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赵飞明  赵云峰  陈江涛 《粘接》2014,(12):42-45
介绍了本单位研制的主要胶粘剂及其应用,包括聚氨酯、环氧树脂、有机硅,酚醛树脂、丙烯酸酯、碳硼烷、无机胶粘剂等100多种,广泛应用于火箭、卫星的结构和非结构件的粘接、套装、密封等,基本满足了航天产品对胶粘剂的需求。  相似文献   
52.
根据南京广播电视台自行编写商业化流媒体网站系统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衡量流媒体网站优劣的重要标准为“流畅,稳定,安全”。并围绕这三点,阐述了设计优化点播服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3.
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煅烧气氛对石灰石循环分离CO2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气氛中CO2体积分数和循环次数的增加皆导致化学反应控制阶段提前结束,致使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提前,最终导致CaO最终转化率随CO2体积分数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CaO活性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发生在化学反应控制阶段,相同循环次数下煅烧气氛中CO2体积分数越大CaO活性越低。  相似文献   
54.
气力输送管道内经常出现的磨损现象和被测介质的不透明性,使得运用常规方法测量固体流动时的参数困难重重。ECT作为最先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线测量流动管道内固体横截面浓度分布和固体速度,便可计算得到固体质量流量。然而在大部分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因素会影响管内固体的横截面浓度分布和固体的湿度值,使计算质量流量时产生误差。本文通过探讨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使得计算误差减小到可以忽略,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5.
文章通过对乳化炸药水相析晶点的测定,研究了制备乳化炸药的几种水相析晶点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炸药水相析晶点越低,基质水溶值越小,乳化炸药也越稳定。  相似文献   
56.
水轮机抗汽蚀材料及表面防护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蚀和磨损是水轮机和其他过流部件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这两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水轮机叶轮材料及其表面防护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结合材料及其表面防护技术的发展,认为高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的纳米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可望有效地解决水轮机的汽蚀和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57.
测试了由复合蜡、地蜡与松香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复合油相对铵油炸药吸湿率和爆速的影响,得到了铵油炸药较为理想的配方。  相似文献   
58.
以纳米SiOx取代6109硅橡胶用料沉淀法白炭黑,采用传统的硅橡胶混炼方法进行纳米SiOx在其中的分散,可使6109硅橡胶在其他性能数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拉伸强度由原来的4.5MPa提高到6.7MPa,即提高55%。  相似文献   
59.
正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以下简称"备自投")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自动装置,可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变电站失去工作电源时,自动将备用电源投入,使变电站设备继续运行。对于电网事故后快速恢复负荷、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加强保护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备自投方式有三种:进线备自投、分段(桥)备自投、变压器备自投。具体使用哪种备自投方式由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决定。目前,备自投大多应用在110 kV及以下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北京地铁10号线亮马河站东南风道采用PBA工法施工,在小导洞内进行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因为场地条件不允许整体吊装钢筋笼,需要分段加工现场、吊装、组装;逐段连接时,传统的焊接技术速度慢、连接质量不稳定,工程中采用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进行快速连接的新技术,施工高效,质量可靠;成熟的工法和新技术相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