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0篇
  免费   1664篇
  国内免费   969篇
工业技术   2361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779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583篇
  2017年   675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765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270篇
  2011年   1345篇
  2010年   1247篇
  2009年   1264篇
  2008年   1157篇
  2007年   1131篇
  2006年   1108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687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698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638篇
  1998年   504篇
  1997年   416篇
  1996年   381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总结报道几种离子注入浅结制备技术,即:大角度偏转注入、分子离子注入、双离子注入,通过介质掩膜注入,注入固体源驱入扩散再分布、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和反冲离子注入等。  相似文献   
92.
光盘用光学头物镜性能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勋  曾吉勇 《光电工程》1994,21(2):49-52
论述了采用波象差均方根、点扩展函数、光学传递函数对高次旋转对称非球面光学头物镜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作者在正则坐标理论基础〔1〕上编制了光学头物镜性能综合评估软件。给出了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93.
以炭黑生产中的余热利用系统为背景建立了余热利用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数学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求解方法;给出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4.
曾键年  鄢志武 《黄金》1995,16(5):2-6
本文通过分析晋南塔儿山地区的构造特征,探讨了该区金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5.
将信道传输容量动态分配技术应用于数字用户环路复用设备中,可用效地解决复用设备线路复用率和话音传输质量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复用设备具有最佳的传输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性能优良的统计复用信道的数字用户环路复用设备。  相似文献   
96.
SynthesisofaPolyaminopolycarboxylicAcidandFluorescenceofTb3+ComplexesinAqueousSolutionGongMenglian(龚孟濂),WuWeining(吴炜宁),ShiHu...  相似文献   
97.
Williams高压旋转防喷器国产化要点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旋转防喷器是欠平衡钻井的关键井控设备之一,现文以Williams7100型高压旋转防喷器为例,分析了其壳体总成、旋转总成以及钻具密封的设计分析要点,旨在推动该装置的国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98.
将等离子体刻蚀应用于非晶硅的刻蚀中,得到边缘整齐、分辩率高、重复性好、图形清晰的满意效果。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可严格控制刻蚀速率。其特点优于湿式化学腐蚀,是一种非晶硅特性研究和器件制造中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SDH中泊松分布下误块率与误码率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SDH中的BIP误码校验方式,推导了泊松分布下,BIP误块率与误码率的一般关系式,给出了SDH中几种典型的误块率与误码率的关系曲线,并做了计算机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100.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odors from human male axilla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 number of studies concerning the analysis of axillary odors have assum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dor produced in the axillae is due to volatile steroids and isovaleric acid. Organoleptic evalu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eluants from axillary extracts was employed to isolate the region in the chromatogram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 odor eluted. The odor of the dissolved eluant was eliminated when it was treated with base, suggesting that acids make up the characteristic axillary odor. Subsequent extraction of the pH-adjusted axillary extract in conjunction with organoleptic evaluation of the Chromatographic eluant,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and analysis by GC-MS as well as GC-FTIR showed the presence of a number of C6 to C11 straight-chain, branched, and unsaturated acids as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axillary odor. The major odor component is (E)-3-methyl-2-hexenoic acid. Three homologous series of minor components are also important odor contributors; these consist of the terminally unsaturated acids, the 2-methyl-C6 to -C10 acids and the 4-ethyl-C5 to -C11 acids. These types of acid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as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axillary secretions and have not been proposed previously as part of the principal odor component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