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9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介绍1种使用微型钛支架、不需要植骨材料、进行上前牙美学区域牙槽嵴保存的临床新技术,并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保存拔牙窝水平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全身情况良好、无牙周病或者牙周病史、单颗上颌中切牙不能保留、无急性炎症、需要拔除后延期种植修复、拔牙窝骨壁完整、邻牙健康的患者9例(女性6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26.0±5.7)岁(18 ~34岁),施行局部麻醉后微创拔除患牙,翻开唇侧软组织瓣,在唇侧骨板外使用微型钛支架支撑软组织,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复位并缝合软组织瓣,拔牙窝自然二期愈合。术后随访观察拔牙窝的愈合情况,并在拔牙术前和牙槽嵴愈合4个月后种植术前,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检查,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估该方法保存上颌中切牙拔牙窝水平骨量的临床效果。结果: 9例拔牙窝在随访期内均正常愈合,拔牙前测量牙槽嵴顶牙槽骨水平向宽度为(7.51±0.48)mm (6.92~7.82 mm),术后4个月测量缺牙区牙槽嵴顶中点处水平向骨宽度为(6.81±0.44)mm (6.04~7.38 mm),保存的水平骨量为拔牙前的90.87%±2.91% (87.28%~95.60%)。结论: 在拔牙窝唇侧使用微型钛支架来支撑软组织不影响拔牙窝的正常愈合,且在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的情况下能较为有效地保存拔牙位点的水平骨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总义齿 (completedenture ,CD )、覆盖义齿 (completeoverdenture ,COD )和种植覆盖义齿 (implant supportedoverdenture ,IOD)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轨迹的差异。 方法 分别选取CD、COD和IOD修复后患者各 14名 ,在义齿正常戴用半年后测量患者的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轨迹。对下颌运动轨迹从规则程度、末端集中性、额状面的分型和咀嚼运动中的接触滑动4个方面进行评价 ,测试用食物为杏仁和小枣。结果 IOD组患者咀嚼枣和杏仁的效率均显著高于CD组 (P <0 0 1) ;COD组患者咀嚼杏仁的效率显著高于CD组 (P <0 0 1)。COD组患者咀嚼枣的效率高于CD组 ,且IOD组患者咀嚼枣和杏仁的效率高于COD组 ,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IOD组患者下颌运动轨迹的规则程度显著优于CD组 (P <0 0 5 ) ,末端轨迹集中性也显著优于CD组 (P <0 0 1)。结论 IOD和COD修复有利于提高无牙颌患者或口内只保留个别残根患者的咀嚼效率。IOD修复患者较CD修复患者具有更加规则的下颌运动型。  相似文献   
43.
CT技术在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8 0年代后期 ,多维重建开始用于上、下颌骨种植术前分析 ,第一程序软件由GeneralElectric .Milwaukee ,wis公司发明的Dentascan软件 ,并且用于临床[1] 。1.扫描方法 :患者仰卧位 ,嘱其保持绝对静止。固定方式是由Veltor带将患者头固定于一软的头架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此体位可以保证牙合平面或牙槽嵴平面平行于X线束 ,这时扫描设置角度为零度。通常采用的扫描条件是 ,电流 332MAS ,电压130KVP ,床进速度 1mm ,层厚 2mm ,角度刻度为零度 ,扫描范围 :下颌自牙尖至下颌骨下缘稍下…  相似文献   
44.
种植义齿的咬合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体修复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为传统修复方式的重要补充.种植修复的关键,在于种植体和支持骨整合成功.由于这种种植体-骨整合和天然牙-牙槽骨的结合方式截然不同,两者对于(牙合)力反应不同.所以,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的咬合设计,与传统义齿应有所不同.但是,尽管对于天然牙和传统义齿的(牙合)重建,已有大量研究资料,而对于种植义齿的咬合尚少有研究.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多依据传统义齿的经验和原则.本文通过对种植义齿咬合重建研究的综述,试图归纳出系统的种植义齿咬合恢复的原则.  相似文献   
45.
上颌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目的为解决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体易穿入上颌窦腔导致种植失败这一难题。方法作者对9例患者12侧上颌窦行上颌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平均时间14个月(10~23个月)。结果无种植体松动或脱落,无上颌窦炎症发生,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有8例患者颏部取骨术后下唇出现暂时性感觉迟钝或麻木,均自愈。结论上颌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对解决上颌后部牙齿缺失后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困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提出了适应证,对手术方法、植骨技术方面的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Bio-Oss骨代用品同引导骨再生膜联合应用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Bio-Oss作为骨移植材料同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联合应用治疗牙槽骨局部骨缺损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6例牙槽骨局部缺损患者的6处骨再生区取少量骨组织,采取Donath硬组织切片磨片技术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显示浅红色新生骨同淡黄色的Bio-Oss颗粒区别明显,Bio-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并与之紧密结合。未见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包裹Bio-Oss颗粒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Bio-Oss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作为骨移植材料同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联合应用的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7.
髁突复位钢板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止正颌外科术后髁突位置变化引起颞下颌关节症状及畸形复发,作者对17例颌骨畸形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应用髁突复位钢板记录和恢复髁突术前位置。结果提示,15例患者的30侧髁突位置术后检查未发生移位,仅2例患者各有1侧髁突发生了内侧旋转移位。作者认为,髁突复位钢板对于记录和恢复髁突术前位置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
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在无牙颌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无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就诊的21例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共28件修复体,其中上颌全颌覆盖义齿13件,下颌全颌覆盖义齿15件。共植人种植体139枚,其中Camlog 74枚,IMZ 28枚,Frialit-2 37枚。种植体修复基台切削后直接作为套筒冠内冠,套筒冠外冠分别采用金沉积技术和失蜡铸造技术加工。修复后平均追踪26.5个月(12-39个月)。以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至最后一次复查,21例患者临床检查未见修复体松动、折断、损坏,修复体固位好、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19例患者曲面断层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无吸收。仅2例在修复3年后发现少量骨吸收,约1 mm。修复后至最后一次复查未见种植体脱落。结论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稳定,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可用于无牙颌修复。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床软组织进行评估并外科修整。方法:对11例非血管髂骨移植和12例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患者进行植骨床牙槽突软组织评估。其中4/23例Ⅱ期植入种植体,并于植入术后4-6月行腭粘膜移植术。结果:自体骨移植术后牙槽突软组织均活动游离,厚度不一,前庭沟和颌舌沟变浅。4例腭粘膜移植术后形成适宜厚度的理想附着龈。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床坎组织均需行外科修整。腭粘膜移植术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0.
纯钛膜在种植外科中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无孔纯钛膜治疗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巧。方法 81例患者的92颗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均采取自体碎骨及Bio-Oss人工骨移植充填后,国产无孔纯钛膜覆盖治疗,术后6~10个月行种植Ⅱ期手术,同时取出钛膜。结果 5例(6颗种植体)发生种植术后软组织瓣早期裂开或穿孔,钛膜外露且早期取出;其余76例软组织瓣愈合良好,原骨缺损完全骨性修复。结论 钛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效地防止移植的骨代用品移位、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其塑形性好,能维持较大的骨再生修复空间,骨生成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