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提出了一种智能PI控制方法,以满足系统输出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的要求,并利用TMS320LF2407DSP作为控制芯片.本装置将充电和放电结合由一套功率控制电路实现,并给出了系统实际输出电压、电流波形.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法可行,充放电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方形补偿器内固体颗粒冲蚀作用规律的影响,基于DPM模型,结合流固耦合稳态模拟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热补偿能力相同的四种标准方形补偿器内壁面的冲蚀速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4种补偿器内的冲蚀速率随固体颗粒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其中,Ⅲ型补偿器C弯管局部冲蚀集中区最大占比达到96.2%,Ⅰ型补偿器冲蚀速率与质量流率近似呈线性正相关;在不同粒径范围内,4种补偿器先后出现波动的冲蚀速率变化周期,各型补偿器最大冲蚀速率差距明显。其中,Ⅳ型补偿器内的冲蚀速率可达到1×10-7 kg/(m2·s)量级,明显高于其它3类补偿器;在热补偿量一定的情况下,弯径比为1.5的Ⅳ型补偿器最大冲蚀速率达到弯径比为2.75的Ⅰ型补偿器的6倍,随弯径比的增加,各型补偿器的冲蚀区域均出现明显的扩大。其中,Ⅳ型补偿器在外弧面区出现最大范围0°~240°的“带状”磨蚀区域,最大冲蚀速率逐渐下降并在弯径比为1.5时达到最低值。因此,应根据流体介质中固体颗粒粒径、质量流率及补偿器结构合理选择补偿器类型,从而减轻管件局部点蚀与大范围磨蚀对管道内表面电化学腐蚀保护膜的破坏,以...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半固态铸造生产了AlSi9Cu铝合金压铸件,对不同浇注温度的压铸件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测试了不同参数生产出的压铸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浇注温度下的半固态压铸AlSi9Cu合金中晶粒的形貌均为球状晶,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浇注温度分别为590℃、600℃和610℃时,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42.1μm、48.9μm和50.6μm。随着半固态压铸浇注温度的逐渐升高,合金内卷气缺陷也随之增加,合金的力学性能随之逐渐降低。当浇注温度分别为590℃、600℃和61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68.03 MPa、264.14 MPa和255.26 MPa,伸长率分别为7.05%、6.73%和5.79%。  相似文献   
114.
储粮害虫已经对磷化氢熏蒸产生了较高抗性,研发新型绿色害虫防治技术迫在眉睫。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可作为递送载体增强杀虫剂及核酸农药的害虫防治效果,也可作为新型防治方式直接使用。本文对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储粮害虫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相关纳米材料,从种类、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式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综述。最后,对纳米材料在储粮害虫绿色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5.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交通强国战略重视程度持续加深,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到川藏铁路的全线开工,桥梁工程建设正面对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主跨1700m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建成到主跨2300m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开工,大跨度桥梁规模正不断刷新纪录。为培养具有面向重大复杂工程能力需求的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质量和效率并重能力等,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复合指导模式。由团队负责人对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进行把关,青年教师对具体科研工作进行指导,以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研究方法指导、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创新突破为主的“面—线—点”培养模式,逐步细化和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实践结果表明,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复合指导增强了研究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结合“面—线—点”动态培养模式为研究生“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研究生从任务式地完成科研工作到自主探索式地完成学位论文,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可更好适应重大复杂工程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6.
刘桂超  王月雷  李玉满  陈隆波  陈微 《铸造》2023,(9):1158-1162
研究了挤压铸造过程中挤压压力对ZL109过共晶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在200 t液压机上进行挤压铸造,设计挤压压力为75 MPa、95 MPa、115 MPa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挤压铸造工艺改善了铸件组织,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挤压压力的变化对合金的初生Si、共晶组织的尺寸、体积分数和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在试验范围内,挤压压力为115 MPa下的初生Si颗粒直径相较于75 MPa与95 MPa分别减小了23.5%和28.4%、共晶Si的平均尺寸分别减少了22.1%和50.3%;α-Al的尺寸分别降低了13.6%和18.3%;挤压压力从75 MPa增加到95 MPa,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分别提高13.9%、22.6%、19.9%和9.4%;压力从95 MPa提高到115 MPa,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降低2.4%和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