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6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男 ,74岁。因双下肢水肿 1年 ,渐重并腹胀、纳差 1周来诊。查体 :脉搏短促 ,血压 12 .5 / 8.0 k Pa。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水肿。胸部透视 :双肺纹理增粗 ,心影呈烧瓶形增大。腹部超声 :肝周、肠间及盆腔查见片状无回声区。肝、脾轻度增大。肝静脉主干明显增宽 ,管腔未见狭窄、栓塞。门脉主干、脾静脉稍增宽 ,内未见栓塞。剑下纵断扫查 :于右侧膈上、下腔静脉近心段右侧探及一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弱回声肿块 (图 1) ,大小8.4 cm× 6 .8cm。定点连续旋转探头发现肿块与右房顶部心包紧贴 ,并见大量心包…  相似文献   
32.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心肌干细胞移植中期(6周)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目的:比较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开胸结扎大鼠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心肌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BS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模成功2周后在梗死区心肌内局部注射0.1 mL PBS悬浮的5×106 PKH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0.1 mL PBS悬浮的5×106 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0.1 mL PBS。植入2周后,再次开胸检测大鼠心脏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心电生理特性和室颤阈值。实验结束后,分离心脏梗死边缘区进行病理切片及荧光显微镜检查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心肌干细胞移植组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电刺激所激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室颤阈值与PBS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及非梗死区的室颤阈值与PB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理结果提示在心肌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边缘区发现有心肌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PKH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表达较多的缝隙连接蛋白43,而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很少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PBS组不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上述结果提示心肌干细胞移植短期内心电生理学特性改善的效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优越,且改善效应与缝隙连接蛋白43相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IR)后猕猴肠道菌群变化的原因。方法将10只健康成年猕猴分为对照组和IIR组,每组各5只。I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60 min,松解再灌注24 h,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行假手术。观察动物肠道大体形态改变,测定胃pH值;细菌培养分析回肠菌群的变化;免疫组化定位测定回肠局部胃肠多肽的分布,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其水平变化,并在体外将胃肠多肽与肠道细菌共向孵育,观察两者有无相互作用。结果猕猴IIR损伤后,回肠内细菌较正常增加约106倍,以大肠杆菌等需氧菌为优势菌群;小肠明显充血扩张;胃内pH值由2.80±0.84增至7.20±0.84,伴有胆汁反流;全回肠组织中胃肠多肽(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明显增加,而黏膜中生长抑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浓度却减少;胃肠多肽与肠道细菌共同培养后,胃肠多肽的含量及细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猕猴IIR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由小肠动力降低直接或间接导致。小肠肌间神经丛中的生长抑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增加可能是此刻小肠动力降低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35.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结果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 7例均表现为慢性双下肢麻木及无力,1例伴有神经根性症状;脊柱MRI显示6例病变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胸交界区;所有病变均达到手术全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脊柱MRI示病变位于硬脊膜外脊髓背侧或一侧,且有经相应椎间孔向外生长的趋势;手术切除病变较为容易,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内听道后壁磨除对于处理前庭神经鞘瘤内听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内听道入路连续显微手术治疗的103例前庭神经鞘瘤。结果术后CT显示部分内听道后壁磨除组从内听道底平均内听道后壁缩短至4.6mm±1.0mm(n=48);55例内听道后壁广泛磨除组,内听道后壁平均残留1.9mm±0.5mm(从内听道底起)。迷路的解剖位置位于S-F线外侧者52例,位于S-F线上者23例,位于S-F线内侧者28例。术后没有出现与手术有关的永久性并发症,死亡率为0%。结论显微内听道(IAM)后壁磨除在前庭神经鞘瘤切除过程中可提供更好的外科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患根尖囊肿的上颌中切牙经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后进行正畸移动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32例患根尖囊肿的上颌中切牙根管治疗和根尖囊肿刮治及根尖倒充填术后3个月开始正畸牙移动,测量前牙正畸预设目标到达时患牙牙根吸收量,患者对侧健康同名牙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囊肿组牙根吸收与对照组牙根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根尖囊肿中切牙完善治疗后可以进行常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39.
黄兴兰  吴浩  陈斌  张正 《华西医学》2000,15(1):100-101
目的:探讨雌三醇(F3)及三苯氧胺(TAM)对人结肠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E3及TAM作用后,人结肠癌细胞内[Ca^2+]i水平的变化。结果:①E3使细胞内[Ca^2+]i水平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27.88nM),与静息状态细胞内[Ca^2+]i水平(94.40n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AM使细胞内[Ca^2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