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的临床表现,探讨建立一种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的新分期。 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3年3月至2014年10月ORNJ手术病例共507例,根据软组织和骨组织破坏程度,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以及对国内外ORNJ分期的总结,提出基于软组织(T)和骨组织(B)破坏程度的"TB"临床新分期,进一步分析不同新分期病损与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按"TB"新分期,Ⅰ期55例(10.85%)、Ⅱ期174例(34.32%)、Ⅲ期180例(35.50%)、Ⅳ期98例(19.33%)。Ⅰ、Ⅱ期病例主要采取死骨刮治术、扩大摘除或颌骨方块切除术,Ⅲ、Ⅳ期患者主要采用颌骨节段性切除,部分病例予同期组织瓣包括游离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转移修复术。不同分期患者手术治疗后均获得较好效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手术部位感染(19.92%)和伤口裂开(13.41%)。极少数出现皮瓣坏死、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按新分期划分,越严重的患者预后越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Ⅰ~Ⅳ期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09%、25.86%、30.00%和53.06%。 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软硬组织破坏程度的"TB"新分期,该分期可更好地用于指导ORNJ临床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对CD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方法5-Aza处理TSCC细胞株UM1和UM2,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及排列情况;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处理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表达;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处理前后UM1、UM2细胞E-cadherin编码基因CDH1的甲基化状态。细胞相对侵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UM1细胞呈小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排列松散,未见明显的细胞间的紧密连接;UM2细胞则表现为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接触,呈典型的"铺路石"样排列。UM1细胞E-cadherin表达较UM2低,细胞划痕经过48 h后完全铺满,而UM2细胞划痕48 h后不足75%。加入去甲基化药物5-Aza后,UM1细胞形态稍不规则,以多边、多角形细胞为主,且出现类似UM2细胞的铺路石样排列的细胞团,可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细胞划痕经过48 h后仍不足70%,细胞相对侵袭率为加药前的102% (χ2= 0.651,P>0.05),E-cadherin表达上调。MSP结果显示,UM1细胞的E-cadherin编码基因CDH1的呈现过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5-Aza作用后其甲基化程度降低。 结论5-Aza可诱导E-cadherin编码基因CDH1去甲基化,导致E-cadherin上调抑制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人工放射诱导启动子介导CDglyTK双自杀融合基因治疗Tca8113细胞的疗效,为舌鳞癌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构建人工放射诱导启动子调控双融合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DglyTK,用脂质体为载体转染Tca8113细胞后予以3 Gy诱导放疗,描绘细胞生长曲线,RT-PCR检测CDglyT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结果 诱导放疗可显著增强双自杀基因CDglyTK对Tca8113细胞的毒性作用;RT-PCR半定量分析诱导放疗增强了CDglyTK基因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检测发现治疗组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增殖指数则低于对照组,诱导放疗显著提升了这种差距。结论 人工合成放射诱导启动子可作为基因治疗中的分子开关调节CDglyTK基因在Tca8113细胞中靶向表达。低剂量放射性照射可显著提高放射诱导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基因治疗Tca8113细胞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构建双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CDglyTK并观察脂质体介导其治疗人舌鳞癌的疗效.[方法]将pCEA-CDglyTK中双自杀基因CDglyTK亚克隆到pcDNA( )3.1上构建pcDNA3.1( )-CDglyTK,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舌鳞癌细胞,MTT法观察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双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CDglyTK,体内外实验表明5-FC和GCV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5-FC或GCV.[结论]双自杀基因CDglyTK可显著提高人舌鳞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测量和评估正颌外科术前和术后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变化。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颌外科中心2008年6月—2009年3月实施正颌手术的患者36例,以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选取325名受试者(大学生161名,外企员工164名)所制定的常量表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人格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颌外科手术前,患者组的16PF-A因素(乐群性)、16PF-F因素(活跃性)和16PF-L因素(警惕性)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复诊患者31例,患者16PF-A因素(乐群性)和16PF-L因素(警惕性)在术前、术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颌外科手术患者有缄默、孤独、冷漠,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圈子,不爱与人交流的倾向;同时有轻松、兴奋、随遇而安,对事件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存在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与人相处常常斤斤计较,不顾及别人利益的人格特征倾向;术后3个月,患者开始变得外向、热情、乐群,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但患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对事件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并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6.
36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案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radionecrosis of iaws,RNJ)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缺损修复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368例RNJ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X^2检验(SPSS 11.0统计软件包)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治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组织瓣修复术后缺损的近期效果。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采用死骨刮治术对早期局限性骨坏死有效,而对中、晚期颌骨坏死只能起到暂缓病情的作用;252例RNJ患者行死骨扩大摘除或颌骨切除,术后症状有效缓解(总有效率82.9%,P〈0.05);18例患者采用部分或半侧颌骨切除并同期进行血管化组织瓣移植(其中8例行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缺损),除1例出现血管危象(静脉栓塞)及组织瓣部分坏死外,全部游离瓣均成活,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面部外形以及重建下颌骨高度均得到了有效恢复。结论:死骨刮治术仅适用于临床早期病例,晚期RNJ应行颌骨切除并同期血管化组织瓣移植.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是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构建预测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能力。方法: 纳入1993年3月—2014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术治疗的507例ORNJ患者作为建模组,另纳入2000年1月—2021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手术治疗的112例ORNJ病例作为验证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包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RNJ患者并发SSI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ORNJ患者并发S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放疗间隔时间≤2年、开口度≤1 cm、术前感染程度、手术方式是ORNJ患者并发SSI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其在建模组与验证组的Harrell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745和0.75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精准度;ROC曲线显示该模型在建模组与验证组预测ORNJ患者并发SSI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6(95%CI:0.6934~0.7959)和0.7514(95%CI:0.6556~0.8473)。结论: 结合性别、放疗间隔时间、开口度、术前感染程度、手术方式等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准确地预测ORNJ患者术后围术期发生SSI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聚谷氨酸(PEG-PBLG)纳米微球介导双融合自杀基因CDglyTK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以PEG-PBLG纳米微球为载体介导携双自杀基因CDglyTK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CDglyTK转染Tca8113细胞,通过RT-PCR检测CDglyTK的mRNA表达,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评价其疗效。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完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EG-PBLG纳米微球可介导质粒pcDNA3.1( )-CDglyTK转染Tca8113细胞,RT-PCR可检测到转染细胞中CDglyTK的mRNA表达。转染后,细胞在滴加5-FC和GCV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5-FC和GCV联合使用对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用5-FC或GCV。5-FC和GCV联合使用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高于单独使用5-FC或GCV组(P<0.05)。结论:PEG-PBLG纳米载体介导双自杀基因CDglyTK,可有效杀伤舌鳞癌Tca8113细胞,为舌鳞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乙醇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方法乙醇诱导TSCC细胞株SCC9和SCC15,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及排列情况;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乙醇处理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乙醇诱导后的SCC9和SCC15细胞由上皮细胞形态向间质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失去极性和紧密连接,由多边形、铺路石样转变为类似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呈梭形,部分伸出伪足,细胞间隙增宽甚至丧失,排列较为杂乱、松散;Wound healing实验中,乙醇处理后的SCC9和SCC15细胞划痕愈合更快,迁移能力明显增强(χ2SCC9,24 h= 15.668,PSCC9,24 h= 0.001;χ2SCC15,24 h= 4.703,PSCC15,24 h= 0.028;χ2SCC9,48 h= 3.391,PSCC9,48 h= 0.042;χ2SCC15,48 h= 2.386,PSCC15,48 h= 0.136);Transwell实验则证实乙醇处理后的SCC9和SCC15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SCC9相对侵袭率为384.24%(χ2= 26.917,P<0.001),SCC15相对侵袭率为428.49%(χ2= 32.880,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乙醇诱导后SCC9和SCC15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F= 131.533,PSCC9<0.001,PSCC15= 0.001),Vimentin表达上调(F= 355.388,PSCC9<0.001,PSCC15<0.001)。 结论乙醇可诱导T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其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多种非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舌鳞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评价各载体的转染效率及其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EGFP-N1评估阳离子脂质体、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物(PAMAM-D)以及SuperFect纳米微粒在舌鳞癌Tca8113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结果]第5代(G5)PAMAM-D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第2代(G2)PAMAM-D(42.1%vs 19.4%,P=0.003),与SuperFect和脂质体转染组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42.1%vs35.9%和42.1%vs47.7%,P>0.05).G5 PAMAM-D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而脂质体转染组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P=0.001),细胞凋亡水平升高(P=0.01).[结论]G5 PAMAM-D载体安全低毒,转染效率高,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纳米载体基因转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