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预制桩系统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直接法完成带预制桩的桩核铸型及插入式非平行辅助桩,采用常规印模方法,一次性完成桩核及全冠修复。结果133颗后牙残冠、残根均一次性完成铸造桩核和全冠修复,经过1~3年随访观察,无1例失败。结论采用登士柏迈非大成品桩系统一次性完成后牙桩核简单可行,精确度高,为在后牙不平行的多根管使用桩冠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建立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HDPC)和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cDNA消减文库.方法 体外培养HDPC和HGF,分别提取mRNA并反转录为cDNA,应用基于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建立HDPC和HGF cDNA消减文库.结果 成功构建了HDPC和HGF cDNA消减文库,文库容量为4×102.结论 基于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是建立消减文库、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一种高效方法,该消减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牙髓细胞的生长、分化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超声根管技术在磨牙塑化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45颗塑化治疗失败的第一磨牙、第二磨牙进行超声根管再治疗.随访2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5颗磨牙根管再治疗后2年成功率为91.03%,其中上颌第二磨牙与其他磨牙再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根管技术对塑化治疗失败的磨牙进行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Tennison法(三角瓣法)、Millard法(旋转推进瓣法)二种方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法在单侧唇裂整复中的优缺点。方法:对68例单侧唇裂患儿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修复,随访1年。结果:用Tenllison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修复单侧唇裂,不但唇红、唇弓、人中恢复较理想、鼻翼恢复较好,而且在动态时唇的形态较好。结:Tennison法结合口轮肌解剖修复法是整复单侧唇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进一步研究一氧化氮与牙髓组织自身修复潜能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黄递酶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人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NOS阳性反应的产物呈深蓝色均质沉淀,在牙髓组织中主要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层、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神经纤维的Schwann′s细胞;而在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可见到在神经纤维束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具有NOS阳性反应沉淀,但其着色程度减弱。并且,在Schwann′s细胞,阳性反应信号的散在颗粒均匀分布在胞核及胞浆中,无明显胞核结构。结论:在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存在(L-Arg)-NO-NOS途径,NOS可以作为反映牙髓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证实,NO对于维持牙髓组织自身稳定,在牙髓自身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3个月~30岁唇腭裂患者与正常同龄人的体重差别,分析唇腭裂患者各生长阶段影响其体重的主要因素。方法唇腭裂患者1 939例,年龄3个月~30岁,按不同年龄分组,与正常对照组分性别进行体重比较,并对单纯性唇裂及单纯性腭裂患者之间体重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各年龄组唇腭裂患者体重均较正常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单纯性唇裂与单纯性腭裂患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者各生长阶段的体重较正常偏低。  相似文献   
37.
目的构建人源性Jagged1 RNAi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舌癌细胞中Jagged1的敲减作用。方法 GenBank检索人Jagged1信息,设计Jagged1靶点。BLAST比对同源性,合成双链DNAoligo。线性化的RNA干扰载体质粒pAJ-U6-shRNA-CMV-eGFP/PuroR,双酶切,与合成的双链DNAoligo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选择阳性克隆进行鉴定。慢病毒三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纯化,并转染Tca8113以及Cal27细胞,测定转染效率。PCR及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靶向Jagged1 RNAi载体质粒,并成功进行慢病毒包装。该系统可有效地感染Tca8113及Cal27细胞。细胞内Jagged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有明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Jagged1 RNAi慢病毒载体,为下一步研究Jagged1在人舌鳞癌的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骨刀与涡轮手机去骨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效果,探讨更为方便、安全、有效的拔牙方法。 方法选取2013—2017年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共计190颗多生牙),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两组。术前均完善锥形束CT(CBCT)检查以定位埋伏多生牙,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切口入路,实验组采取超声骨刀去骨法拔牙,对照组采取涡轮反角手机去骨法拔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以独立样本的t检验法对两组患者以及年满12周岁以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的VAS值范围为0 ~ 10(0为完全无痛,10为最为剧烈的疼痛),实验组VAS均值为4.2 ± 1.5,低于对照组的5.2 ±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2,P<0.001)。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疼痛VAS值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2 ± 1.5,亦低于对照组的5.1 ±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 0.005)。手术时间平均值,实验组为(48 ± 6)min,低于对照组的(5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4,P= 0.003)。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6 ± 6)min,亦低于对照组的(49 ± 7)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1,P= 0.060)。 结论采用CBCT引导下超声骨刀拔牙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疼痛少、时间短、舒适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拔牙方法。  相似文献   
39.
个体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在上前牙使用的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在前牙使用的稳定性.其稳定性是指对于修复3年以上的非短期病例可以在没有专业医生维护下正常行使功能,其牙周组织情况良好,无折裂、无松动.个体化基台是指基台颈部形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材料与方法:选择的病例均为上前牙缺失,使用Brandmark种植系统,个体化全瓷基台及全瓷冠修复.通过随访,观察这些病例修复体的使用情况,主要看其是否有随诊记录,是否发生修复体折裂,是否存在种植体周围炎,是否存在牙槽骨进行性吸收.结果:21例上前牙病例,男12例,女9例,每例1牙,使用期为3-6年,紧固扭力为20Ncm.21例全部无松动,无折裂,牙龈组织无红肿,无萎缩.结论:个性化全瓷基台除了可以满足美观的要求外,其稳定性也相当可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批量克隆人牙髓细胞(HDPC)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HDP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HDPC和HGF,应用基于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构建HDPC和HGF的cDNA消减文库,批量克隆HDPC和HGF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测序,使用GenBank的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序列比较。结果经过序列测定,获得12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经BLAST分析有2个为未知基因。在已知基因中,含有4个与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相关的基因;2个与细胞转运机制相关的基因(包括细胞膜及细胞核膜转运);2个与细胞RNA剪接机制相关的基因。结论HDPC的生物学特性是由某些特定基因的差异表达所决定的,其生长、分化机制可能与相对旺盛的蛋白合成及分泌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