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7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阶段医院药房改革任务艰巨,既要认真完成各项医药工作任务,又要以改革的精神针对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改进工作作风,落实整改措施,使人民群众在抑制药品费用过分增长中得到实惠,把药学服务提高到更高层次。为此,笔者认为医院药房的改革应抓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2.
我院从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 30例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 30例对比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观察期间收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诊断依据WHO 1998年诊断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依据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相关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 30例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35~ 70岁。糖尿病病程 1 5~ 18年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0 5~ 10年 ;对照组 30例 ,男 11例 ,女 19例 ,年龄 36~ 71岁。糖尿病病程 1 2~ 17年 ,并发周围神经炎 0 6…  相似文献   
93.
背景:应用短种植体在上颌窦区种植后生物力学指标会有哪些变化? 目的:建立包含上颌窦的Ⅱ类骨质真实上颌骨模型,观察Ⅱ类骨质下上颌窦区垂直骨高度为9 mm时应用短种植体的最佳的长度和直径范围。 方法:建立包含短种植体的上颌窦区Ⅱ类骨质的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短种植体直径为4~6 mm和长度为6~8 mm,分析直径和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 结果与结论:垂直(颊舌)加载时,随着直径增加,皮、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分别下降26%(40%)和31%(45%),随着长度增加,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下降8%(5%)和0(7%)。两种方式加载时下,当直径 >4.8 mm且长度 >7.5 mm时,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对直径和长度的响应曲线曲率位于-1和0之间,变量直径比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的影响更明显。结果证实,短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的增加可以降低颌骨应力,尤其是直径的增加更有利于改善力学分布,当窦嵴距为9 mm应用短种植体时,直径应 >4.8 mm,长度应 >7.5 mm,可保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在纯钛(TA2)微弧氧化表面制备壳聚糖(CS)/海藻酸钠(ALG)复合涂层,研究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下颌骨种植模型,分别植入A、B、C组,TA2-MAO为A组,TA2-MAO-NAOH-CS为B组,TA2-MAO-NAOH-CS-ALG为C组。术后分别于2、4、6周取材,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CBCT)和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的方法,观察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的情况。选扭出6周的种植体做扫描电镜(SEM), 观察种植体涂层表面形貌。结果: CBCT观察:在2、4、6周,C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B组,B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稍好于A组,在6周时,观察到C组骨愈合良好,种植体骨界面无明显阴影区域,骨密度与正常骨密度一致。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中观察:在第2周时,A、B、C组的扭出力差异不明显,第4周时,B、C组扭力值高于A组,第6周时,C组的扭出力明显大于A、B组。在6周时,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c组对骨结合有促进作用。结论: TA2-MAO-NAOH-CS涂层和TA2-MAO-NAOH-CS-ALG涂层对骨结合都有促进作用,而TA2-MAO-NAOH-CS-ALG复合涂层对骨结合效果更好,双侧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5.
背景:近年来已有对微弧氧化/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涂层在材料性能方面的相关报道,但对这种材料植入体内的性能研究较少见。 目的:观察纯钛种植体经微弧氧化/电化学沉积处理后的骨结合和新骨形成情况。 方法:通过微弧氧化/电化学沉积方法在纯钛上制备含钙磷元素的涂层,然后将该种植体和纯钛种植体分别植入羊两侧胫骨种植窝内,于动物处死前15,5 d分别进行注射四环素进行四环素标记。术后4,12周分别进行X射线、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观察。 结果与结论:两侧X射线表现相似,种植体周围均无明显阴影,骨小梁排列和骨质密度与宿主骨基本一致。术后4周时,在电镜下可观察到两组种植体和骨组织之间均有间隙,部分见骨性结合;术后12周时,微弧氧化/电化学沉积种植体组可形成新骨,并且新骨与种植体和原来骨组织结合紧密,涂层与钛基体没有明显间隙,纯钛种植体组也可见新骨生成,但可看到明显裂隙。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微弧氧化/电化学沉积种植体组双标记带间距离及骨矿化沉积率均高于纯钛种植体组(P < 0.05)。表明微弧氧化/电化学沉积处理可增强纯钛种植体的骨结合能力及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比较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与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在唾液污染条件下黏结颊面管的性能。方法    收集2009年7—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外科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下颌第一恒磨牙40颗,随机分为3M组和GC组,每组20颗。分别用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和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颊面管,测试其抗剪切强度、抗拉伸强度及黏结剂残留指数。结果    两种黏结剂的抗剪切强度及抗拉伸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强度大于3M自酸蚀黏结剂;在剪切力和拉伸力作用下,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的黏结剂残留指数(ARI)小于3M自酸蚀黏结剂,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性能较佳,对釉质损伤小,适合用于隔湿效果差的磨牙黏结颊面管。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建立包括微支抗种植体的下颌骨、下颌牙列、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TMJ及微种植体力学分析做准备。方法    2009年10 月至2010年8月于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对正常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提取下颌骨及牙齿数据,利用Mimics、Hypermesh9.0等软件建立微种植体、下颌骨、TMJ三维模型并进行装配。结果    建立TMJ、带有微种植体的下颌骨、下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根据研究目的增减部件及加载分析。结论    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和生物力学相似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牙齿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牙槽骨缺损组织中的移动及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规律,探讨在nHA修复牙槽骨缺损后的组织中进行牙齿移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nHA修复兔牙槽骨缺损后的牙齿移动模型,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制作组织学切片,对破骨细胞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同时间点破骨细胞计数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槽骨修复区域移动牙齿,其牙周组织改建规律与正常牙槽骨基本一致,提示nHA修复后的牙槽骨组织可以进行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体表面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黏结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140个树脂试件,随机分为7组,A组:金刚砂车针打磨;B组:磷酸酸蚀;C组:涂布硅烷偶联剂;D组:金刚砂车针打磨+磷酸酸蚀;E组:金刚砂车针打磨+硅烷偶联剂;F组:磷酸酸蚀+硅烷偶联剂;G组:金刚砂车针打磨+磷酸酸蚀+硅烷偶联剂。每组试件20个。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托槽后,37℃水浴24h、冷热水循环1000次(5-55℃),测定其抗剪切强度,并统计破裂率和黏结剂残留指数。结果:F组达到理想正畸黏结强度并保证修复面的低破裂率,明显优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磷酸酸蚀结合硅烷偶联剂是满足金属托槽与树脂面有效黏结的较佳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超声微弧氧化技术与多巴胺化学偶联技术复合,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构建环形多肽涂层对早期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钛合金种植体螺钉表面制备超声微弧氧化涂层(A组)、超声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多巴胺化学偶联(B组)及在B组基础上加载环形多肽涂层(C组),植入家兔下颌骨内,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扭力实验来观察3组不同涂层种植体的早期成骨情况。结果    CBCT显示,植入8周时C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高于A、B两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表明,C组种植体表面膜层变厚,新生骨明显增加,且C组种植体表面增加了利于骨生长的Ca、P元素。扭力实验表明,种植体植入8周时C组的扭力值明显高于A、B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加载环形多肽的复合膜层对早期成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