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计算机辅助技术测量眼眶容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一个基于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简单有效的方法,验证Simplant软件测量眼眶容积的准确性.方法:选用5个头颅骨骼标本进行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刻录存盘,用Simplant软件读取数据,并进行眼眶容积测量,同时用量筒法测量眼眶容积.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Simplant软件测得平均眼眶容积为(28.81±1.65)ml,量筒法为(28.82±1.65)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987).2种方法相关分析,r=0.971,P<0.001,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Simplant软件测量眼眶容积是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后眶内软硬组织移位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内移位软组织体积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15例颧眶骨折伴有眶底、眶内侧壁骨折、眶内软组织移位的患者分别做MSCT扫描,利用Simplant软件测量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内移位软组织体积,做统计学分析,并将骨折形态以STL格式文件存储。结果:平均眶底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为(4.64±0.77)cm2,平均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是(2.58±1.33)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1.18602x-2.929,R=0.683。平均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为(5.53±1.14)cm2,平均移位软组织体积是(2.59±1.05)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0.6894x-1.1342,R=0.7829。结论: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大小与其相应移位软组织容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颌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颌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3~2002年间21例颌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病例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3:8,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2~10岁占76%,中位年龄为8岁。下颌骨多见,18例,上颌骨1例,上、下颌骨同时发生2例。结论:颌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临床上少见,病理诊断较为明确。治疗需要采取局部手术刮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4.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i]和[S]声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RED)的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元音[i]和擦音[s]的声学特性变化,分析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对患者腭咽闭合功能和舌位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手术前后测量元音[i]擦音[s]的声学指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治疗前后[i]和[s]声学特性的变化,并绘制[i]的声学舌位图。结果:RED后患者元音[i]基频能量明显加强,擦音[s]的能量明显降低。RED前后元音[i]声学舌位图上舌位无明显变化,RED后擦音[s]强频区向高频区移动。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腭咽闭合功能恶化,鼻腔共鸣增加,辅音趋向无力,同时发音时舌向前运动增加。  相似文献   
105.
唇腭裂术后患者牵引成骨术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进行口外支架式前牵引治疗术后6~24个月随访,探讨术后复发程度及可能存在的复发因素,并提出初步预防复发的办法。方法:1998~2002年我院进行牵引成骨治疗的39例唇腭裂患者中选出14例资料齐全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随访期分别为术后3月、6月、1年、2年,分别将其头颅定位侧位片用CASSOS系统描迹、定点,进行矢状向和垂直向分析。结果:14例患者在牵引成骨术后6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尤其是牵引器拆除后未进行正畸治疗者。而6月以后患者上颌骨在垂直向及矢状向基本无明显改变。结论:(1)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进行牵引成骨治疗后6月内较不稳定,尤其是未进行正畸治疗者;(2)6月后上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基本稳定。复发因素可能与局部疤痕、肌肉牵拉、软组织张力及适应性改建有关。  相似文献   
106.
肥胖伴OSAHS患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肥胖伴OSAHS患者,手术可能造成颅颌面形态异常,为获得理想双颌前移后颅颌面形态,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的定量手术研究。方法(1)采用自行建立的上呼吸道测量、分析系统,进行阻塞部位和程度检查;同时摄发/i/音时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腭咽闭合点,按一定比例切除多余的软腭。(2)采用计算机手术模拟系统,对肥胖伴严重OSAHS患者进行手术模拟,以在双颌足够前移的前提下保证患者有一个美观的颅颌面外形。34例患者接受术前和术后PSG监测和头影测量分析及语音评价。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5.29%,29例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降低50%以上或降至20%以下,睡眠质量和睡眠低氧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头影测量分析显示:34例患者腭咽闭合功能良好;语音检测显示:患者手术前后语音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阻塞部位、程度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手术方式或组合。UPPP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精确计算软腭切除量。计算机辅助的定量UPPP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于肥胖伴严重OSAHS患者进行双颌前移手术治疗时,在保证颌骨足够前移的同时,需注意颅面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7.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Ⅱ期整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材料与方法1.自 1998年 8月至今作者在门诊手术室对 3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进行Ⅱ期整复 ,其中男 14例 ,女 18例。年龄 13~ 2 9岁 ,平均 16岁。 15例术前曾行齿槽裂植骨修复术 ,2例曾行双重牙列修复术。图 1 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口  图 2 经患侧鼻翼基底的类“Y”型切口   2 .手术方法2 .1 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及鼻部浸润麻醉。2 .2 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开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 ,于鼻小柱与上唇皮肤交界处作一横切口 ,继沿鼻小柱两侧鼻孔内缘作隐蔽切口 ,健侧至鼻翼软骨内外侧脚交界处 ,患侧再向外延伸约 2~ 3…  相似文献   
108.
CT和鼻咽纤维镜对正常发音者腭咽闭合功能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 CT和鼻咽纤维镜两种方法对正常发音者腭咽闭合功能的检测。方法 应用 CT和鼻咽纤维镜分别对 10例正常发音者的腭咽闭合类型和腭咽闭合不全比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用这两种方法检测所观察到的腭咽闭合类型分布完全一致 ;对用这两种方法分别测得的腭咽闭合不全比率进行配对比较 t检验 ,结果 P>0 .0 5。结论 说明应用 CT和鼻咽纤维镜这两种方法对腭咽闭合功能检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应用口外弓加面具对唇腭裂继发骨性反牙合畸形进行早期阻断性治疗后 ,下颌骨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对 8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6个月的薛氏位片进行分析 ,比较颞下颌关节 (TMJ)前、上、后间隙的宽度。结果 治疗前后双侧TMJ的 3个间隙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应用口外弓加面具作上颌骨前牵引后 ,未发现髁突位置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0.
外科治疗头颈部异位甲状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及囊肿等引起的肿块种类繁多,而发生在颈部中线上、下的异位甲状腺,临床上并不常见,如果患者正常位置的甲状腺缺乏,异位甲状腺又是体内唯一有机能的甲状腺组织,误作切除就会引起一系列甚至较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头、颈外科医生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