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4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16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拟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图像多平面重建并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CT诊断泌尿系结石21例,计35个结石,其中肾脏结石22个,输尿管结石13个。5例超声漏诊8个结石,其中肾脏结石6个,输尿管结石2个;6例患者做了静脉肾盂造影摄片(KUB)或/和静脉尿路造影(IVP),均未检出结石。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精确、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β2受体(β2R)下调哮喘动物模型,以研究β2R下调及其激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β2R下调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哮喘组、β2R下调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于实验的第0、14和21d腹腔注射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的混悬液200μL,第28d开始连续1周(30min/d)雾化吸入1%OVA(W/V)溶液;β2R下调组和地塞米松组在最后1周每天雾化吸入OVA之前腹腔注射60μg沙丁胺醇及雾化吸入0.01%沙丁胺醇30min;地塞米松组同时予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mg·kg-1.d-1,连续7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以PBS雾化吸入。用体积描记箱测定各组小鼠气道阻力。测定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FN-γ以及血清总IgE浓度。提取小鼠肺组织总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测定β2R总量,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定β2膜受体数量。结果哮喘组、β2R下调组与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比较,高剂量乙酰胆碱激发下的气道阻力明显增高(P0.01),BALF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P0.01),BALF中IL-4和血清总IgE水平显著增高(P0.01),BALF中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β2R下调组肺组织β2R总量和β2膜受体数量均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1),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传统的OVA致敏激发哮喘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腹腔注射结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的方法成功构建了β2R下调的哮喘动物模型。地塞米松对β2R下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β细胞(RIN-m)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RIN-m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ngⅡ(0、0.1、1、10、100nmol/L)在24、36及48h对RIN-m细胞增殖的影响;随后分为空白对照组,100nmol/L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48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⑴AngⅡ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RIN-m细胞增殖(P<0.001),以100nmol/LAngⅡ作用48h抑制的最为明显;⑵各组干预48h后,100nmol/LAngⅡ组RIN-m细胞增殖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100nmol/LAngⅡ组(P<0.001);⑶透射电镜观察RIN-m细胞,空白对照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细胞形态大致正常,100nmol/LAngⅡ组细胞发生典型凋亡样改变;⑷100nmol/LAngⅡ组RIN-m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100nmol/LAngⅡ组(P<0.001)。结论AngⅡ抑制β细胞增殖,诱导β细胞凋亡,氯沙坦预处理可以拮抗AngⅡ的效应,对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妇科行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07至2010年我院妇科行剖宫产患者300例,采用护理干预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了护理.结果 对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观察及护理,可以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300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也进一步证明了护理干预对行剖宫产术后患者产生了积极作用,确保了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25.
本文针对医学生进行内分泌学双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内分泌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讨论,并指出提高内分泌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其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学生内分泌学双语教学提供经验,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RAS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分析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PTC和32例良性甲状腺肿瘤(对照组,包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对2组患者手术获取的标本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RAS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RAS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并对2种抑癌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组织随机进行测序。结果 PTC组患者中,有30例(60%)RAS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31.3%)RAS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PTC组织RA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05)。乳头状甲状腺癌mRNA的半定量的值为0.56±0.10,对照组mRNA半定量的值为0.67±0.16,乳头状甲状腺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经DNA测序证实,RAS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其CpG岛的碱基未发生改变,仍为CG;未发生甲基化的,碱基由CG变为TG。结论 PTC患者RA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而RAS基因mRNA的表达则较良性甲状腺肿瘤降低;推测RA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距离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患者.均为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开唇露齿和下颌骨后下旋转,而下颌骨发育正常,采用单纯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正其牙颌面畸形。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的下颌骨旋转中心位置.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下颌骨平均自动旋转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49.350mm、后方17.100ram处。髁突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24.000mm、后方11.950mm处。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A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08)。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P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45)。结论:下颌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8.
29.
上海市某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健步走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健步走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流行病学干预方法,以社区内60名IGR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以计步器评估和促进运动,进行6个月的健步走运动干预。结果在60名IGR患者中,51人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健步干预,干预前日均步数为9169.04±2069.47步,干预后日均步数为10054.39±2541.21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从干预前的5.93%下降到干预后的5.15%;自认为经6个月的锻炼后精神和身体都感觉更好。结论在IGR患者中,使用计步器评估和促进运动,进行强化健步走干预,可以降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川芎嗪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笔者自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住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88例 ,其中 4 7例加用川芎嗪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 88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 ,其中男 6 4例 ,女 2 4例。年龄为 58~73岁。心力衰竭 级者 6 3例 , 级者 2 5例。1.2 治疗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 ,将患者分为病情相似的治疗组 4 7例 ,对照组 4 1例。治疗组 4 7例在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强心利尿、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