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分析了80386微处理器的特性,研究了在DOS操作系统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改进,提出了保护模式转换和32位代码编程的可行性,探讨了DOS资源复用,还给出了实例演示程序。  相似文献   
32.
生物膜是一个多脂组份系统,前人的工作是利用PAT测量生物膜的模型系统的结构相变,都采用单脂或双脂组份的磷脂脂质体为实验对象,根据测量结果推测多脂系统的行为。为了使模型系统更接近真实的生物膜,本工作以多脂的大豆磷脂(九种组份)脂质体为对象,用PAT测到了在-25℃-+20℃范围内-18℃、-4℃+12℃处的三个相变点并与DSC测量结果作了比较,PAT结果给出了DSC未测出的-4℃处的相交点。  相似文献   
33.
选择自制还原剂001和市售M2002抗起毛起球剂作为整理剂,并将二者结合对羊毛针织物进行抗起球起毛整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剂001的浓度为1%、整理液pH值为9±0.2、整理温度90 ℃、整理时间60 min时,可以将羊毛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从2.0级提高到3.5级;使用市售M2002再进一步整理,其抗起毛起球等级最多可以提高到4.5级。  相似文献   
34.
不同结构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前后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结构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前后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对偶氮、蒽醌、杂环型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前后的上染曲线、提升力、色牢度、移染率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测定染色废水的CODCr值。结果表明:蒽醌型微胶囊分散染料提升力较高,不同染料结构对其他性能无明显影响;分散染料的微胶囊化明显提升了染色织物色牢度,大大降低了染色废水的CODCr值,但对上染曲线,提升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5.
针对平幅轧染中针织物易形变、张力不均带来皱褶和染色不匀等问题,通过选用多种化学结构活性染料对棉针织物进行浸轧染色,借助方差分析的手段,考察针织物在不同拉伸形变条件下固色后染料结构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织物采用不同活性基活性红实施平幅轧染,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张力拉伸条件下预烘及汽蒸固色,拉伸对针织物的染色与匀染影响较小;由于染料结构的差异导致棉针织物对染料的吸附固色不同,不同的染料对同一种针织物的浸轧染色提升力有所区别;染中浅色时轧染可节省更多染料,尤其对于活性红WBRH(KN型),轧染色深明显高于浸染,更推荐轧染方式;染色后针织物皂洗牢度大于或等于4级。  相似文献   
36.
37.
金属塑性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哲学角度探讨金属塑性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指出塑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技术的工程科学化、技术的集合化和技术的智能化;其创新将在材料对象的变化、技术重组、新工艺及深度加工方面出现.  相似文献   
38.
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多晶硅片的表面碱刻蚀工艺,并通过失重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刻蚀后的多晶硅片以及后续制备的多晶黑硅进行系统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多晶硅表面碱刻蚀的最佳工艺为:刻蚀时间240s,刻蚀温度80℃,氢氧化钾溶液浓度67.2g·L~(-1),碱刻蚀添加剂A为5m L·L~(-1)。采用该工艺处理后,硅片的平均失重率为2.737%,表面金字塔颗粒分布密集且大小均匀,制备成多晶黑硅后,对波长为600~1000nm光的反射率低至20%。  相似文献   
39.
电火花沉积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概述 金属表面电火花沉积技术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电火花沉积工艺是将电源存储的高能量电能,在金属电极(阳极)与金属母材(阴极)间瞬间高频释放,通过电极材料与母材间  相似文献   
40.
为解决某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低、分离器立管温度高、运行参数不合理等问题,在300 MW和250 MW负荷下,分别进行了变氧含量工况调整试验,在最佳氧含量的基础上,进行了变一次风率、变床压调整试验,优化了氧含量、一次风率、床压等关键参数。试验结果显示:300 MW负荷下,氧含量3.3%、一次风率38%、床压8.2 k Pa锅炉效率达到91.36%;250 MW负荷下,氧含量4.75%、一次风率40%、床压7.7 k Pa锅炉效率达到90.22%。通过增加立管润滑风系统、播煤风风源移位等技术改造措施解决了立管温度高、二次风裕量不足的问题。适当降低床压、一次风率运行,可以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提高锅炉效率,研究结果可应用于300 MW等级CFB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