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免疫功能的评估在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免疫功能检测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炎症标志物等.本文首先讨论免疫功能及其检测在各种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中的应用状况;然后结合文献资料和笔者课题组的研究,阐述免疫功能检测在3种常见口腔黏膜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复发性阿弗他溃...  相似文献   
22.
放射治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对早期口腔鳞癌具有良好的疗效 ,然而对晚期的只能起姑息治疗作用。研究显示嘧啶类衍生物 ,如氟尿嘧啶 (5 FU)可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氟胞嘧啶 (cytosinedeaminase/ 5 fluorocytosine,CD/ 5 FC)自杀基因系统可将 5 FC代谢成 5 FU ,因此CD/ 5 FC系统联合照射将提高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笔者采用成克隆分析法研究口腔鳞癌细胞应用CD/ 5 FC系统治疗后 ,对放射的增敏作用。一、材料和方法重组腺病毒AdCMVCD(许…  相似文献   
23.
端粒、端粒酶与口腔颌面部肿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端粒、端粒酶与肿瘤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本文复习了目前有关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端粒、端粒酶在肿瘤,尤其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作用; 同时对其研究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4.
王安训  任振玲 《河北医学》2001,7(11):1050-1051
当前佝偻病仍是影响小婴儿体格发育、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次调查发现,6个月以内患佝偻病发病率高,发病因素较多.现将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来院儿保门诊系统查体11065例儿童,筛出1568例,2~6个月患病婴儿作如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来儿保门诊系统管理查体11065例婴儿进行筛查,其中筛出2~6个月患病婴儿1568例.  相似文献   
25.
间隙连接蛋白43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隙连接所介导的间隙连接通讯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起重要作用,构成间隙连接的是一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间隙连接蛋白家族,在转化或肿瘤细胞中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丧失常伴随间隙连接蛋白家族某一成员表达的改变.间隙连接蛋白43(Cx43)是一种主要的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其表达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Cx43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Cx43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miR-181a靶向SLUG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和迁移.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出侵袭转移相关基因SLUG为miR-181a的候选靶基因.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81a对靶基因SLUG的直接调控作用.在SACC-LM细胞中沉默SLUG后通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SLUG mRNA序列中包含miR-181a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18la mimics与psi-CHECK-2-SLUG-3' UTR共转染组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miR-18la mimics与psi-CHECK-2-SLUG-mut-3'UTR共转染组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即SLUG为miR-18la的靶基因.转染SLUG siRNA可成功沉默SACC-LM细胞中内源性表达的SLUG,同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SLUG为miR-181a的靶基因.miR-181a可靶向调控SLUG,从而调控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27.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案,但对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医生在多个方面仍面临挑战,如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气道管理、生存质量与预后等。I/R损伤是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除了手术过程中尽量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可尝试应用物理干预治疗、抗氧化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治疗、高压氧治疗等预防和治疗游离组织瓣I/R损伤,但缺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进一步的佐证。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修复患者的术后气管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延迟拔除气管插管被提出作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替代方案,该方法可以方便患者伤口护理、减少感染、加快患者康复,并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未来有望通过制定更符合延迟拔管的患者适应证和重症监护方案,提高延迟拔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术前根据缺损类型,选择合适的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有利于更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同时,对于需要术后放疗的患者,可通过术中神经吻合、放疗前口腔卫生维护、早期语音训练等方法,减少术后放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8.
应用HD-DDP(顺铂)+5-FU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口腔鳞癌18例,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认为该化疗方案对晚期口腔鳞癌有较明显的缩小瘤体的作用,对晚期口腔鳞癌的术前诱导化疗或姑息性化疗有较确切的疗效。本文还探讨了该化疗方案的作用机理、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对症治疗。临床资料1病例 本组18例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2岁。舌癌10例,口底癌3例,颊癌、唇癌各2例,牙龈癌1例。其中11例为手术后复发或复诊时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为初诊时肿块巨大未能手术切除,3例经检查发现有它处器官转移(1例肝转移,1例肺、纵隔转移…  相似文献   
29.
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1991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9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收集1991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内报道的有关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探寻本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口腔颌面部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86岁,平均约50.2岁:男女之比为1.26:1:好发部位依次为颈部(20.1%)、颌颏下区(16.8%)、腮腺(11.4%)、腭部(10.3%)、下颌骨(7.3%)等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痛性肿块型(74%)、溃疡坏死型(13.9%)、炎症浸润型(7.3%)及水肿红斑型(1.5%)等。首诊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癌及颌面部软组织炎症等。病理分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90.5%)较霍奇金淋巴瘤(9.5%)多见,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型淋巴瘤(83%)较T细胞型淋巴瘤(17%)多见。结论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0.
口腔黄色肉芽肿1例报告丁学强,王安训,熊敏,赵国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广州.510080)主题词肉芽肿;口腔疾病中图号R78口腔黄色肉芽肿极为罕见,国内近10年未见报道(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检查数据库》),国外近10年医学文献亦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