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应用UW-QOL第4版评价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采用直接翻译并经过适当修改的UW-QOL第4版,对97例确诊为口腔鳞癌的连续患者的术前QOL进行测量,术后3个月对其中55例患者的QOL作重复测量.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结果:量表总的克朗巴赫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725和0.701;12个条目可提取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4%;以SF-36中文版和FACT-H&N的头颈特异性子量表FACT-HN为效标,其效标效度分别为0.543和0.738;量表能敏感地区分已知的2组口腔癌患者术前QOL的差异及口腔癌患者QOL随时间的变化.结论:UW-QOL第4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反应度,其测定结构呈多维性,可用于中国人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描述口腔癌患者术前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状况;分析社会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对术前QOL的影响.方法: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第4版,对97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的QOL进行测量.将97例患者分别按社会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分组.组间差异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将癌症患者SF-36的得分与普通人群参考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与普通人群配伍组比较,高龄患者有着相似的QOL值,而低龄患者则在躯体角色、身体疼痛和情感角色等领域表现出较低的QOL值;②T分期是影响术前QOL的最重要因素;③社会人口学特点如性别、年龄和共病等对QOL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绪等反映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指标上,而与口腔相关的特异性问题(口干除外)基本无关.而临床特点如肿瘤分期和部位对QOL的影响则不仅表现在与口腔相关的多项特异性问题上,如咀嚼、吞咽、发音、味觉等,还与身体疼痛、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等反映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指标密切相关.结论:与普通人群参考值进行比较.能更精确地反映口腔癌患者的QOL信息;临床特点对术前QOL的影响大于社会人口学特点;将普适性测量与头颈特异性量表结合,能更全面地评价口腔癌患者的QOL.联合使用UW-QOL和SF-36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复合瓣皮岛在移植后血供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研究1999年5月至2007年9月期间完成的714例游离腓骨复合瓣移植病例,分析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病例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23例游离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静脉危象17例,动脉危象6例.17例静脉危象中,14例有皮岛颜色的改变,另外3例尚未出现皮岛颜色的改变.有皮岛颜色改变的14例中,6例经抢救游离腓骨复合瓣获得成活,8例未能成功.无皮岛颜色改变的3例经抢救获均得成功.6例动脉危象中,5例有皮岛颜色改变者抢救未成功,而1例无皮岛颜色改变的腓骨瓣经抢救成功.本组游离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2%(23/714),抢救成功率为43.5%(10/23),游离瓣的临床成活率为98.2%(701/714).结论 虽然皮岛是游离腓骨复合瓣移植术后血供监测的可靠方法,但是单纯观察皮岛颜色的改变并不能早期发现术后的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34.
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研究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完成的22例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移植。分析采用组织瓣的设计、穿支血管的数目和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22例中,皮瓣面积(7cm×5cm)~(16cm×8cm),平均11.1cm×6.9cm,除4块皮瓣携带2个穿支外,其余18块皮瓣均携带1个穿支。26个穿支中,20个为肌皮穿支,另外6个为隔皮穿支。1例游离瓣术后48h出现静脉危象,经抢救未成功后去除皮瓣。其余皮瓣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并且全部成活。所有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除1例供区术后创口感染致二期愈合外,其余供区均一期愈合。结论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克服了传统的前臂皮瓣和腹直肌皮瓣的缺点,在头颈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值得进一步应用和观察。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23岁。右颊部先天性瘘孔,2005年11月初无明显诱因局部肿胀,很快增大,疼痛较明显。于外院对肿物内液体进行抽吸,切开引流,为淡黄色脓液,消炎治疗不见好转。2005年12月15日来我院门诊,经10天反复冲洗引流,肿块不见缩小,疑有恶变,收入院。入院检查:右颊前下部一4.0cm×2.0cm×2.0cm大小椭圆形肿物,囊性感,其前下部可见瘘孔,挤压有灰黄色液体溢出,口内粘膜无破溃。右耳屏前后可见大小不等赘生物。B超、CT提示:右颊软组织内囊性含液肿物。诊断:右颊鳃裂瘘合并感染。入院后局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引流,无明显好转。第一次取脓…  相似文献   
36.
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33例,分析缺损的部位、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设计、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戍活的各种因素。结果33例患者中,10例为颊部的洞穿缺损,15例为上颌骨切除术后的缺损,6例为腭部洞穿缺损,2例为先天性腭裂术后巨大腭瘘,全部患者的33块前臂皮瓣均成活,无一例发生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皮岛均获得成活并完成修复目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0%,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洞穿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血供可靠并且制备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包膜外扩散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74例口腔鳞癌经术后病理证实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按照有、无包膜外扩散将患者分为两组,回顾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复发的情况,分析包膜外扩散和其他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无包膜外扩散和有包膜外扩散两组患者的术后总复发率分别为47.6%和75.0%,颈部复发率分别为9.5%和46.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包膜外扩散是术后颈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它不是影响总复发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包膜外扩散与口腔鳞癌术后复发明显相关,是颈部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了解重建上颌骨的承力情况及应力分布。方法应用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上颌骨切除,腓骨瓣修复,分析新的上颌骨复合体在承受咀嚼压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结果重建上颌骨的应力传导柬集中在颧牙槽嵴;水平截面上,重建上颌骨模型的平均等效应力、最大等效应力和正应力较正常上颌骨模型有显著增加,而矢状截面上的应力增加幅度不及水平截面。结论颧牙槽嵴是腓骨瓣上颌骨重建后咀嚼压力的主要受力部位,腓骨瓣上颌骨重建时要加强颧牙槽嵴的固定,重建骨性颧突支柱。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累及髁突的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的方法、经验进行总结。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0月,53例累及下颌升支上部的颌骨良性病损,行下颌骨切除后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下颌骨重建,分别采用了腓骨代替髁突法(30例)、游离髁突法(7例)及保留髁突法(16例)3种方法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分析总结临床方法经验,并对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成活率98.1%(52/53);41例患者术后随访,进行了临床检查及外形、功能评价,经Fisher检验,腓骨替代髁突组、游离髁突组及保留髁突组患者在术后外形和进食、语音功能上无显著差别。结论:3种不同髁突处理方法进行游离腓骨瓣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实用可行,可依据患者病损的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40.
探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性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9至2007年应用游离组织瓣重建创伤性组织缺损病例20例,分析受伤原因、缺损情况、游离组织瓣类型、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合并大型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中,单纯软组织缺损8例,软硬组织复合缺损12例;15例为Ⅱ期手术,5例为同期手术或与骨折复位固定术同期完成.20块游离组织瓣应用于缺损修复,其中腓骨瓣11例、髂骨瓣1例、前臂皮瓣7例、肩胛皮瓣1例,全部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可以修复口腔颌面部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腓骨瓣和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早期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可有效避免局部瘢痕和组织变形移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