反应细胞散在分布,或数个阳性反应细胞成簇分布形成转移灶但直径小于0.5 mm,并且复查所有阳性结果的原HE切片证实无转移癌存在.[结果]微转移多数分布于淋巴窦内,少数位于生发中心,呈单个或数个散在阳性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60例舌癌患者的264枚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共有18枚(6.82%)淋巴结和14例(23.3%)患者证实存在微转移.[结论]用免疫组化结合连续切片进行舌癌患者阴性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是一种比较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诱导分化治疗是肿瘤化学治疗的一个新领域,它是应用化学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并逆转其增殖、浸润、转移等恶性表型,使其成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常见的诱导分化剂有β—萝卜素、维甲类化合物等,到目前为止,维甲类化合物是被研究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诱导分化剂,维甲类化合物是VitA的衍生物,其合成种类已超过1500种,其中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顺式维甲酸(Cis—retinoicacid,cRA)最为常用。维甲酸口服后直接吸收,通过肝脏后与特异性维甲酸结合蛋白结合,被转运到全身靶器官,从而发挥诱导分化的作用。维甲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对某些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及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70年代开始应用于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在治疗人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顺铂 (cisplatin ,CDDP)和 5 氟脲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 (Tca8113细胞株 )的体内外抗瘤作用。方法 应用CDDP和 5 FU单独或联合治疗口腔鳞癌细胞 (Tca8113细胞系 )及其裸鼠移植瘤 ,采用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作用 ;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血液及移植瘤内 5 FU的浓度。结果 CDDP和 5 FU均对口腔鳞癌细胞具有强的体外杀伤作用 ,其IC50 分别为 :0 5 9μmol/L和 2 33μmol/L。与对照组比较 ,移植瘤经CDDP和 5 FU单独或联合治疗后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0 1) ,其抑瘤率分别为 :5 7 0 % (5 FU)、84 4 % (CDDP)和 97 2 % (5 FU +CDDP) ,CDDP和 5 FU存在协同的抑瘤作用(P <0 0 0 1) ;组织病理学显示各治疗组移植瘤内出现囊性变和灶性坏死 ;肿瘤组织和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 5 FU。结论 CDDP和 5 FU联合化疗可能是口腔鳞癌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9.
黎炽彬  王安训 《新医学》1996,27(12):646-646
口腔颌面部皮样或表皮样囊肿20例临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外科黎炽彬王安训口腔颌面部皮样或表皮样囊肿约占颌面部软组织囊肿的13.7%[1],占全身软组织囊肿的1.4%[2],由于皮样或表皮样囊肿临床表现相似,常把它们归为一类,现就我院197...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miR-181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RT-PCR检测miR-181a在一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骨架的改变。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通过尾静脉注射miR-181a mimics和mimics NC细胞,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miR-181a在低侵袭、迁移能力SACC-83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LM细胞。SACC-LM细胞转染miR-181a mimics后,细胞呈梭形,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下调;SACC-83细胞转染miR-181a LNA后,细胞变圆,体积变小,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升高。裸鼠肺转移模型miR-181a mimics组,细胞形成肺转移灶面积显著小于mimics NC组(P<0.05)。结论 miR-181a能抑制SA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