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岩性圈闭与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与构造圈闭相比,岩性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蔽,成藏条件复杂,油气运聚机理多样,给油气藏勘探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岩性圈闭本身形成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岩性圈闭往往以圈闭群的形式出现,单个岩性油气藏虽然储量规模较小,但成群出现的岩性油气藏整体储量规模可观。为了促进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序、高效、快速的展开,岩性油气藏勘探应遵循滚动预测―滚动评价―滚动勘探的思路和部署原则,同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配套具有针对性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32.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3.
论基岩油气藏的勘探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实现油气勘探新的突破,文章讨论了地幔柱与油气成矿作用关系,发现全球(如墨西哥湾、古巴、委内瑞拉、利比亚、西伯利亚和中国渤海湾、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大量喷溢的玄武岩与油气关系密切;分析了越南大陆架白虎油田(储集于花岗岩及风化壳)、中国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兴城气田(储集于火山岩)的无机成因情况;同时对中国基岩油气藏的勘探靶区作了简要讨论,认为花岗岩及其风化壳类型的基岩油气藏将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并讨论了基岩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文章最后认为油气无机成因创新模式的提出将引发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4.
流体势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沉积层序油气运移期的古构造形态为边界条件,系统考虑沉积层序内部与流体运移有关的参数(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在划分流体运聚单元的基础上,依据流体从高势区向相对低势区运移的普遍规律,采用Petro Charge系统模拟流体运移轨迹,以此来评价处于含油气沉积盆地斜坡带等非有利构造位置的岩性圈闭接受流体的能力,通过分析岩性圈闭在流体势场中的位置来综合评价其含油气性。通过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和吐哈盆地胜北洼陷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岩性圈闭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面的辅助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5.
陈启林 《建筑》2020,(17):69-71
基于文献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经验,阐述装配式建筑概念与产业链优势,结合产业价值链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管理体系,为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测井资料是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通过单井处理,可以得到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及 烃源岩等多种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对地震资料起到重要的标定作用,从而提高地震资料对油气藏的三 维描述能力;通过多井分析与处理,又可以得到构造和沉积模式等信息,并在地震地质研究中起到模式引 导作用,有效提高了地质研究精度,降低了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37.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紧邻胜北、丘东、小草湖三大生油气凹陷。南北为近物源沉积,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经历燕山期、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从北至南发育逆掩带、背斜带和斜坡鼻隆带,油气多期运聚成藏。目前,已发现鄯勒、恰勒坎、柯柯亚、玉果、七泉湖5 个油气田,6 套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燕山期古构造、现今构造高点、断层、储层、盖层等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下一步应在积极拓展J2 s 主力油气藏的同时,加强水西沟群J 1-2 sh 油气藏的勘探及中-东段浅层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38.
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在对主要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和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认为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等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方法,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地震相、常规和非常规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流体势和含油气检测、三维可视化等分析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9.
塔中地区油气勘探成果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塔中地区的勘探成果,讨论了塔中北坡构造带及中央断垒带的资源潜力,分析了钻探失利的五个原因,其中由静校正和平均速度问题导致的构造不落实是钻探失得的原因,指出塔中地区油气勘探重点应放在下构造层塔中Ⅰ号断裂带和中构造层北坡低幅度构造带上,侧重石炭系东河砂岩低幅度背斜圈闭和奥陶系内幕地层-岩性圈闭等圈闭类型的评价,提高预测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的能力,重视火成岩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和奥陶系“丘状异常体”的发育特片,开拓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白垩纪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规律与地质事件的关系。白垩纪-40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但总体上变化不大;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调上升的总体特征。综观各种研究成果,白垩纪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主要与如下因素有关:①可能的星外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作用;②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洋中脊扩张速度的改变;③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④玄武岩喷发和冰川作用等。在各种因素中,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对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演化具有最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