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1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工业技术   28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利用米氏散射理论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软件计算了不同大小、形状和折射率粒子的前向散射光场分布,分析了通过光强度分布和非对称因子反演粒子相关信息、区分粒形的可行性。研制了一台利用增强型CCD相机在线采集单个气溶胶粒子在5°~19°前向散射角范围内光场图样的装置。8μm粒径的聚苯乙烯球形粒子散射图样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较为吻合,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应用该装置对不同形状的气溶胶粒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能够从散射图像和反演计算结果区分出球形、杆状和其他形状粒子。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现有导试水厂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开发了高度集成、具有多种功能及全自动控制的移动式应急处理导试水厂。移动式应急处理导试水厂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活性炭+消毒的工艺,可为水厂运行及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简述了导试水厂的工艺流程及系统组成,重点阐述了导试水厂的单元系统设计,并介绍了导试水厂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4.
坝基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对抗滑稳定影响重大,因此对其破坏模式及本构模型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软弱夹层重塑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下部未泥化部分采用泥化部分土掺入20%水泥代替,上部采用泥化部分土制样,泥化部分与未泥化部分交界面分别制成0°,30°,45°,60°倾斜面并作粗糙处理模拟实际界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不同倾角结构面的软弱夹层试样临界角范围为58.3°~61.7°,当结构面倾角介于临界角范围之内时,软弱夹层试样沿结构面破坏,当结构面倾角位于临界角范围之外时,软弱夹层试样在上部泥化部分土中破坏;对软弱夹层试样三轴试验ε((σ_1-σ_3))–ε_1关系曲线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随围压增加,试样初始切线模量及极限破坏强度均增加,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相应的D-C模型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坝基抗滑设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成果对坝基软弱夹层的抗滑设计及同类软弱夹层工程性质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属于包含多疲劳破坏模式的结构体系疲劳问题。基于这一本质特性,以典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由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出发,提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的新方法。以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8个足尺节段模型,主要包括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类重要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和实际疲劳抗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切口应力评估方法探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切口应力S-N曲线方程、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等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均为疲劳裂纹萌生于焊根并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二者的实际疲劳抗力基本相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的疲劳破坏模式为焊趾开裂沿纵肋腹板方向扩展;对于研究对象而言,萌生于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焊根并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的疲劳破坏模式为控制结构体系疲劳抗力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06.
HLC型乳化炸药连续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HLC型乳化炸药连续化生产线的实际应用情况。针对相配套的德国poly-clip自动灌装系统,提出了化学敏化的乳化炸药成品存在后效问题的解决办法,认为相适应的敏化剂加入量在900~950g·t-1之间。  相似文献   
107.
Althoug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offer a new platform for developing versatile sorption materials, yet coordinating the functionality, structure and component of these materials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It depends on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a “real sorption mechanism”. Herein, a ternary mechanism for U(VI) uptake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as reported. Analogous MIL-100s (Al, Fe, Cr) were prepared and studied for their ability to sequestrate U(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As a result, MIL-100(Al) performed the best among the tested materials, and MIL-100(Cr) performed the worst.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nd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reveal that U(VI) uptake in the thre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involves different mechanisms. Specifically, hydrated uranyl ions form outer-sphere complexes in the surface of MIL-100s (Al, Fe) by exchanging with hydrogen ions of terminal hydroxyl groups (Al-OH2, Fe-OH2), and/or, hydrated uranyl ions are bound directly to Al(III) center in MIL-100(Al) through a strong inner-sphere coordination. For MIL-100(Cr), however, the U(VI) uptake is attributed to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sides, the sorption mechanism is also pH and ionic strength dependent.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changing metal center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sorption conditions alters sorption mechanism, which helps to construct effe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based sorbent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08.
以5-氯-1-茚酮为起始原料,经羰基化、不对称氧化、腙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高效杀虫剂茚虫威的关键中间体2-(苯甲基)-7-氯茚并[1,2-e][1,3,4]噁二嗪-2,4a(3H,5H)-二羧酸4a甲酯。以5-氯-1-茚酮计,产品总收率达61.1%,产品结构经核磁共振分析验证。探讨了原料配比、溶剂的选择、氧化剂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包开泰  卜祥磊  方嘉梁 《广东化工》2014,(7):186-187,192
合成的磁性胺基化石墨烯用FT-IR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水溶液中制霉菌素的多分散固相微萃取,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等条件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结合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定量测定制霉菌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改善釉浆触变性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景龙  刘连顺 《陶瓷》2001,(1):24-25
泥浆在静置以后变稠和凝固,但一经搅拌或插动立即恢复原先的流动状态,这种特性称为触变性。也就是说,这种材料在剪应力保持一定时,表观粘度将随剪应力作用的持续时间而减少,剪应变速率不断增加。泥浆触变性产生的原因是片状高岭土微粒在层面上带负电,而边棱上因断键而带正电。在静置时,颗粒间可通过棱和面结合成空间架状结构,其空隙体积很大,可以填入大量水分使泥浆流动性降低,呈现凝固状态。但经外光搅拌,架状结构破坏,原先填充在空隙中的水分转为自由水,使流动性增加,呈溶胶状态。因此,要降低釉浆的触变性,需从破坏其架状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